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一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娄烨执导的电影,该片以“文革”时期的中国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家庭在政治风暴中的破碎和重建。观后感来自于我对于电影中角色命运的感同身受,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
电影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为主线,通过描绘各个家庭成员在动荡岁月中的生活,展现了文革期间人们的困惑和无奈。母亲的病情、父亲的被迫劳动、儿子的叛逆和女儿的坚强,每一个角色都在自己的方式中经历着挣扎和成长。尤其是女儿小萍,在被迫跟随母亲进入农村时,她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反抗。她通过读书和与他人的交流,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并试图改变命运。
电影中的一幕幕场景让我深受触动,尤其是那个废弃的电影院。在那个被封闭的空间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释放,他们通过电影和音乐找到了一丝希望和慰藉。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困境,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文艺的力量。在困难的时刻,人们需要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支持,这正是电影和文艺作品所能带给我们的。
电影中的历史背景让我对于“文革”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但通过电影,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和荒谬。人们的思想被束缚,个人的自由被剥夺,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恐惧和混乱的状态。这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自由,也使我对于历史的警醒和思考更加深刻。
《穹顶之下》是一部温情而有力的电影,它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坚韧。在电影的结尾,当穹顶打破,家庭成员们重新聚在了一起,我感受到了希望和重生的力量。这让我明白,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挫折,家庭的力量和爱永远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二
《穹顶之下》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展现文革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引发观众对于权力和人性的思考。
电影中的穹顶象征着权力的封闭和压迫。在这个废弃的电影院里,人们被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被束缚。这个穹顶象征着政府对于人民的控制和压制,它让人们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电影通过展现人们在这个封闭空间中的生活,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对于人的摧残和压迫。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也很吸引人。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苦衷和困惑,他们面对政治风暴时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抵抗,还有的人选择了妥协。这些角色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让观众对于自己在类似情境中的选择产生思考。电影中的角色命运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坚持和选择。
电影中的历史背景也给观众带来了思考。文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黑暗而荒谬的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个人的自由被剥夺。电影通过展现这段历史,让观众对于历史的警醒和思考更加深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和平与自由,也应该反思历史中的错误和荒谬,以免重蹈覆辙。
《穹顶之下》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角色形象,引起观众对于权力和人性的思考。它让我明白了权力对于人的摧残和压迫,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困境中的选择和坚持。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带有警示意义的作品,它让观众对于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三
现在的天空中几乎每天都会飘荡着一层厚厚的灰蒙蒙的东西,当时人们觉得那是雾,而在以前人们对于天空上的”雾“人们已经不足为奇了,可是人们知道雾霾是什么吗?在我看过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后,我才对天空中的”雾“有了新的认识。
雾霾是什么?在以前我也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雾霾就是雾,这两者之间只是有着字面上的差距,但基本意思仿佛没有什么极大差异。但是当我看个柴静的纪录片后才知道雾与雾霾之间可不是只有”霾“这个字这么简单。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在水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如果这是雾,那雾霾是什么呢?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而我们人类便是造成这种天气出现的罪魁祸首。
造成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项就是煤的使用。在我们国家,大多数地区使用的煤数量极多,在一个用煤极多的地区,那里一年365天里,几乎每天都是灰蒙蒙的,那里的小孩根本见不到蓝天、白云甚至是我们在夜晚一抬头点映入眼帘的星星。在我们国家,用煤量极快,一些好煤被开采完了就用劣质煤,用劣质煤会大大增加天空中的污染物,现在在我们国家,褐煤便是最常用的一种煤,就算我们用劣质的煤,我们洗干净再用好不好?如果洗干净也可以减少一部分的污染物。
柴静背着一个测试PM2.5的测试仪,一天下来,那个PM2.5的测试仪中的膜盘已经成了黑魆魆的一片。所以我再次呼吁,我们是时候做些什么了,就在此刻,我们做好该做的。多做与环保有关联的事吧,让我们的地球越变越好。
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四
一部让我反反复复看了都不会觉得无味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第三次看,反而觉得越看越隐藏不住我内心的澎湃。
我脑海里重复出现的是PM2.5,它不仅仅是那几个字,它还是那一大堆的细小物品,它还是那令人担忧和重视的PM2.5。因为它的威力,孩子们被困在家里看雾霾,人们出去被迫要带上口罩,也许这时眼神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这时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烟囱冒出一阵阵的浓黑烟,倒过来看,那气势犹如瀑布在飞流;那黑色的江水犹如写字时用的黑墨水,也许以后我们可以直接从江水那提取墨水。当看到整个北京变成白茫茫的一片,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人还以为那是仙人隐居的地方,知道怎么回事的人只能默默在感慨惆怅。《PM2.5》的那一动画真是做得好,解释出它是我们人类最强悍的敌人。看了之后,不禁让人类觉得自己的可笑,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操作地球的一切,可是还征服不了那么细小的的东西,因为那是我们一直都在制造它的出现。
“有发展,必有污染”,真的是这样吗?即使看到英国工业革命那时也发生了一场“环境”风暴。但试问一句,难道中国走完工业革命就不用花大量的资金去处理那些留下的“残尸骸骨”吗?何不一边发展一边环保,即使路要走久一点。记得柴静问一位小朋友“你见过蓝天白云?”孩子可怜巴巴的回答“见过一点蓝的”我只是觉得自己比那小孩幸运一点,起码我见过蓝天白云。试想再过十几年,小朋友的回答——只是摇头,那真的是个可怕的地方。
当地球披上一层白纱,当人们眼前只有那一盏盏希望的灯。这时也只有那一点点的灯光为我们引路,难道人们才会在此时此刻去反思这个问题的根源?不,《穹顶之下》让我们反思“环境”让政府重视“环境”让我有一个冲动的想法——以后要去拯救我们的环境,让《穹顶之下》深埋蓝天白云之中。
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五
“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着。”
在我们措手不及时,雾霾如同洪水猛兽向我们袭来,击倒了一浪浪的人,肆虐地遍及了全国,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我不禁想问:“二十年间那片蓝天去哪了?二十年前的星星去哪了?二十年前的白云又去哪了?”
