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旗渠的奇迹——观后感
红旗渠,这个名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而近日,我有幸观看了关于红旗渠的纪录片,深深被这个奇迹所震撼。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红旗渠是一条宏伟的水利工程,它诞生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在当时,国共两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共内战激烈进行中,解放军需要大量的粮食来支撑战斗。然而,当时的陕北地区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低下,给解放军的供给带来了巨大困难。于是,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修建红旗渠的思想,希望能够通过引水灌溉来改变陕北的水利状况,提高粮食产量。这个构想看似天方夜谭,但是却被毛主席坚决地推动了起来。
红旗渠的修建过程是极其艰苦的。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船舶、机械设备等都无法使用,施工队伍只能依靠人力进行修建。他们用铁锹和竹篾筑起了一道道沟渠,将水从陕北最大的支流渭河引入到红旗渠中。修建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个难题,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坚持到底。整个修建过程中,有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参与其中,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劳动,创造了一个奇迹。
观看红旗渠的纪录片,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毛泽东主席的坚定信仰和领导力。他坚信红旗渠的修建是可行的,他鼓励劳动者们坚持下去,他毫不犹豫地将红旗渠定为国家重点工程。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定信仰和领导力,红旗渠才能够如期建成。同时,我也被那些参与修建的劳动者们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他们不怕艰苦,不怕困难,默默地为红旗渠的修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红旗渠的建成为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改变。灌溉水源的改善使得陕北的农田能够充分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红旗渠也带动了陕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红旗渠的建成不仅改善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状况,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观看完红旗渠的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奇迹背后的伟大力量。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水渠,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仰,只要有毅力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出奇迹。红旗渠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二:红旗渠见证奇迹的纪录
红旗渠,这个名字似乎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而近日,我有幸观看了关于红旗渠的纪录片,深深被这个奇迹所震撼。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红旗渠是中国一座宏伟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可谓艰辛无比。纪录片中展示了红旗渠修建的过程,我看到了一幅幅默默劳作、艰苦奋斗的画面。当时的条件十分恶劣,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施工队伍只能依靠人力进行修建。他们用铁锹、木桶、竹篾筑起了一道道沟渠,将水从陕北最大的支流渭河引入到红旗渠中。整个修建过程中,劳动者们需要面对极端的天气条件、艰苦的劳动环境,但他们没有放弃,坚持到底。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劳动,创造了一个奇迹。
红旗渠的建设离不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坚定信仰和领导力。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对红旗渠修建的重视和推动。红旗渠的建设是在国共内战激烈进行的时期,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然而,毛主席坚信红旗渠的修建是可行的,他鼓励劳动者们坚持下去,他将红旗渠定为国家重点工程。正是有了毛主席的坚定信仰和领导力,红旗渠才能够如期建成。
红旗渠的建成给陕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以前陕北地区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低下,给解放军的供给带来了巨大困难。红旗渠的建成改善了陕北的水利状况,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红旗渠也带动了陕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红旗渠的建成不仅改善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状况,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观看完红旗渠的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奇迹背后的伟大力量。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水渠,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仰,只要有毅力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出奇迹。红旗渠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观看红旗渠观后感800字左右范文赏析 篇三
红旗渠的建成承载了许多重要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红旗渠观后感800字,希望你会喜欢!
观看红旗渠观后感800字: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观看红旗渠观后感800字:艰苦岁月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观看红旗渠观后感800字:爱国主义教育
从小,我就听说红旗渠。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红旗渠。它是林州(原名林县)人民十个春秋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第一眼看到红旗渠时,我真不敢相信它是人工挖的河。它的雄伟壮观、风光秀丽就像天然形成的,它悬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爸爸告诉我们:“历史上林州严重干旱缺水。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旧林州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严重缺水的状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伟大的林州人民在当时县委的领导下进行开山引水的艰难工程。那时,科技还落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人们只能靠一锤,一铲和一双手在太行山上修筑成了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工程。我仿佛看见了以前林州人民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情景……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终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境内,解决上万人千百年来吃水困难的问题,灌溉万亩良田。创造了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今天的红旗渠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简简单单而铿锵有力的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