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有感【推荐3篇】

时间:2017-05-06 06:39: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有感 篇一

教师观察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观察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思维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观察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观察力不足,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相反,如果教师观察力强,就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呢?书中提到了几个方法。首先,注重细节。细节是观察力的基础,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比如表情、动作、语言等,从中获取信息。其次,积极与学生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再次,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观察方法和效果,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交流研讨等方式来提高观察力。

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读《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有感 篇二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观察力的培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教师观察力的提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差异并加以应对。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困难以及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长,并加以培养和发展。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特别出色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观察到这一点,就无法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培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在相应的领域中取得突出的成绩。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个体学生的发展影响外,教师观察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的管理和教学效果。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及时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解决。教师观察力的提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班级的整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管理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努力成为一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的优秀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读《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有感 篇三

读《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有感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是一部以小窥大、以微观细节性的手段实现宏大目的著作。作者仅选取了一个视角——课堂观察,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阐述了此视角下提高教学效率的诸多具体操作模式与方法,指出了一条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无论是浏览还是细读,它对提高课堂观察能力、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都会起到相应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全书分成两大部分:前四章宏观介绍了进行课堂教学观察的必要性,维度,准备及方法等,后八章则以前四章内容为背景支持,对课堂观察涉及的八个领域进行探讨,它们分别是感受课堂氛围、聚焦课堂管理、探寻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化、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检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评估学习的成功、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这八个领域既是教学设计时的着眼点,也是观课时的关注点,更是反思教学时的衡量依据。每一领域都是重要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在观察过程中如何把这些领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观察他人教学并以之为样板向他人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如何观察自己、如何使自己被观察。通过观察——反思——目标确立的动态循环,能极大地促进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观察与反思更多的体现在听评课。观察的载体虽然是“课”,但关注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评课应是基于对课堂“教”和“学”行为的细致观察,然后对课堂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作出多角度的'解释。

  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听评课活动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形式化,有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等等。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特别对于教师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观察现象,探寻本质。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教师观察力的培养》一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主要以表格形式呈现),在具体使用时,可以照搬,但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修改,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课堂观察。

  在使用观察记录工具,我们要面临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的问题。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一是观察点,如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记录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那么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用定性观察记录工具。二是观察者自身的特征,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想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记录工具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者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若想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来判断,那么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则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三是观察条件,如观察“课堂对话的效度”,除了要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外,

还需要一些音像记录设备,否则,对话过程中的语调和神态等对话要素很可能无法记录。

  进入课堂观察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求有定量的记录,比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同时,要有观察者的观察感受和理解,观察的教师还要记录音像资料。

  观察教师可以从自己的观察点出发,按照规范的观察记录记下了在每一个观察点上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并记录下当时的课堂片断,为课后会议以及写观察报告提供翔实的依据。

  建议今后的研讨课活动,可以根据老师们研究的着眼点进行分组,然后尝试用观察记录工具对课堂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这样的形式既有利于做针对性研究,又能在评价时有事实依据。

读《教师观察力的培养》有感【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