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有感》李商隐唐诗赏析 篇一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情和哲理。其中《重有感》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全文:
酒杯逢·重有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鸟随直底起飞。
射虎致虎亦効勇,抛家投巇亦齐眉。
四海之内皆兄弟,何言外边生事机?
这首诗以“酒杯逢”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的开头,诗人将人生比喻为飞鸿踏雪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曲折和艰辛。接着,诗人又通过描述鸟随直底起飞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挣扎出来的勇气和希望。诗的结尾,诗人以“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共同的命运,呼唤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外部的挑战。
在艺术手法上,李商隐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将人生比喻为飞鸿踏雪泥,诗人夸张地表现了人生的坎坷和艰辛。而后面的描述中,诗人又通过描绘鸟随直底起飞的画面,对比前文的困境,展示了人们战胜困境的勇气和希望。这种对比的手法使诗作更加生动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例如,“射虎致虎亦効勇,抛家投巇亦齐眉”中的对偶,突出了诗人对人们勇敢面对困境的赞美。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何言外边生事机?”中的排比,强调了人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外部的挑战。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作具有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重有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困境中勇敢面对的人们的赞美,并呼唤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外部的挑战。诗中的夸张、对比、对偶和排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诗作更加生动有力。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杰出的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也给读者带来了深远的启示。
《重有感》李商隐唐诗赏析 篇二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情和哲理。其中《重有感》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这首诗以“酒杯逢”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的开头,诗人将人生比喻为飞鸿踏雪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曲折和艰辛。诗人用“酒杯逢”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思考,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酒杯逢,人生逢,都是偶然的,无法预测和掌控。在这种偶然中,人们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鸟随直底起飞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挣扎出来的勇气和希望。鸟随直底起飞,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突破困境,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力,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诗的结尾,诗人以“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共同的命运。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外部的挑战时,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应对。通过将人们比喻为兄弟姐妹,诗人传达了一种团结友爱的理念,呼唤人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艺术手法上,李商隐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将人生比喻为飞鸿踏雪泥,诗人夸张地表现了人生的坎坷和艰辛。而后面的描述中,诗人又通过描绘鸟随直底起飞的画面,对比前文的困境,展示了人们战胜困境的勇气和希望。这种对比的手法使诗作更加生动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例如,“射虎致虎亦効勇,抛家投巇亦齐眉”中的对偶,突出了诗人对人们勇敢面对困境的赞美。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何言外边生事机?”中的排比,强调了人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外部的挑战。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作具有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诗作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重有感》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困境中勇敢面对的人们的赞美,并呼唤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外部的挑战。诗中的夸张、对比、对偶和排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诗作更加生动有力。这首诗充分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杰出的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也给读者带来了深远的启示。
《重有感》李商隐唐诗赏析 篇三
《重有感》李商隐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重有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25首。全诗通过用典,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形势的看法。
【原文】
重有感
作者:唐·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
显,早晚星关雪涕收。【注释】
①《旧唐书·文宗纪》及《新唐书·仇士良传》载,甘露事变发生后,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三上疏问王涯罪名,称:“谨修封疆,缮甲兵,为陛下腹心。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宦官仇士良闻之惕惧。这首诗作于开成元年。
②玉帐:军帐,主帅所居的帐幕。牙旗:将军军前大旗。得上游:占据有利形势。昭义镇治潞州(今山西长治),邻近长安。
③据《后汉书·窦融传》,凉州牧窦融深知光武帝有统一陇西的意图,写信给割据天水一带的军阀隗嚣,要嚣归顺。嚣不从。窦融整顿兵马,上疏光武帝,请示出师伐嚣的日期。关右:即陇右。窦融所辖为关陇以西地区。此以窦融喻刘从谏。
④陶侃:东晋将领。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急。陶侃时任荆州刺史,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领兵抵石头城,斩峻于阵。事详《晋书·陶侃传》。此以陶侃喻刘从谏,望其领兵解长安之危。
⑤蛟龙:喻君主。愁:全诗校:“一作曾,一作长。”
⑥《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鹤之逐鸟雀也。”(汉书·孙宝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与:通“举”,高飞。
⑦幽显:阴间与阳间。
⑧星关:犹天关,指宫禁。雪:拭。
【赏析】
公元835年冬(大和九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公元836年春(开成元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沉没。作者有感于此事和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弊端,写了这首诗。因为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安危”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通“举”)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纪昀说:“岂有、更无,开合相应。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李义山诗集辑评》引)这是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意思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拭泪欢庆呢?“早晚”,即“多早晚”,系不定之词。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40_25 【重有感】李商隱
玉帳牙旗得上遊,安危須共主君憂。
窦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