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爱的教育》有感(通用3篇)

时间:2018-04-07 07:40: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重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一

《爱的教育》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本经典的教育著作。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让·克里斯托夫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让·克里斯托夫是一个天赋异禀的音乐家,但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而当他遇到了慈爱而严厉的音乐教师克拉拉夫,他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发掘和培养,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溺爱和宠爱,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度。

爱的教育首先要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和尊重之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才能和个性。父母要耐心观察和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特长和潜力,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养和教育。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够给予他们真正的爱和帮助。

爱的教育还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激励,他们需要在一个温暖、安全、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的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和行为示范来影响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重读《爱的教育》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父母要用真正的爱去教育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爱的教育下,孩子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才华、有品德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二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我在大学时期读过的一本作品,当时只是为了完成课堂作业而匆匆读过。最近重读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价值。

《爱的教育》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家让·克里斯托夫成长的故事。从小,让·克里斯托夫就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然而他的父母却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培养。直到他遇到了克拉拉夫这位富有爱心和耐心的音乐教师,他才真正发掘和发展了自己的音乐才华。这个故事让我深思,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培养是多么重要,他们的爱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了许多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培养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有的孩子天生具有艺术天赋,却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无法接受专业的培养;有的孩子对某一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却因为父母的忙碌而无法得到适当的引导。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无力,他们的才华和潜力被浪费掉了。

爱的教育要求父母要有耐心和关注,要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潜力和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他们需要有人在他们迷茫的时候给予他们指引,有人在他们失败的时候给予他们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爱的教育下,孩子才能够发展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重读《爱的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支撑,是他们发展的基石。父母应该用真正的爱去教育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爱的教育下,孩子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才华、有品德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三

重读《爱的教育》有感

  意大利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很多同学都看过。早年的版本有夏丏尊先生写的“译者序言”,夏先生是这样说的:

  “学校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去走马灯似地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这段话夏先生写于1924年,在80多年之后今日读起来,联想到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不仅使我们为之切肤,甚至吃惊,也为其喻之贴切深刻而感叹。

  所以他“以己意改为《爱的教育》”。正是倾注于小学生安利柯身上的情与爱,以及孩子对这情这爱的感悟,使夏先生感动了。他说在读此书的日译本时,“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和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书后附有章锡深的“校毕赘言”,也说及此书的感人:“在校对的时候,也流了不少次的泪。”正是亚米契斯用他那朴实的笔触描绘出了小学生安利柯眼中的和他感悟到了的正义、爱心和良知,而且是那么生动、具体和真诚,所以也必感人至深,致使读着这些看似平常和琐碎的故事时,也就有了一种力量让我们不能不流泪,而这泪,也正恰如夏丏尊先生所言“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亚米契斯写出的和安利柯感悟到的情与爱,使我想到海伦·凯勒和她的恩师莎莉文小姐。1887年3月3日,对这位未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并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盲聋哑女作家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她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了她的身边。后来海伦·凯勒在她的第一部书《我生活的故事》中说,正是莎莉文小姐的到来“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由此她得以在爱中成长,并渐渐地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在日后的艰难人生旅途中,能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不仅成人,而且成才,成为有成就的并努力为残疾人造福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一切正是从爱开始的。所以也就不难明白,海伦·凯勒说她若能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的就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而这其中之第一人就是她的这位终生老师,“我想长时间地盯视着我亲爱的老师”,“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海伦·凯勒深深地懂得,“虽然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

因为老师带给我的爱心与希望,使我踏入了思想的光明世界”,“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我们丝毫不奇怪为什么《爱的教育》自出版一百年来,《我生活的故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出版几十年来,会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用不同的书名和多种版本一再印刷出版,无疑,其中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人们在今日仍然在呼唤着教育中的情与爱。由此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自己教育中的成功与失败呢?反思我们的教育中少了些什么,又多了些什么?在我们的学校里和教师那里,在整个教育中,是否有足够的情与爱呢?在21世纪的今日,我们是否还应该反复读读《爱的教育》、《我生活的故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类的书,再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呢?

重读《爱的教育》有感(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