我从来不曾想过冬天供暖的背后是一群恐怖的颗粒物,不曾想过汽车行驶的背后一例是危险的污染,更不曾想过自由呼吸的背后是无数危险的因子,我也从来未曾想过“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象是一种可怕的假象。
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肺癌初期的患者进手术室的场景,他们一家人没有吸烟史,却仍在遭受着这样的病痛,当显式镜中出现遍满黑丝、黑斑的肺部,我不禁为她心痛;一个小女孩孤独地站在落地窗前,用手捶打着透明的玻璃,渴望一个莺语花香的外界;那个六岁的山西女孩仰着无邪的脸回答:“没有见过星星与白云……”我曾以为只有见到矿山的炸裂,只有见到冒着黑烟的烟囱才算是污染,但事实却是雾霾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与幸福。
那我们如何对待雾霾,创新无疑是一条必经的路。英国委员会大臣说过,政府将公平竞争的机会留给市场,市场自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他们使用了天然气,这便是创新的力量。我们也不应当置身事外,环境的保护也依靠我们每一个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它微乎其微,它亦然能使你感觉到脚踏实地,而不只是寄住在这个蓝色的星球。
当我看见那终被网覆盖起来的泥土,看见安装了净化处理装置的.餐馆,看见了加油站的员工对器材进行更新,而不是说着“你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话语的时候,我终究是对这一场旷日持久的环境保卫战有着无限的信心与希望。我相信我们留给自己的子孙也不会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
那个小女孩在花盆里养了一只蜗牛,每天都对着它吹气,你见到了吗?它其实真在一步步地长大,就像我们憧憬着的美好未来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篇六
" 看了这个记录片,给我的感觉:不是让我如何做,而是呼吁和加强大家的环境忧患意识。如果明明知道这个靠污染而发展是不正常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在进行。如果发展初期,因为要发展要温饱不得不屈服,那么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我们是习惯了屈服站不起来了,还是应该慢慢壮大自己顶住站起来与污染做斗争呢。
因为就业问题,政府取缔不了也惩治不了这些煤油污染企业。难道这些企业就可以把污染当成理所当然吗,在这片同呼吸的天空下,我不知道获利的具体是哪一些人,但是却知道它却损害了我们所有人利益——因为它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安全威胁。如果说让他人失业何其残忍,那么让大众受污染威胁,患肺癌死亡的人们就是死有余辜吗。孰轻孰重,分不清吗?也许有人说柴静在夸大其词,中国的空气污染哪有那么严重,但是不管如何威胁的确存在,也在扩大,难道一定要等到中国出现大规模因为空气污染而死亡才能重视,才能改制吗, 大家不觉得晚了吗。
就记录片提到“洗煤”这件事,中国做不到洗煤再用吗。这些企业是连洗煤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吗,如果企业的利润这些低,连这个钱都拿不出来(靠污染撑着),那么这些企业就没想过转型或者换行业。自己没利润赚不了钱,又污染环境讨骂名,大家觉得生意人会做这种亏本的事。所以这些企业不要把就业失业当成挡箭牌,这是一个借口而已。企业做好防治工作,工人会失业吗,可能还需要安排专人去负责这一块,还增加就业呢;此外企业转型,也不意味着员工就要失业啊。中国人做事不是做不了,做不好,而是觉得不重要,不严重,没关系,不想也不要去做而已。不重视的话,也许这类纪录片会越来越多吧,因为污染会越来越严重,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给大家的恐慌会越来越严重。
古人经验之谈:居安思危啊。现在“居”都不安了,还不思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