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格言荟萃名言名句 篇一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医格言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们凝聚了中医师们对医学实践的总结和体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发人心的力量。下面,我们就来荟萃一些中医格言和名言名句,以期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思考和启示。
1. "先怜后验":这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意思是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对病情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辨证施治。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全面地了解病情,以便准确地判断和采取治疗措施。
2. "四诊合参":中医学将四诊(望、闻、问、切)作为诊断病情的主要手段,认为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这四种方法,才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学注重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便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3. "治未病":中医学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学注重保健和预防,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 "上工下农":这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生活方式,意思是要保持适度的劳动和休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学强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格言荟萃名言名句 篇二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医格言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们凝聚了中医师们对医学实践的总结和体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发人心的力量。下面,我们继续荟萃一些中医格言和名言名句,以期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思考和启示。
5. "以病为师":中医学认为,疾病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信号,是身体自我调节和修复的一种方式。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学注重倾听身体的声音,通过疾病的表现和变化,了解身体的内在状况,从而找到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6. "治疗疾病,先治人":中医学强调治疗疾病要从整体出发,注重综合分析和辨证施治。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学注重人的整体状态,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要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7. "针灸调气,药物调血":中医学将针灸和药物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认为针灸能够调节气血运行,药物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学注重通过调节气血和阴阳平衡,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恢复能力。
8. "医者父母心":中医学强调医者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这个格言告诉我们,中医学注重医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要以父母般的关怀和责任心对待患者,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以上是一些中医格言和名言名句的荟萃,它们凝聚了中医学的智慧和哲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中医学作为一门宝贵的传统医学,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的体现。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医格言和名言名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医学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贡献。
中医格言荟萃名言名句 篇三
中医格言荟萃名言名句
中医博大精深,而中医有哪些众人皆熟知的`名言警句呢?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医格言警句,以供参阅。
中医格言警句【珍藏篇】
1.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2.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3.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4.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5.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6. 六腑以通为补
7.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8.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9.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10.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中医格言警句【最新篇】
1.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逊,见《旧唐书.本传》
2. 心无水则孤火上逆,肾无火则寒水下凝.——清·唐笠山《吴医汇讲》卷入.摄生杂话
3.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
4.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5. 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袪之。——《黄帝内经》
6.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7. 五损: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骨者益其精。
8. 肥人湿多,既病暑者多;瘦人火多,既病热者多。——喻嘉言
9. 因:风为行痹,风性善行。寒为痛痹,寒主收引。湿为着痹,湿本重滞。三气致痹之原。证:其合而为痹也。冬遇为骨痹,春为筋痹,夏为脉痹,长夏为肌痹,秋为皮痹,久而不去,内舍五脏之合,待舍其合,难治矣。一一《脉因证治》
10. 脉之:七表者为:涪芤、滑、实、紧、弦、洪也。八里者:沉,伏,微,迟、软、弱,缓,涩也。九道者:长,短、促、结、虚、代、动、牢,细也。
11.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一一元·朱丹溪
12. 胃不和,寐不安。
13. 阴虚火动难治。火郁当发看何经;轻者可降,重则从其性升之,实火可泻。小便降火极速。一一元·朱丹溪
14.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15.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mdash;—清 刘仕廉《医学集成》16.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17.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18.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
19.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20.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中医格言警句【热门篇】
1.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3.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4.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5.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6.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10.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11.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晋] 杨 泉
12.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唐] 孙思邈
13.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唐] 孙思邈
14.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15.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1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7.天地郁蒸得雨则和,人身烦躁得汗则解。
18.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9.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七分寒。
20.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金匮要略》
21.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即固
22.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3.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而火金不滞
24.惊则安其神,恐则定其志
25.呕苦之邪在胆,吐酸识火在肝
26.治黄先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必活血,血活黄易却;治黄须化痰,痰化黄易散。——关幼波
27.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28.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29.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3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