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史记读书笔记 篇一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东亚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这部史书是司马迁在汉朝末年所著,共计一百三十篇,涵盖了从上古传说到西汉时期的历史。作为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首先,我对《史记》的白话翻译表示赞赏。相较于古文,白话翻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史记》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通过白话的呈现,更加生动活泼,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例如,在读《太史公自序》时,司马迁提到自己写作的初衷是为了“使读者得以娱心而不厌,增益智而不倦”,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对司马迁的写作动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我对《史记》中的历史观点和叙事方式表示赞赏。司马迁在《史记》中以纪传体的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他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事实,注重事实真相的还原,力求让读者能够了解真实的历史。例如,在读《项羽本纪》时,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评价并不是一味的贬低,而是客观地分析了项羽的才华和局限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我也注意到《史记》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司马迁在写作时往往过于偏向于统治者的角度,忽略了一些底层人民的声音和生活状况。例如,在读《孔子世家》时,我发现司马迁对孔子的描述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展现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思考和实践。其次,司马迁在写作时也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对于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明显的偏见。例如,在读《吕不韦列传》时,司马迁对吕不韦持有负面评价,可能是由于他与吕不韦的政治立场不一致所导致。
综上所述,我认为《史记》作为中国历史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通过对《史记》的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对于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叙事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史记》中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的地位和价值。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阅读《史记》,并在阅读中自主思考和判断,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认知。
白话史记读书笔记 篇二
《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经典之作。在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我被其中所揭示的历史人物的品质和智慧所深深吸引。
首先,我被《史记》中所描绘的历史人物的智慧所震撼。这些历史人物不仅具备卓越的才智,还能够在复杂的政治和战争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例如,在读《魏公子列传》时,我对魏公子的智慧和谋略印象深刻。他能够凭借自己的才智化解危机,保护自己的家族,最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些历史人物的智慧不仅为他们个人带来了成功,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经验。
其次,我被《史记》中所揭示的历史人物的品质所感动。这些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他们能够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为之奋斗到底。例如,在读《孟子荀卿列传》时,我对孟子的品德和思想深感敬佩。孟子坚信人性本善,主张仁义道德,一生致力于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带来正义和和平。这些历史人物的品质不仅令人敬佩,也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然而,我也注意到《史记》中所揭示的历史人物并非完美无缺。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缺点。例如,在读《陈涉世家》时,我对陈胜的形象和行为有所疑问。陈胜虽然具备领导才能,但他的决策往往缺乏长远考虑,导致了革命的失败。这让我认识到历史人物也是有缺点和错误的,他们并非超越凡人。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史记》,我被其中所揭示的历史人物的品质和智慧深深感动。这些历史人物不仅具备卓越的才智,还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的智慧和品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榜样。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历史人物并非完美无缺,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缺点。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从中汲取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
白话史记读书笔记 篇三
白话史记读书笔记
今天有点儿失眠,上来播一段。
在台北买了不少书,诚品书店太让人嫉妒了,或者说,台湾人能读到的好书那么多太让人嫉妒了。好在,有些书我们内地这边也引进了,大家可以趁着还能买到抓紧买一买,最该买的就是这套台静农老师傅挑头做的《白话史记》,具体翻译的是台湾十四所院校的六十位教授,内地方面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有图有文,内容详实可信,学界拿不定的地方都做了标注,非常见功底见爱心,我去台湾前就已经收了一套。
我的朋友里历史读得最好的是大怪史杰鹏,他在北师大讲的就是秦汉方面的东西,更关键的`是,还写过《亭长小武》等几百万字的历史小说。历史研究到细处才最难,我没听过他的课却看过一些大怪的作品,对他读史的通透十分佩服。因此上不止一次问过他,如果要认真读读中国史,从哪里开始比较好?大怪是南方出身的迂夫子,老实告诉我说二十四史最好通读一遍,若没时间,《史记》怎么也要读上几遍吧。光这就把我难住了。
小子我学中文的出身,平时自诩是个读书人,但是几次把白文史记打开来,都没有能坚持读完,为此一直惭愧,除了我媳妇以外从来没好意思跟别人说过。而台-湾-版的这个《白话史记》简直是我的救星,封底一行字犹如暗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区区在下的自尊心:“今后要使中国历史文化不专属于少数学人的知识,古书今译是最为切要的——台静农。”通过读这套书,我至少知道了一个道理:这世界上不止我一个人读不下史记,就是专门研究历史的鸿儒们,也不敢说读懂了史记的每一个句子。我很欣慰。
今天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希望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速速买一套《白话史记》留着吧,若想了解自己的出身,早晚躲不过要看一遍的,居家必备。建国后的中国史教育,基本跟没教育过差不多,若是偏听偏信的主儿,或许还不如不教育,这个真的是我们内地人的局限,不用自己的眼睛读一读原始史料真的是不行的,如今有了这么简便贴心的《
白话史记》,真乃福音啊!改日若有时间,把我读这套白话史记的读书笔记写几篇来给大家看,有些历史真的是很惊人很八卦的说。
比如说吧,秦始皇的某个老祖力大无穷,平时闲着没事儿常跟几个武将举鼎玩儿。有一次玩儿脱了,砸成了重伤,弥留之际,丫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立储,倒数第二件事是把平时最爱陪他耍鼎玩儿的一个武将夷三族了。你说,那武将兄怨不怨?之前我在博客上写过,若项羽宰了刘邦,中国没准儿就能早于欧洲一千多年民主共和了,可如今这次读史记,发现实际上还是不可能,项羽虽然是个英雄,司马迁虽然也爱他,但他确实有几件事做得大错,横竖成为不了那个维持天下势衡的人。战国以降,诸侯国之间的民族仇恨(或曰地域文化之间的不认同)比现在的巴以冲突有过之而无不及,动不动就互相屠城杀个几十万人,比南京大屠杀可狠多了。大势如此,不用武力统一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当年文艺复兴前意大利的城邦间也互相争战杀得难解难分,但再怎么杀,用的都是雇佣兵,仗打来打去都没有伤到筋骨,更不会有屠城这种事发生,究其原因,还是汉人文化重农轻商所致。咦,这些事以后慢慢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