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经典3篇】

时间:2011-01-09 03:47: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 篇一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摩诘山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他出生于豫章(今江西南昌),是东晋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王羲之自幼喜好书法,对于古代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广泛涉猎各种书法体裁,从隶书到行书,从楷书到草书,都有独到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笔法奇妙,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的代表作包括《麻姑仙坛记》、《兰亭序》和《兰亭集序》等。其中,《麻姑仙坛记》是王羲之年轻时期的作品,以楷书书写,字迹工整,线条流畅,极富艺术感染力。《兰亭序》是王羲之晚年的杰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篇作品以行书书写,形态自由,气势磅礴,展现了王羲之宏大的艺术风范。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他注重笔画的变化和节奏感,追求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凝聚。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寓意深刻,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对于后世的书法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羲之不仅在书法领域有建树,在文学和文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广泛而深入,对于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相辅相成,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更具有内涵和价值。

总的来说,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创造力和人文的情感。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为后世的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学习的范本,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能够保持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 篇二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摩诘山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自幼喜好书法,对于古代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广泛涉猎各种书法体裁,从隶书到行书,从楷书到草书,都有独到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笔法奇妙,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的代表作包括《麻姑仙坛记》、《兰亭序》和《兰亭集序》等。其中,《麻姑仙坛记》是他年轻时期的作品,以楷书书写,字迹工整,线条流畅,极富艺术感染力。这篇作品主要记述了麻姑仙人在山中炼丹的故事,通过文字的表达,王羲之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兰亭序》是王羲之晚年的杰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篇作品以行书书写,形态自由,气势磅礴,展现了王羲之宏大的艺术风范。《兰亭集序》则是他为兰亭集举行宴会时所写,以楷书书写,字迹遒劲有力,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他注重笔画的变化和节奏感,追求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凝聚。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寓意深刻,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对于后世的书法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除了书法领域,王羲之在文学和文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相辅相成,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更具有内涵和价值。他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广泛而深入,对于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创造力和人文的情感。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为后世的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学习的范本,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能够保持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 篇三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代表作

  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王羲之人物评价

  庾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20]

  萧衍:“①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20] “②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20]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20]

  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21]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22]

  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王羲之典故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

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14]

  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15]

  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16]

  不避之字

  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而天师道老大张天师,是张良的八世孙。[17]

  道教情缘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籍、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

  道教符。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具大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东晋时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从上到下,奉信黄老学说。《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记载,王氏家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道经》中记载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晋向往神仙之灵虚,迈行放达于天台北门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潜夫论》记载:“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及代表作【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