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精简3篇】

时间:2016-05-01 05:47: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 篇一

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在砚台上刻写的砚铭字则是独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在于共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砚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与感悟,而砚铭字则是他们对生活、人生和哲学思考的表达。同样,书法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字的书写艺术化表达,传承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砚铭字和书法艺术都以文字为媒介,通过对文字的艺术表达,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其次,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在于表现形式的相似性。砚台上的砚铭字刻,需要经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和雕刻,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书法艺术也是通过对文字形态、笔画的艺术化运用,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两者都追求笔墨的流畅和韵律的美感,都需要艺术家对字体的掌握和对艺术形式的创新。砚铭字刻和书法艺术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和对美感的表达。

最后,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砚铭字刻和书法艺术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砚铭字刻通过对砚台的刻画和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艺术也是在传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和表现形式。砚铭字刻和书法艺术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体现,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艺术化的再创作和再解读。

综上所述,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共同追求艺术形式的表达和美感的追求,共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砚铭字刻和书法艺术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浅谈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 篇三

浅谈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

  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历来为我国文人学士,特别是书画家们所器重尤其对那些石质优良雕工精美的名砚,更是钟爱如宝。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以其行书为端砚铭曰:持坚、守白、不磷、不淄!(“磷”即薄,“淄”即黑之意),此铭抒发了其抗敌卫国,还我河山之民族英雄坚贞气节的心迹。 一、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是相融贯通的。

  书法是字刻的基础和前提;字刻是书法表现的审美情趣和不同载体的艺术升华。简而言之,书法挥毫在宣纸上,而砚铭则刻字于砚台中。

  一、书法中的笔法和墨法,在砚的字刻中都极一致的。有中锋、侧锋、藏露锋、绞转、按提顿挫等,两者间都有方与圆、曲与直、肥与瘦,用笔结体上有欹与正、连与断、疏与密、违与和等。

  (一)、题画诗一类的铭文,要注意书体与画面的配合。

  我从事制砚有廿年了,刻过很多以书法为题材的端砚,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的砚作都有。就以《兰亭序砚》为例,刻楷法显其庄重、端肃静穆,见其方棱,刀力遒劲、沉厚地刻。欧体的严谨、淡雅;颜字的气势开张、雄劲;柳氏的笔笔有精神、字字有筋骨,“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刀正”矣。而刻行书则更能体现书圣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41人到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礼,饮宴和诗,羲之为诗集作序稿,半醉之时,一挥而就,其清隽明洁,娟秀规矩,是我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而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他在书法上亦是一大宗师,所传书法名作极多,如《黄州寒食贴》、《天际乌云贴》等。而我甚为喜爱的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以夜游为题材制砚,铭文字刻则要刻草书为妙,因为只有凿草字,行云流水,宛转勾连,圆滑流畅,才能更淋漓地表现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放豪迈,倾泻无余。故此,刻字前选择好合适的字体尤为重要。

  当然,有雄浑、气势磅礴一类,也有制作者与观赏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又如唐人王维诗意图砚的“弹琴幽篁里”。一类或陶渊明诗意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类等等,则刻字要清淡,静逸虚空。“清淡”者简洁、平易、朴素,清淡之美不求浩繁艰深,精雕细刻而简易浅近,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其耐人寻味的意境。平淡之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可见看似平易浅近的艺术表现,实凝聚了丰厚的涵养,功夫是几经冶炼,才化出淡境。

  近日,纪晓岚博物馆复制《阅微草堂砚谱》,此书有过百方砚,古朴典雅,融合了雕刻、绘画、书法艺术各方面,通过这些字刻砚铭内容,可以了解当时历史的某些现状、文人交往、社会风尚等。其中有件刻“荔枝”小砚,以行草书铭之,“花首称梅,果先数荔,惟其韻高,故其品贵……”其规矩中见严谨,工整中见飘逸。又一方“古琴砚”,背

面刻隶书,沉稳、朴实,“无弦琴、不在音、仿琢研、置墨林、浸太清、练余心”充分表现了纪昀先生的恬静心境和对砚赋予的感情。这些题画砚中的.字刻,都能起点睛的作用。当然,有时候就不一定要刻字去表露,日前我所刻的一方“雨打芭蕉砚”则只要细细品味,便得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

  (二)、除了叙事、状物、言志砚外,以纯书法入砚的“刻字砚”,亦颇受人们的青睐。

  就如七星岩的摩岩石刻砚,在端砚特有的石皮上,取千年诗廊大幅小幅入砚,各种书体皆可。如著名的唐代名碑李北海的《端州石室记》,以楷带行、端庄从容、风貌可亲。

  又如叶剑英元帅六一年游七星岩的题诗,他的行书清丽隽永,但颇见雄强凝重,“借”、“阳”、“朔”、“丝”、“柳”等字,都是藏锋起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自然利索;而“天”、“地”、“间”则偏多宋侧锋运尾,更显生机盎然,使整幅字刻作品,格外完美。

  在双源洞山壁上,屹立着一个巨大的“佛”字,是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书法,远看恰好它的形状就像一顶和尚帽一样,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还有书法颇负盛名的梁清平先生,肇城人,修民国《高要县志》的高要县政府秘书,他的题字“揽胜”和“山色湖光”常被砚人刻于砚作之上,那苍劲有力的笔锋,布局完美的章法,不一而足。星湖的摩岩石刻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和天然的书法展览。刻字砚的种类繁多,字体选择丰富,如天然款式的残碑砚(汉隶)、纵横条理型的竹简砚(简帛文)、圆浑厚重型的石鼓文砚(大篆)、方方正正型的佛经类砚(小楷)等等。

  除上述书法与砚铭的联系外,书法还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我也曾刻过一些牌匾,如某某敬老院,某某小学,某某慈善亭等,书法极具生命力,是生活智慧的源泉。以上谈过砚铭文碑文的内容形式,下面略谈一下“落到实处”的“用刀”问题。

  二、拿刀与拿笔有很多共同点,运用力感表现书法,不同之处就是字刻可分为阴刻和阳刻罢了。

  (一)、冲刀、顿刀、使转、回翻等。刻字过程灵活掌握,有擒有纵。笔毫铺张谓之“纵”,“敛拢”谓之“擒”,宋代黄庭坚的行书的结字就具有典型的内擒外纵的特点。字刻过程中亦应注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切忌只知擒而不能放,一味求放而不知敛。端石中,有一些石质细腻滋润的则要注意力度的运用,灵活掌握。

  (二)、内压与外拓

  内压多用圆笔,外拓多用方笔;内压多铺毫,外拓多提笔;内压用笔重、多圆转,外拓用笔轻、多方折。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言:“大凡笔致紧敛,是内所成,反之必然是外拓”。他还举出许多例子,颜真卿的字厚重圆浑,用笔如折钗般,如屋漏痕,含蓄遒劲,不露锋芒,自然属于“筋胜之书”是外拓的典型。而柳公权虽然学过颜真卿,但他骨力突出,写得瘦硬,刚健险峻,自然属于“滑胜之书”是内压的典型。故此,拿刀刻字,最好能做到方圆兼用,既存骨气,又加遒丽为上乘。

  (三)、顺刀与逆刀

  逆刀与书法中的“疾”、“涩”势。而“倒刻法”则多用于楷、隶、篆之中,行草则多用顺刀而下,势如破竹。篆刻同样惯常于石中使用,砚作更完美,能起到修饰和压阵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在各种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中,继承、发展、创新,所有的艺术都追求一种“美”的表现。在我多年制砚的生涯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感悟,那是人生快乐美好的时光!

浅谈砚铭字刻与书法艺术的联系【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