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实用3篇】

时间:2015-03-01 02:12: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一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作为学生的受益者和目睹者,我想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学生未来成才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举办创新大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兴趣小组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阅读专业书籍、参与教研活动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总之,作为学生的受益者,我希望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二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作为学生的受益者和目睹者,我想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讲解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策略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可以通过开展思维训练、组织思维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是促进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总之,作为学生的受益者,我希望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篇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

  一一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让我感触颇深。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老师的话来说:“看来,这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教他识字的女教师给他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实验,并且在试验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校。许多孩子都想用同样的方法培育树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师自己,据他本人承认,连一根树枝都没有种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 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巴甫里克身上那种害怕、拘束、犹豫的表现消失了。现在,当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书里的什么地方是怎么说的,而是在出神地思考着,从他所看到和观察过的东西里引出结论来。巴甫里克现在带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听着教师们讲课,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意外。

  一一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记忆能力差、不会解答数学题的孩子,就算你不断的补习也是个“反应迟钝、无可救药”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五年级开设了他特感兴趣的“植物学”这门课程,因为“那位植物学教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而且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在这里他的思维觉醒了,他的才能有了展现的舞台。经过努力,他最终成了农艺师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一一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动着我,正是这样刺眼的字眼儿映入我的眼帘,让我再次打开电脑,搜索到《少年中国强》其中一期节目,专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给妈妈带来了喜悦,他的出生让妈妈真正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的出生让妈妈看到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不凡的世界。

  一一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谓的差生,但就像节目当中说的那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只是极度的喜欢和极度的不喜欢,喜欢的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地学,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想,付诸实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欢的则反之,一切都不在乎。例如:学校六年级6班的何钰杰同学特别喜欢古文,他的风采我们已在校园晨会上一睹为快,他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背完了《国学》教材的上下册32篇文言文和32首诗,已经读完郭校长送他的《后汉书》,而且他已经能写小古文了,最近他又在给老师及同学写传记了,其中已经写了28个同学和3位老师,在传记中,他把每个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没有雷同,没有编造,没有抄袭,完全原汁原味儿。自从喜欢上《国学》这本书开始,一个有点木纳、从不善于主动表达的他,让所有的老师同学对他刮目相看-——何钰杰,他有着自己美丽的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喜欢上《国学》的那一刻,就是何钰杰思维觉醒的成长历程,而郭校长就是帮助何钰杰思维觉醒的那个关键人。在我们的教学生涯当中,也许还会碰到像何不凡、巴甫里克这样的若干个孩子,但此时的我已学会不再生气愤怒,因为我有了学习目标,我要像何不凡妈妈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像郭校长一样拥有一双慧眼努力地呼唤孩子思维的觉醒。

  一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开掘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孩子的个性及兴趣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者,只是领域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要对任何孩子放弃希望!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2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颇多,尤其是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各种琐碎的事情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不注意工作中的积累和反思,一旦到了写案例或论文时,就要搜肠刮肚寻找素材。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阅读《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后,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应做一个勤写教育日记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写《给教师的建议》时已经写了32年的从教日记,他在书中写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老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我想再一次提醒校长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正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日记的实践者,所以他道出的话语才真实、贴切。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道出了写教育日记的意义和作用,即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积累和反思,教育日记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

  1、帮助教师的专业学习。教育日记中记载的教育理论、读书心得、名家经验、名言警句等都能作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工具。

  2、帮助教师积累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也都有值得记忆的东西。只有勤于动笔,我们才能战胜遗忘,才能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有价值的回忆。为什么有的人提笔无话,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积累。

  3、帮助教师的自我反思。一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决定了他的教育工作的质量,而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需要思考,思考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思想。教育日记,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一个人在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时失败和挫折经过反思更能变成一种财富。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每日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就蕴藏着某些重要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规律,如果善于积累和反思,那就可以成为我们工作创新之源泉,成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器。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教育日记中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彷徨,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更轻松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

  教育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做记录,如教育教学中现象的描述、事件的经过、数据的记载、规律的总结、方法的创新、成败的体验。具体而言,可以做以下分类:

  1、记录一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既可以作为我们写文章时的论据,又

可以丰富我们的谈话,提高教师说话的品位。只要自己看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句子,或一段,或几行,或三言五语,不在乎多少,在乎这句话的分量,有价值的,就记录下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留心,逢得必记。

  2、记录成功的教育事例。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会有一些成功的事例,一些闪光的东西。记下自己成功的案例,包括对“问题学生”一次成功的转化、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有意义有效果的家访、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的捕捉,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这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那成功的经验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

