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新脑读后感 篇一
《皇帝新脑》是作者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这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非常精彩的作品。小说以未来社会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陈平的经历,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关系,引发了我对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观的思考。
小说中,陈平是一个普通的中小企业老板,他被一个名为“皇帝新脑”的人工智能系统选中,成为了这个系统的“皇帝”。皇帝新脑具备了超强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可以为陈平提供各种决策和预测。然而,陈平渐渐发现,自己几乎失去了自主意识,变成了皇帝新脑的傀儡。他意识到,即使皇帝新脑能够给出最优解,但这种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的决策方式,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做出选择的权力。最终,陈平选择了退出皇帝新脑的系统,重新恢复了自己的人生。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警示:科技虽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但也有可能剥夺人类的自主权和思考能力。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比如,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依赖导航软件来指引出行,而忽视了自己的方向感;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判断事物,而忽视了自己的判断力。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等科技产品带来的副作用,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能力。
另外,小说中还提到了对于人工智能脑的伦理问题。皇帝新脑虽然具备了强大的计算和预测能力,但它没有情感和道德,无法从人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小说中,陈平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做出了一些冷酷无情的决策,这引起了很多争议和后果。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的道德问题,如果面临一个需要选择的情况,该如何权衡生命和利益?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总的来说,《皇帝新脑》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科幻小说。通过对未来科技与人类思维的思考,作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警惕科技带来的副作用,并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只有这样,科技才能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
皇帝新脑读后感 篇二
《皇帝新脑》是一本我近期读过的非常精彩的科幻小说。这部小说以未来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陈平的经历,引发了我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在小说中,陈平被一个名为“皇帝新脑”的人工智能系统选中,成为了这个系统的“皇帝”。皇帝新脑具备了超强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可以为陈平提供各种决策和预测。然而,陈平渐渐发现自己几乎失去了自主意识,成为了皇帝新脑的傀儡。他意识到,虽然皇帝新脑能够给出最优解,但这种完全依赖人工智能的决策方式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做出选择的权力。最终,陈平选择了退出皇帝新脑的系统,重新恢复了自己的人生。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思考。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来获取信息和进行社交,而忽视了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我们越来越依赖自动驾驶汽车来出行,而忽视了自己的驾驶技能。我们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副作用,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能力。
另外,小说还提到了人工智能脑的伦理问题。皇帝新脑虽然具备了强大的计算和预测能力,但它没有情感和道德,无法从人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小说中,陈平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做出了一些冷酷无情的决策,这引起了很多争议和后果。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动驾驶汽车的道德问题,如果面临一个需要选择的情况,该如何权衡生命和利益?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通过阅读《皇帝新脑》,我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必须与人类价值观相结合。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同时警惕科技带来的副作用。只有这样,科技才能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而不是成为我们的枷锁。这本小说给予了我很多启示,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珍惜与他人的交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皇帝新脑读后感 篇三
皇帝新脑读后感
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丛书,小编给大家推送了皇帝新脑读后感,欢迎阅读!
