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爱你刚刚好》读后感 篇一
《这样爱你刚刚好》是一本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的小说。小说以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女主角杨欣欣从初中时期到成年的成长故事。通过杨欣欣与男主角周阳的爱情经历,作者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可能带来的困惑。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杨欣欣是一个坚强、独立又温柔的女孩子,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总能坚持向前。她对周阳的爱是深沉又不张扬的,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包括放弃自己的梦想。周阳则是一个体贴、细心又有责任心的男生,他在杨欣欣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两个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紧凑有趣。作者将杨欣欣和周阳的爱情故事融入到了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他们在学校里的相识、相知,他们之间的误会和分离,都让我感到既心疼又激动。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让读者难以放下这本书。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令人深思。通过杨欣欣和周阳的故事,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关于爱情的理解。爱情不是一味的付出和索取,而是要学会平衡和尊重对方。爱情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包容,才能让彼此更加幸福。这种对爱情的理解让我深受启发,也对自己的爱情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这样爱你刚刚好》是一本让人感动和思考的小说。通过杨欣欣和周阳的爱情故事,作者向读者传递了关于爱情的美好和价值。读完这本书,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感人的爱情小说,更是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一本书。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后感 篇二
《这样爱你刚刚好》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感动的爱情小说。故事以女主角杨欣欣和男主角周阳的爱情为主线,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复杂。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性。杨欣欣是一个乐观、坚强的女孩子,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总能坚持向前。她对周阳的爱是无私而深沉的,她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包括放弃自己的梦想。周阳则是一个细心、体贴的男生,他在杨欣欣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两个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紧凑有趣,让人难以放下。作者将杨欣欣和周阳的爱情故事融入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他们在学校里的相识、相知,他们之间的误会和分离,都让我感到既心疼又激动。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系列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让读者一直想要知道他们的结局。
最后,小说中的主题令人深思。通过杨欣欣和周阳的故事,作者传递了一种关于爱情的理解。爱情不是一味的付出和索取,而是需要学会平衡和尊重对方。爱情需要双方的努力和包容,才能让彼此更加幸福。这种对爱情的理解让我深受启发,也对自己的爱情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读完《这样爱你刚刚好》,我被故事中的情感所打动。通过杨欣欣和周阳的爱情经历,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关于爱情的美好和价值。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感人的爱情小说,更是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一本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爱情观,也让我对身边的人更加珍惜和感激。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后感 篇三
天空读懂雄鹰,方能给其博大的舞台;大地读懂小草,才能给其肥沃的土壤;父母读懂孩子,才能给其健康的成长环境。手捧这本父母教材——《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七年级孩子》,内心激荡,受益匪浅,我更加坚信懂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这本书从正确认知七年级少年所处阶段特点、如何帮助该阶段的少年适应成长变化以及父母如何主动转化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具体的阐述,集理论与实操、科学与生活为一体,为正处于该阶段的父母带来了更清晰地指导。书中涉及的很多内容正是我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做情绪的主人》、《孩子发育早,为身体变化而苦恼》、《孩子沉迷漫画书,怎么办》等章节我反复看了几遍,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和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些不仅是我和自己孩子相处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反馈的普遍问题。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学习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父母正处于事业的巅峰阶段,当孩子成长遇到一些问题时,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无形之间会给孩子的情绪带去负面的影响
久而久之,孩子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终究会爆发出来,于是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纷争当中,亲子相处的不和谐会导致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费力不讨好。当然,并不是家长的负面能量不传递给孩子,孩子心中就没有负面能量了,毕竟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固定的活动场所,有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自然也会有其他负面能量。帮助孩子清理负面能量唯一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说出来,就像很多女性喜欢唠叨一样,其实唠叨的过程就是清理自己心中的负面垃圾的过程,所以要常常地清理、常常地沟通,不要随便指责抱怨孩子,不要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训斥和教育孩子。所以,父母要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朋友,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照顾孩子的感受,这些对青春期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我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在家里被爸爸妈妈多次提醒:“你要多看看书。”“给你买了这么多的书,你怎么就是不喜欢看呢。”这孩子阅读欲望不够强烈,对阅读提不起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心中充满了困扰。当孩子到了12岁或12岁以后,爸爸妈妈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取向,当孩子的阅读取向或者阅读兴趣发生偏差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提要求,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先建立信任关系,不要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孩子一旦逆反,教育功能就丧失了,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止地对抗当中,影响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自己的阅读计划,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偶尔分享分享阅读体会,加强亲子交流,感悟人生真谛,这是最好的教育。很开心我的孩子很喜欢和我分享,每当她读过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时总会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感受,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看到了一个神奇的未知的世界。孩子的感受童真而质朴,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倾听的时候,我们做大人的也会深受启迪。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孩子有好的习惯,先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尊重孩子的童心,认可孩子的世界,这是对孩子兴趣保护最基本的原则!
