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读后感(最新3篇)

时间:2014-03-08 07:12: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荀子》读后感 篇一

《荀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代表作,它以其独特的思想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荀子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对人性、政治和道德的深入思考。在阅读《荀子》后,我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也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我被荀子对人性的分析所震撼。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他说:“人之初,性本恶。”他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贪婪、自私和残忍的。这一观点与孟子的人性本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荀子并不是说人性完全没有善良之处,而是认为人性的恶是主导的。他强调了人的本能是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他人着想。这一观点让我深思,人性的自私和利己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荀子也提出了改变人性的可能性,他认为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变得善良和仁爱。这使我对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荀子对政治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出了“性恶论”和“性善论”的辩证关系,认为人性的恶必须通过政治来约束和规范。他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管理社会秩序,以防止人性的恶行。他认为只有当政府有权威和力量时,社会才能维持稳定和和谐。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政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政府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同时,荀子也强调了君主的德行和才能对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善良和仁爱来治理国家。这使我对领导者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

最后,荀子对道德的思考也给我启示。他认为道德是人类生活的基石,只有通过遵循道德规范,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他提出了“克己复礼”的道德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律和约束自己的欲望,人才能达到道德的境界。这一观点让我深思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我约束和修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人。

总之,阅读《荀子》让我对人性、政治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荀子的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思考,使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荀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思考的伟大之作。

《荀子》读后感 篇二

《荀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令人钦佩。在阅读《荀子》后,我对荀子的思想和他对人性、政治和道德的思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荀子对人性的分析给了我很多启示。他认为人性本恶,人的本能是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与孟子的人性本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荀子的观点让我深思,人性的自私和利己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荀子并不是说人性完全没有善良之处,他提出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变得善良和仁爱。这使我意识到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教育和修养,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其次,荀子对政治的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政治是管理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政治才能约束人性的恶。他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这一观点使我意识到政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政府才能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同时,荀子也强调了君主的德行和才能对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善良和仁爱来治理国家。这让我对领导者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

最后,荀子对道德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示。他认为道德是人类生活的基石,只有通过遵循道德规范,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他提出了“克己复礼”的道德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这一观点让我深思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律和约束自己的欲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人。

总之,阅读《荀子》让我对人性、政治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荀子的思想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使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荀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思考的伟大之作。

《荀子》读后感 篇三

《荀子》读后感范文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

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老子孔子皆菩萨示现,则荀子之本迹我亦不敢妄测。从《劝学》篇中我们可以明白其修学思想与佛教戒定慧三学是暗合的。荀子对道心之坚固非常重视,而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是修道最重要的,这种德操与积善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真正的戒。“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应”即是“慧”,也可以说“定”是“止”,“应”是“观”,“能定能应”即“止观圆融”。这时候才可谓之成人,即成就道业之人。

《荀子》读后感(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