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邵的名言名句 篇一
刘邵,字子饶,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名言名句流传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在刘邵的作品中,有许多言辞深入人心,言简意赅,给人以启迪和鼓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邵的一些名言名句吧。
首先,刘邵曾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只有树立起志向,才能有所作为。正如孔子所说:“人无志不立,无故不放。”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境界。
其次,刘邵还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习只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思考则是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方式。学而不思则知识无法内化,只停留在表面;而思而不学,则会陷入思维的误区,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智慧。
此外,刘邵还说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辛苦和磨难。宝剑经过磨砺才能锋利,梅花经历苦寒才能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人生也是如此,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洗礼,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会得到回报。
最后,刘邵还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表达了刘邵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而宽容的,不应该被功利和私利所左右。真正的朋友应该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和伤害对方。只有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友谊,才能经受住时间和考验。
刘邵的名言名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他的智慧和见解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刘邵的名言名句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断成长和进步。
刘邵的名言名句 篇二
刘邵,字子饶,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名言名句流传至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刘邵的作品中充满了智慧和见解,他的名言名句不仅给人以启迪,也给人以勇气和希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邵的一些名言名句吧。
首先,刘邵曾说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辛苦和磨难。宝剑经过磨砺才能锋利,梅花经历苦寒才能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人生也是如此,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洗礼,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会得到回报。
其次,刘邵还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只有树立起志向,才能有所作为。正如孔子所说:“人无志不立,无故不放。”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境界。
此外,刘邵还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习只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思考则是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方式。学而不思则知识无法内化,只停留在表面;而思而不学,则会陷入思维的误区,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智慧。
最后,刘邵还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表达了刘邵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而宽容的,不应该被功利和私利所左右。真正的朋友应该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和伤害对方。只有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友谊,才能经受住时间和考验。
刘邵的名言名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他的智慧和见解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刘邵的名言名句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不断成长和进步。
刘邵的名言名句 篇三
刘邵的名言名句
1、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
2、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
3、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4、其为业也,无弊而常显,故为世之所贵。
5、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
6、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忌;已试也,为上下之所惮。
7、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
8、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容矣;已达也,为宠爱之所嘉。
9、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10、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
11、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12、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13、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
14、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15、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
16、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礼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17、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
18、天地随气而变化,充盈之气有损益之变通,此为合道之理。以法令控制事理之端正,此为行事之理。以礼教化而因事制宜,此为合义之理。知人之情而知关键与机变,此为合情之理。
19、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20、以实理宽急论辨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
21、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22、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
23、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
24、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
25、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
26、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27、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
28、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29、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30、故或能言而不能行,
或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31、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用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32、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
33、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任之能,有立法使人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以德教师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有司察紏摘之能,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34、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35、清节之业,着于仪容,发于德行;未用而章,其道顺而有化。
36、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37、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
38、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39、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
40、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41、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求异,求异则正失矣。
42、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43、法家之业,本于制度,待乎成功而效。
44、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45、夫辩,有理胜,有辞胜。
46、其蔽也,知进而不退,或离正以自全。
47、思心一至,不闻雷霆。
48、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49、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进;既达也,为上下之所敬。
50、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51、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
52、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53、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54、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
55、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
56、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57、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58、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59、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60、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
61、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
62、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
63、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64、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65、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66、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