我的孩子上学比同龄人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曾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用不懂孩子的方式扼杀了我的“小天使”很多天性,但庆幸的是经过我的不断阅读、不断反思,我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读懂孩子是多么重要!
懂了,路就通了,路通了,自然就能达到你理想的目的地!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后感 篇四
时间过得太快了,仿佛转眼之间,我的孩子已经是八年级的少年了。八年级真的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分水岭”,“七年级不分上下,八年级两极分化,九年级天上地下。”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八年级的孩子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出面两极分化的趋势,也面临了不少令人苦恼困惑的情况。是最为变化动荡的时期,是孩子发展的“危险期”,自然也是教育的关键期。读完《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八年级孩子》,感触颇多,只能从成长的角度阐述一下本人的观点。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也不会有孩子的成长。
家庭是成长之源。人,一生下来就是家庭的一员,就与家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是要回到家庭。孩子的成长,最初是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物质以及精神的滋养。父母作为家庭天然的领导者,更要注重自身的自我教育和角色承担。首先是陪伴,父母的角色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亲子关系对身为父母者本身也有重大影响。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儿子经常跟我提起他四、五岁时候的一件事,就是一家三口窝在我们小小的卧室里看电视,他想吃东西,爸爸就用微波炉帮他去烤鱿鱼,结果鱿鱼烤糊了,东西没吃上,但他一直记得这件事,而且每每提起,总是说那时候好幸福。其次,父母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说到这个,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不够好,很多时候只想去教育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榜样作用。记得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回家的路上,孩子对我说:“妈妈,我同桌的妈妈真好!从来不对他发脾气!”听了孩子的这句话,我忽然意识到,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脾气和情绪。自那以后,在孩子面前我会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正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所以,父母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生命之帆,为孩子点亮人生道路的明灯。最后,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表现好或者学习好,就对孩子宠爱有加,如果孩子表现不好或成绩下滑,就对孩子冷漠,这都是不对的,就像书中所说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取决于孩子的行为态度,而是完全无条件的、永不改变的。不管孩子怎样,永远都对他不离不弃,并通过父母的话语和行为来让孩子感受爱的承诺。
学习是成长之路。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最近30年人类新增加知识的数量已超过过去2000年人类所积累知识的总和。因此,不仅孩子需要学习,做家长的也要从各方面加强学习。我认为第一是要帮助孩子共同设立学习目标,八年级的孩子有了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父母每学期开始可以与孩子共同设立一个学习目标,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第二是与孩子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这是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学会学习,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学习意识等等。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和督促孩子的学习态度。对孩子的学习要多鼓励、多肯定和多表扬,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从而让孩子拥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之,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自我教育。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后感 篇五
夜幕降临,喧嚣初静的睡前时光是柔和而美好的,温暖的灯光下,手执书本,凝视身边的小人儿,直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白天的不快又涌上心头,孩子三年级了,他带给我的以不只是欢愉,似乎烦恼,问题正接踵而来,有时搞得我束手无措。好在老师推荐了《这样爱你,刚刚好》。
这本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联合众多业内名家精心打造的家教类重磅力作,它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划分,从孕期到大学,每年1种,共20种,其中孕期1种、学前6种、小学6种、中学6种、大学1种,旨在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成长经历的一些变化、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针对新生代父母的难点和疑点,解疑释惑,建言献策,为中国新生代父母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书中内容以理论和案例交互呈现,既具备理论的高度,又具有实操的温度,兼具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书中作者皆为著名育儿专家,他们在分享多年育儿经验和心得的同时,手把手传授读者和技巧,实乃一套不可多得的实操性家教百科。
三年级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一个关键期,预示着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一方面,随着孩子的大脑发育,三年级(8岁左右)时,大脑约重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的重量。大脑对信息的接收和传递越来越趋于定向选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反应越来越快,行为也越来越敏捷。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生活接触面的扩展,他们的社会性兴趣获得进一步发展,喜欢探索新奇,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显现,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地需要他人的肯定和鼓励。
进入三年级,孩子将迎来成长的新机遇,我们与孩子也可能遭遇新的问题与挑战。比如孩子成绩的波动、孩子自理能力的养成以及孩子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等等。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不仅需要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更需要一份积极健康的好心态。
书中关于孩子卫生健康习惯的培养,我觉得很受用,最为家长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卫生的家庭环境,这对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很有帮助 。歌德有句名言:“谁不能主宰自己,谁永远是一个奴隶。”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主宰自己,就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成为自身的奴隶,不成为客观的奴隶,不成为他人意志的奴隶,从而为孩子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创造让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教给孩子做事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教孩子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怎样爱护书本等等。但三年级的孩子受生理发展水平的局限,在肌肉力量、动作精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还未成熟,加之生活经验缺乏,虽然做事情时的态度积极,但常把事情搞糟,带来一些混乱,甚至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影响和损失,这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假如因为孩子做得不好,给大人添乱,便不给孩子自己动手,家长全部包办代替,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失去自己做事的兴趣和实践的机会,慢慢养成依赖大人的坏习惯,所以家长要宽容孩子自理过程中的失误,坚持让孩子学习自理,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关于如何对待科技产品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每个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对此,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科技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绝对的排斥和杜绝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样不被其“奴隶”。我想家长的以身作则是最主要的,我们是原件,孩子是我们的复印件,所以我们平时对待电子产品的态度就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其次,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有效的利用电子产品,而不是过分依赖于他们。