  3、记下失败的事例。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有收获,也都有过失,或大或小。我认为失败的事情,更应该一记,因为它更能帮助一个人进步。在日记中是有勇气讲述自己的失败的,叙述事件的经过,分析失败的原因,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再次遇到这一问题打好预防针,是非常有好处的。

  4、记教育的理论和理念。教师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我们固然懂得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实践活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学习、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本学科或德育工作的前言理论和理念。特别是教育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有些话听起来也是比较好理解的,可是具体地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一堂课上,那就不容易,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来论证并实践一个优秀的教育理论。

  5、记下和学生的交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的第一条建议中就写下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互信的关系十分重要,师生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当然,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说许多的话,也没有必要一一记下,应选取典型的、感人的材料进行记录。

  6、记录自己的观察、实验、感想、反思。如针对某个“问题学生”,可以建立动态观察材料;针对班级中自习课学生经常讲话的现象,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针对某种教育现象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3

  读完郑杰校长《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心中涌动着许多久违的感觉,幸福和感动更是充盈着整个胸膛。

  郑杰校长的一百条建议第五十三条:“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也是目前一个敏感的话题。郑校长说:“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列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批评重了怕孩子想不通,出了什么老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若麻烦,一些教师宁可抱”多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这段话非常真实地写出了我们教师的心态。这种消极态度肯定是对教育学生不利的,那么,我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呢?

  郑校长认为教师完全拥有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但是教师的惩戒也需要限制。首先我们惩戒学生应该有教育性,惩戒学生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使学生感受痛苦和屈辱,更不是为了泻自己的心头之忿,惩戒是一种不得已而使用的教育手段。其效果应该是看学生是否改正了不良行为。其次,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怀有一颗爱心,再次惩戒还应合理并公正,不因个别学生的越轨行为而迁怒于群体,不能用集体惩戒,热使无辜学生受罚,惩戒还要符合相关程序,不可随心所欲。如果带着这样的出发点,遵循这些原则,我们的惩戒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自然不会使教师陷入吃不了兜着走的境地。

  读了郑杰校长的《一百条新建议》我的灵魂似乎受到了一次圣洁的清洗,很多昏暗混沌的东西一下都明朗清晰起来,无论是在做人上,还是在工作中,很多方面,如果我们真的能诚恳地接受郑杰校长的建议,我们做人一定会很成功,我们做教师也一定会很出色。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4

  苏氏给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他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这是有道理的。孔子在20xx多年以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要求,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种体力劳动有的孩子能一口气顺利完成,有的孩子就要分成几步才能达到要求,而有的孩子则无法按要求做到。这是因为人的体质是有差别的。同样道理,"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所以苏氏认为"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在日常教育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对待,这一点大多教师都能做到,而且好多教师都是这样去做的。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是做到这一点,估计就有点难了。其他原因且不说,单就学生人数来讲,就能让教师感到精疲力竭。目前,只有少数地区推行"小班教学",大部分地区,特别在农村学校,班级人数都在60人以上,我所教的班级人数都在80人以上。在这样"臃肿"的班级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谈何容易!个别对待学生,这是一条很好的也很有成效的教学思路,关键要看执行的条件是否可行。当然,不是说条件允许就不个别对待学生了,而是我们要尽量去达成条件。严格限制班级人数,是急需要做的,做不到这一点,再去谈什么提高教学质量,那不是笑话吗本人带两个初三班级的英语,160多人,每天光改作业就把我忙得焦头烂额,哪还有时间去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呀。况且我带的两个班是普通班,学生原始的英语成绩及格率是20%,说得通俗一点是,"差生一大把"。好多学生连初一的内容都不会,别说没法给他们补课,就是补也不知该从哪补起。况且,教师的精力能来得了吗

  提高教学质量,不从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入手,仅仅是一味地靠挤榨教师的能量,能搞到教学吗一旦老师们都累倒了,学校也就垮台了!这和部队作战一样,没有强大而有效的后勤保障,前线的士兵是不能打胜仗的。让士兵饿着肚子,拿着落后的武器装备去打赢一场现代化战役,这不是拿他们的生命开玩笑吗学生是人,教师也是人。学生受到教育的呵护,教师也应该受到尊重。在要求他们积极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要努力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教育的管理者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否则,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头支票,让教师个别对待学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5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其实,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类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感受: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 辅导、谈话 开会 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6

