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优秀3篇)

时间:2016-09-07 07:16: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 篇一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深刻而且实用,被后人广泛学习和传承。在他的著作中,有许多经典的格言警句和成语,这些语言简洁明了,意蕴深远,给人以启发和警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些《孟子》中最经典的格言警句和成语。

1.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的名言之一,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发扬自己的善良品质,同时也要相信他人的善良。

2. “君子有三乐,取乎身,观乎俗,察乎己。”这是孟子强调修身养性的一句名言。他认为君子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作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要虚心观察周围的社会风尚和他人的行为,从中吸取教训,同时也要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心有所察。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不如喜欢知识和乐于学习的态度重要。只有真正热爱知识,才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强调了平等和安全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财富的多少,而应该担心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社会是否和谐稳定。

这些格言警句和成语都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格言警句和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处事原则。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领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真正的君子和有道德的人。

《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 篇二

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孟子》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部著作中,孟子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格言警句和成语,这些语言简洁明了,意味深长,给人以启示和警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些《孟子》中最经典的格言警句和成语。

1. “人之相爱,其实固相亲。”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爱情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人之间的爱是天性使然的,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与他人的关系,互相帮助和支持。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规划,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和享乐,要有长远的打算和计划,才能避免未来的困扰和忧虑。

3.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应该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只有德才是治国的根本,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这些格言警句和成语都是孟子思想的精髓所在,它们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格言警句和成语,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处事原则。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领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 篇三

《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50句

  孟子,名珂,是我国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孟子》一书,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地位仅次于孔子。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50句,欢迎阅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1、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

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原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寡不敌众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原文】“寡固不可以敌众。”

  3、箪食壶浆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原文】“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4、明察秋毫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原文】“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君子远庖厨

  【解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6、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原文】“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7、引领而望

  【解释】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原文】“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8、挟泰山以超北海

  【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原文】“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9、与民同乐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原文】“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10、出尔反尔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原文】“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1、水深火热

  【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原文】《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12、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原文】“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原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

  杯水车薪.jpg

  14、杯水车薪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原文】“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15、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一暴十寒

  【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原文】“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原文】“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出自《孟子.告子下》

  18、敬老慈幼

  【解释】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现在演变为“敬老爱幼”

  【原文】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出自《孟子.离娄上》

  19、不虞之誉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原文】"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出自《孟子.离娄下》

  20、好为人师

  【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原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1、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原文】“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22、不为己甚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原文】"仲尼不为已甚者。"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23、绝长补短

  【解释】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演变到现在就是“取长补短”

  【原文】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23、为富不仁

  【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原文】“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屈。

  【解释】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有权威也不能使之屈服

  【原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6、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解释】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婚姻介绍者(媒人)。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原文】“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27、乱臣贼子

  【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原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出自《孟子.尽心上》

  28、独善其身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9、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原文】“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0、仁民爱物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原文】“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1、习焉不察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原文】“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2、登泰山而小天下

  【解释】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下》

  3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释】社稷;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 “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既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原文】《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35、同流合污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原文】“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6、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原文】“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37、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原文】“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38、返求诸己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原文】“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39、解民倒悬

  【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原文】《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40、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原文】“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41、事半功倍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原文】“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42、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原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43、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原文】“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4、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原文】“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4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6、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原文】“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出自《孟子.万章上》

  47、自怨自艾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原文】“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出自《孟子.万章下》

  48、先知先觉

  【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原文】“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49、却之不恭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原文】“却之却之为不恭。”

  50、知人论世

  【解释】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最经典格言警句、成语(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