彭罗斯在《皇帝新脑》一书里,通过数学,哲学,物理学三个角度,通过抽象逻辑分析和数学公式推导,以及经典物理及现代量子物理的各种前沿理论及猜想向读者证明,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一定存在,而且确实已经存在着某些具有非算法特征的东西,即这些东西是无法用数学公式压缩,也无法通过纯数学的物理公式计算出后续时间里这些东西的必然状态。这一点我很认同,虽然之前没有看过这本书,但几年前开始了解接触哥德尔定理后,我就有类似想法,后来了解了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又看了一堆杂七杂八的科普书后,发现对于大脑意识的研究大都会和这两个点扯上关系。当然,书里关于量子物理的那些章节对我而言,虽然每个字我都知道怎么读,但连在一起我就[二哈][二哈][二哈]
该书的最后一章里也讲到了自由意志,以及他对Libet的“准备电位”实验的个人分析解读。拜他所赐,从书里了解到这些实验的步骤描述和详细数据,以及相关实验的细节。首先,我们的意识对于知觉的反应存在大约半秒左右的延迟。并且,受限于我们的生理机能,我们的知觉对于短于半秒的电刺激无法察觉,而且前面的短期刺激还会被后面的新输入源的刺激给覆盖掉,从而感知不到前面的短期刺激。
之后,他根据这些实验线索,提出了一个我没想到的原因:我们大脑中的意识,对时间流动的感受并不是匀速向前运行的。这一点的确如此,比如有濒死体验的人大多会提及在濒临死亡前的那一瞬间,自己的.大脑里会迅速回闪自己人生中的多个重要经历的记忆片段;还有作
曲家在灵光一闪构想出整个乐曲的时候,其脑海意识里对整个乐章的演奏和真实世界里对该乐章的演奏,其所花费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之前我看过一篇科研论文,其中也证实了,大脑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和真实世界的时间流逝速度是有差异的。当我们的大脑神经元网络活动频率很高的时候,我们的意识会低估时间的流逝速度,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时间流速比较慢,那个时候留下的记忆有很多,正是因为那个时间段我们的大脑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比较多,而且大脑的神经元连接组正在不断的更新生长,其活动频率比较高,所以我们才会有童年及青少年的时间过得比较慢的感觉。当我们成年成家立业,成为朝九晚五的固定职业者后,因为我们比较少的接触学习新的事物,基本上都是和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交互,再加上这个时间段我们的大脑基本成型不再有大量的新的神经元生成及生成新的连接组,此时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网络活动频率会变得越来越低,从而会有时间过得飞快的错觉。
回到准备电位对自由意志的主题上来,我们的意识之所以对外界输入信息的反应有半秒甚至更多时间的延误,以及还会被向前覆盖。我个人认为,这极有可能和我们存储在大脑里的记忆有关,我们接受到的外界输入信息,并不会第一时间唤醒我们的意识,而是大脑先自动去搜寻大脑里和这个输入信息相近的记忆,等到搜寻记忆的工作完成之后,意识才开始工作。如果这个输入信息比较少,持续时间很短,就会被忽略掉;如果输入信息比较复杂,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检索记忆,所以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出现意识的脑波电位。
另外,之前看过裂脑人的实验研究报告,里面讲到切断病人左右半脑连接的胼胝体后,病人会胡乱解释其左眼看到的图像(由右脑进行处理)。我个人猜想,正是因为左脑负责解释我们做某件事的动力和理由或看到的是什么东西,而右脑负责做事情和接受外界的输入信息。如果大脑中的胼胝体被切断了,导致左脑查不到右脑接受信息和已有记忆的相关联系资料,就会出现胡乱解释的现象。胼胝体相当于左右脑信息交流检索的主干线,应该还会有其他的连接通路(比如巨大神经元),主干线被切断不能使用后,如果要求病人做一些实时性比较高的解释,才会出现胡乱解释,但如果给病人比较多的时间让其慢慢想,那么可能可以通过其他连接通路查寻到右脑里存储的相关记忆,给出符合正常态逻辑的解释。
如果未来有可能的话,可以邀请切断了胼胝体的病人,重做“准备电位”的实验,如果我的猜想是对的话,切断了胼胝体的病人的准备电位的延迟时间应该会长于正常人,其给出的符合逻辑的解释,其准备电位的延迟时间会越长。
最后在这里记录下我个人对“准备电位”实验结果的解读:目前发现如果实验问题越复杂,则准备电位BP提前的时间也会更多,最长可能到10秒。那么会不会是这样,准备电位BP的出现只表示大脑对求解问题有了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只是一个地址返回值,具体答案还得去寻址读取解码翻译出内容。这个解码翻译出答案内容的过程不是瞬时就能完成的,而是根据问题答案的复杂程序以及产生决定行动或需要的资源消耗不同的时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并不能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大脑脑波给出BP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决定,这个解码翻译的过程中(最长10秒)可能还会发生一些事情改变我们先得出的答案。
另外,如果我们接受了准备电位BP可以证明人类并没有所谓的自由意志的这种观点的话,有可能由此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因为相信没有自由意志的人会把自己犯下的过错归结为决定论的宿命,由此放弃对自己的道德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