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00字(实用6篇)

时间:2017-06-04 08:42: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读后感800字 篇一

《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读完《论语》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这部经典书籍不仅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还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论语》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线,通过对话的形式,传递了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强调。他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为核心,通过修身来达到道德的境界。他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个原则,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读《论语》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修炼,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孔子的思想教导我们要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善待他人。这种仁爱之心不仅能够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够传递给他人,让更多的人受益。

此外,《论语》还给我带来了对于学习的思考。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他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自我完善的意义。他提倡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个原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阅读《论语》,我还认识到了孔子对于政治的思考。他强调了理想国家的建设和君主的责任。他提倡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两个原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正直的品质来引领国家和人民。只有通过正直和公正的治理,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读完《论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它教导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怀有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追求自我完善。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具备正直和公正的品质,以身作则,引领国家和人民走向繁荣与和谐。《论语》的智慧和价值观将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行。

论语读后感800字 篇二

《论语》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它让我对于人生和处世哲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中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让我受益匪浅。

读完《论语》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孔子的仁爱之心。他强调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用善良和爱心对待他人,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只有通过尊重他人的感受,我们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论语》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视。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一种不断进步的动力。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鼓励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论语》中,我还看到了孔子对于政治的思考。他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理想国家的建设。他的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以身作则,以正直的品质来引领国家和人民。只有通过正直和公正的治理,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于人生和处世哲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教导我们要注重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追求自我完善。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具备正直和公正的品质,以身作则,引领国家和人民走向繁荣与和谐。《论语》的智慧和启示将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行。

论语读后感800字 篇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中国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们推崇为经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本书,是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国观点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准则。在古代这本书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我读完这本书后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了。书中有这样几大部分: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这些篇目中的言论和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子夏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他刻苦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如果我们现在学习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这样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交给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读到这里我脑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故事——《纸上谈兵》。故事的主人公赵括把兵法背的滚瓜烂熟,谈起打仗,他父亲是赵国有名的大将都说不过他。可赵王让他去带兵打仗,他却不会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结果误国误民,惨死在战场上。这又让我明白了:我们既要成为好学之人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做个会学之人,活学活用,知识才能转变成智慧。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也希望同学们有空来读一读这本书,体味经典,对话圣贤,它会让你终身受益,带你走向不远处的辉煌!

论语读后感800字 篇四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读后感800字 篇五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理想吧!

论语读后感800字 篇六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论语读后感800字(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