总之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但他没有自带成长说明书。对于家长来说,初为父母的喜悦尚未平复,对孩子成长的诸多忧虑可能已接踵而来。作为父母,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还真不少,《这样爱你,刚刚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值得一读。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后感 篇六
前两天,班主任让孩子带回一本书《这样爱你刚刚
好》,要我看完之后写份读后感,借此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悟和启发。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对孩子至关重要,对他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未来的学业规划起决定性因素。老师呼吁我们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管多忙、事业多么重要,都要花点儿心思教育孩子,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可问题是:父母该如何爱孩子?孩子又需要怎样的陪伴、引导、鼓励和支持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在这本书里逐一找到了答案,这也是我推荐大家阅读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教子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显然是行不通了。这本书教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育儿理念——“智慧爱”,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到不批判、不溺爱,做到《这样爱你刚刚好》。
我们这代人因各种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意识到各方面的欠缺,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对孩子要求特别高。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也应该得到鼓励,但父母也要扪心自问,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又为孩子做过哪些努力呢?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父母的陪伴就是言传身教的沃土,愉快的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人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交流中的言行举止。比如夫妻的和睦、民主的氛围、幽默的互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宽容的性格。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最棒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我们从几个浅显易懂的实例中来感受一下:如果你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是这么说的:“赶快起床,要迟到了,等会儿老师又要让你罚站啦……”那么请你马上改正,这么美好的早晨你已经在给孩子散播负能量了。目不转睛的盯着作业本,一旦发现字写的不好或题目做错,便大声指责,甚至给孩子布置一些重复枯燥的作业。这种看似很负责任的做法,其实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打扰,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会无心学习,满脑子就一个想法——爸妈啥时候才能离开。帮孩子检查作业,如果你是单纯的签名那么请跟我一起检讨吧!
从今天起,我们试着写详细一点,比如:“孩子的学习态度很认真,自觉性较高,请老师放心。”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也能跟老师达到很好的互动。接孩子放学,回家路上要多问“好”问题,别问“坏”问题。我们可以问:“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有意思的、新鲜的事儿……”孩子会很乐意讲述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并把欢乐同父母分享,即使有不开心的事儿,这会儿也都烟消云散了。相反,你如果一见孩子就问:“今天有没有犯错误,有没有人欺负你……”这样容易让孩子联想起种种的不愉快,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许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喜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其实,学习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儿,有没有人一起玩儿才是孩子心里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鼓励孩子交朋友,甚至为他们创造交朋友的机会,引导她和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前期的陪伴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放手,父母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她容易达成的目标。要学会欣赏孩子,用鼓励、给予帮助、降低难度等办法,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让他们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幽默也是一种教育能力,幽默让家庭教育变得轻松有趣。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多一分笑声,多一分快乐,多一分力量。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愉悦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孩子喜欢幽默的大人,因为孩子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不愿接受生硬的说教。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他们崇拜老师,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作为父母,要成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桥梁,多对孩子讲老师的好话。读后感比如“老师特别认真负责,妈妈没检查到的错误都被老师发现了,你可要认真哦……”引导孩子体察老师的关爱,发现老师的优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从而喜欢上学习。请记住,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格外关注更能激励一个孩子的了。家庭教育贵在养育人性,学校教育则在培养人才,二者的交集在于达成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共同目标。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或者目标不一致,都无法保证教育的效果。
最后我要倡导大家响应学校的亲子阅读,把故事和游戏还给孩子的童年,让孩子们不再迷恋电视和网络,这是对童年最真实的珍惜,是孩子最值得做的功课,是最合乎生命规律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她的阅读史,培养孩子好读书,引导孩子读好书,是每个家长必修的课题。
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自己走的路,谁都会犯错,谁都会经历挫折,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真正成长。孩子犯了错误可以惩罚,但惩罚的方式应该是尊重的、健康的、能达到教育目的的,而不是让孩子痛苦和难受的。有些错误本该我们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那么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坦然迎接成长的阵痛和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