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优秀6篇)

时间:2013-05-06 07:41: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 篇一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这部电影以二战时期中国河南省的饥荒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战争和灾难面前的坚韧和勇敢。《1942》让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伟大。

首先,这部电影通过真实而残酷的场景展现了二战时期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在电影中,饥荒导致的死亡和痛苦无处不在,人们为了一口食物而争斗,甚至将自己的亲人当作食物。这些场景让我心痛不已,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战争时期人们所承受的痛苦和煎熬。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坚韧和勇气。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己为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更加弱势的人们。他们的善良和勇敢感动了我,也让我对人性充满了希望。无论是电影中的警察队长,在食品仓库放火的同时,将食物分发给民众;还是小女孩阿宝,用自己的血去喂养饿瘦的母亲,这些人物都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

此外,电影中的镜头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运用黑白的影像语言,让整个电影更加真实和质朴。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细节和情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同时,电影的音乐也非常动人,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总结起来,《1942》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它通过真实而残酷的场景展现了二战时期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伟大。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坚韧和勇气让我对人性充满了希望。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生命的反思。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磨难,人性的光辉和勇气永远存在。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 篇二

最近,我观看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这部电影以二战时期中国河南省的饥荒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战争和灾难面前的坚韧和勇敢。《1942》让我深受触动,同时也让我反思了人性和历史。

首先,电影中真实而残酷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二战期间,中国河南省遭受了严重的饥荒,人们为了一口食物而争斗,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电影中展示的饿殍遍地、人们争夺食物的场景令人心痛,也让我对历史中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电影通过这些场景,呼吁人们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辙。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下,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勇气和善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性的光辉。无论是警察队长在放火救人的同时将食物分发给民众,还是小女孩阿宝在用自己的血喂养母亲,这些人物都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他们的善良和勇敢给予了我对人性的希望。

除此之外,电影的镜头和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运用黑白的影像语言,为电影增添了一种古老和厚重的氛围。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细节和情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同时,电影的音乐也很动人,增强了电影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1942》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它通过真实而残酷的场景展现了二战时期中国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勇气。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让我对人性充满了希望。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思人性和历史的作品。它告诉我们,无论经历怎样的困难和磨难,人性的光辉和勇气始终存在。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 篇三

那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个一条人命值两块饼干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尸只能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题记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

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他们只能在心里怀着一点渺茫的希望,在那不知通往生还是死的。无尽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

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 篇四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让我心酸的电影,从来没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某种隐喻,某种内涵。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感谢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部调查体小说,也感谢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老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

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赤裸地还原了人性。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我想这不是巧合。

电影中很多卖自家小孩只为换两斗米的场景,而狗吃死人的场景,更是让人胆寒。可是在那个“饿疯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甚至奶奶吃孙子这种说出来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我们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到底是文明时代,还是蛮荒时代,究竟是新社会,还是奴隶社会。 说出来都有一股血腥味。影片中日本军官想出来的狠招给灾民发吃的让他们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过充分也太简单:“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而我说,人是人,但人首先是兽。当日本飞机编队向雪原中已经不是“手里有没有寸铁”而是还有没有力气站着往前迈步子的中国人投炸弹,扫机枪时,成批成片的`中国灾民倒下,当雪原已经变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体内有某种原始的性能被唤醒,某种蛮荒时代的欲望被满足。人是人,人首先是兽。兽有兽性。

时刻自诩为“硬汉”,但当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茫,直至最后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当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卖身”换米,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己的俩孩子,毅然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地骂了一句:“火车,我日你亲娘!”时,我再也忍不住,极力不让眼泪流出。

整个电影的基调低沉压抑,对白简单真实,充分还原了历史,让人们仿佛切身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们不要让历史埋没,要让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不要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伤痛。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 篇五

当看完冯小刚的电影《1942》。内心颇感震撼,心中也有些思考,关于——历史、生命、生存、人性。

人,都是喜欢看光鲜漂亮的东西的,怕那些、破破烂烂的逃荒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也怕,但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

人性是复杂的,当真正获得了生存机会的时候,人性便开始闪耀光芒。花枝出卖自己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孩子的继续生存,并将自己比较完好的棉裤换给了栓柱;栓柱为了保护花枝的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生存的几乎回去找丢失的孩子,并最终为了保留住孩子的纪念物惨遭杀害;甚至腐败的军需官听到星星吃撑了而不能弯腰的叙述也多少有点动情。影片的最后,老东家和“小女孩的相遇也说不上是谁救了谁,或者说只有两个人的相遇才能让两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温暖人心,希望还在不是吗!

“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我们就亡国了。”蒋鼎文的歪理貌似有理,实则纯粹是强词夺理。政府及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服务,当兵的天职和任务就是保证每一个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当政府和军队放弃了人民的时候,这样的政府和军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战败的国民政府军居然毫无顾忌的抢劫灾民,马上就从国家机器变成了强盗,视草菅人命如儿戏。不顾及人民群众死活的所谓国,亡也就亡了吧,亡了正好,正好该亡!天灾固然可怕,但人祸才是根源!

看影片后我的感想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战争与灾难,受苦的永远是底层的人民,顶层社会不受什么影响。有时国家不可信,有时政府不可信,有时官兵不可信,信

得过只有自己。北大一位教授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是“我们受这些随时可以出国的官员指挥着,让我们去盲目爱国。”如果你不盲目,你可能去砸车要被罚吗?如果你不盲目,你可能因一句话杀人而坐牢吗?别想着发生战争能对自己生活有什么更好的改善,如果你是普通人民群众,没有任何好事降临到你身上。贴吧里有过一句话“再穷穷孩子,再富富政府。”所以,大家就安安分分的向钱看,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吧。要不大灾大难临头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你。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 篇六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九四二》这部影片。看后我的心里特别的难受。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电影里的场景。

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旱灾,三百万老百姓饿死。在这时小日本又跟我们作对,每天炮火连天,蒋介石只顾处理战争的事情,河南的灾情来不及处理。蒋介石根本不愿相信河南真正遇到了灾情。他拒绝听到关于河南任何坏消息,直到看到记者拍到狗吃死人的照片,他才不得不承认灾难的存在,才开始展开救援。

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走了好多日子。老东家辛辛苦苦储存的粮食被土匪抢走,只能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儿子被土匪戳死、儿媳生完孩子饿死、老婆悄无声息地饿死、小孙子最后被自己闷死,弄得家破人亡。老百姓病死饿死打死炸死,看得我胆战心惊。几百万人为了活命,往西边不停走,为了活着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似乎前面就有活着的希望。

在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把自己卖了换了 四升小米,为的是让孩子活着。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是能求活着。看到这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老百姓真是太苦了。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妈妈说在过去她的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就是这个样子。不像现在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感受到挨饿挨冻的日子。

如今生活幸福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幕真实、血腥、恐怖的画面时,简直无法可想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我感到非常的难受。这一切,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的我们,和那时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幸运很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

1.

2.

3.

4.

5.

6.

7.

8.

9.

《1942》电影最新观后感(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