  本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著名的教育专著,建议我们要抽空学习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节放假期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特别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可以再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7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知识太多,而对于一个小学教师的我而言,知道的知识又太少了,明明知道这些道理,还是找这个借口那个接口,不去学习,不去读书。说真的,工作这么年,没读过几本像样的教育名著,虽然知道,读书是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途径之一,读书会让我们教学不再心虚,充满底气,可还是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聆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让我彻底不在埋怨没有时间读书,当我接触到《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第一次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在爸爸的书橱里。那个书橱里有许多的中外名著任我选择,我总是将手伸向偏小说类的书籍,而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对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来说,距离实在是太遥远,我总是一瞥便匆匆略过。直到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才真正的、虔诚的打开这本尘封已久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他为我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1200篇文艺作品,他的教育思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也有丰富的科学素养。他不仅用心爱孩子,而且有科学的教育技巧。他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 他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他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书中为教师提出的100条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学习价值。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对这100条建议进行归纳、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教师教育素养、关于教学方法、关于 学生阅读的培养、关于“减负”、关于让学生参与创造性的劳动、关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关于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关于直观的生活教育、关于关注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关于和谐教育及发展儿童的多元智能等等。总之,他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

  我之所以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原因是:拜读他的文字,你不禁会为苏霍姆林斯基充满感情的投入和全身心实践的精神深深感动。同时也会感到非常充实和幸福,因为你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之前虽也曾读过类似的教育书籍,但没有像这本书一样引起我诸多的思考,书中每一条建议都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它引发了我对教育工作及许多细节的思考。我从中受益匪浅,感悟到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是知识上的给予,而是要付出 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在阅读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这本书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 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只有主动地 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经典作品,就会使我们不断的增长职业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闪烁着睿智的光彩。这也是我要向大家推荐教育理论书籍中的经典——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原因。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诗意和创造情怀。我坚定地认为,文学素养应该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因为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和艺术劳动。中国的文化是诗性文化,阅读诗歌,能够给人的灵魂洗澡。有诗意的人,往往有真性情,敢爱敢恨,真喜真悲,大彻大悟,对生活乐观而有信心。是的诗意般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怎样才能获得诗意般的生活呢?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让我们从阅读中激发自己的诗意情怀,让我们因为阅读从而带来更多的工作热情,让我们从阅读激发的诗意情怀中,去感受生活和人生为我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而不再为了晋职称获得更多的证件,整日如机器人般的枯燥的、疲惫的生活。有诗意的教师一定是在阅读和教改教研中快乐的生活着。多读一点文学,陶冶一些诗意吧。

  最优秀最幸福的教师,一辈子只做两件事——读书,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的幸福正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愿今后的阅读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满智慧,点亮读书这盏灯,照亮我们人生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8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更关注和提倡创设情境教学,而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开好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的放失的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紧张和迅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在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悬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掀起一轮学习高潮。例如,我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前,首先我为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在两张看似相同的吸水纸(其实一张事先用淀粉液处理过,另一张用清水处理过)上,分别喷洒适量碘液,结果被淀粉液处理过的吸水纸变为蓝色,被清水处理过的没有变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掀起了一轮学习高潮,同时还启发了渴望探求真理的心理。

  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应根据课的不同性质、不同阶段,有机地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在充满智慧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在读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部教育著作之后,能不断地把其理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究。同时,我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了不足。我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9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响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0

  这段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很多感悟。有人曾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个比喻多么的贴切,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我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当我走进他的身旁看向他时,他都会下意识的抬起他的手挡住他的脸,快速的向后躲,他眼神中充满闪躲和恐惧,面对他的这种举动我既感觉疑惑又对他充满愧疚,难道是作为老师的自己对这些后进生太过严厉了吗?我不禁这样反思着。每个小孩的心灵都是脆弱的,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精心呵护。于是,课后我会经常来到他的身旁,单独指导他完成作业,告诉他应该怎样复习,偶尔还会和他聊聊天。通过这些互动,我发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戒备我了,上课偶尔还会很兴奋的举手回答问题。他的改变让我很开心。通过这件事我的感触特别深,作为老师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而应该低下头了解你的学生,给予他们关心,换一种态度,你会发现这往往比严厉更让学生喜欢呢。

  教师除了要关心孩子们,在平时教学中,还得注意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这些孩童”指的就是让老师的头痛的“后进生”。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在教学中也曾经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班级中的有些后进生平时很难完成背诵任务,因此下午放学,我会把他们留下,让他们一定要背完才能走。但事与愿违,这些孩子任然不能背下来。即使他们中间有少数勉强背下来,考试时也不会运用,这让我很受挫。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他会采用这种方式:“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读好的书,读他们感兴趣的书。激发他们对于文字世界的好奇,尽可能的激发孩子的活的思想。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学校学有所成。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