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读后感经典大全(最新3篇)

时间:2014-01-04 05:37: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顾城的诗读后感经典大全 篇一

顾城,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他的诗歌,简洁而深沉,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在读完顾城的诗之后,我深深地被他的诗歌所打动,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诗意的美。

顾城的诗作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再别康桥》。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人在离别时的内心痛苦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青春逝去和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感伤。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深情和思索,让人不禁陷入其中,与诗人一同感受那份离别的伤痛。

《再别康桥》中的一句句经典诗句,如流水般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句用简单的文字描述了夕阳的美好,却又透露出一丝忧伤和无奈。夕阳虽然美丽,却离黄昏越来越近,这也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的离别和岁月的流逝。时间如流水般飞逝,无法停留,正如夕阳逐渐西沉,无法抵挡黄昏的降临。

顾城的诗歌中,还有很多经典之作,例如《一代人》、《我爱这土地》等。每一首诗都饱含着他对生活的深情和对人性的思考。他的诗作真实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类的尊严。

读完顾城的诗之后,我深深地被他的诗歌所感动。他的诗作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意义。他的诗歌像一面镜子,让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让人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

顾城的诗读后感经典大全 篇二

顾城的诗歌,是我读过的最美丽的诗歌之一。他的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诗意的美。

在顾城的诗歌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记忆里的风景》。这首诗以一种温柔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忆。诗中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美好。诗人用诗歌的语言,将自己的心声写下,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思念和对过去的眷恋。

《记忆里的风景》中的一句句经典诗句,如画卷一样展现在我的眼前:“记忆里有一片风景,草长莺飞的季节。”这句诗句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美好时光,那个时候的天空湛蓝,草地绿油油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是一片美丽的风景,也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

顾城的诗歌中,还有很多经典之作,例如《青春之歌》、《夏天的风》等。每一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他的诗歌像一束美丽的花朵,散发着芬芳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读完顾城的诗之后,我被他的诗歌所感动,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诗意的美。他的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意义。他的诗歌让我重新认识了诗歌的力量和美丽,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诗歌。

顾城的诗读后感经典大全 篇三

我们在写读后感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紧密的同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实际所联合,我们不可以就书中的内容来写感受同时也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练习,然后来发表我们自己的观点。下面小编为你整理顾城的诗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1

早就知道顾城是当代的朦胧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次仔细的品味了几首诗,确实如此,诗中表现出一种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心中浮想联翩,特别是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充分表达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忧伤,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回想我们走过的路,孩童时期梦想着成为华罗庚式的科学家,成为黄继光和雷锋式的英雄……,充满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如“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而挣扎、奋进、努力拼搏,表达的正是龙的传人的精神血脉,表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渴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愿意编织美好的画,画下未来,去寻找光明的前程。

但现实的路并不是想象中的美丽,所有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一个的破灭,“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现实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从来就没有嗟来之食,需要脚踏实地学习和工作,经历生活风雨的磨炼,最终才是美丽的彩虹。“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不断地画,不断地努力,最终会寻找到我的归宿,虽然许多的梦想破灭,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就想呼唤:祖国-我伟大的母亲。

联想到当代,社会进步非常大,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坐吃山空,依靠前人的成果,更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发扬中华龙的优秀传统,任性地坚持、任性地传承,为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东方添砖加瓦。我任性,“一个被妈妈宠坏的孩子”,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2

周末在书城翻阅书目。不经意间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时原本以为要结束今天平淡的书城之行的我。却被这如吸铁石般的一句话深深的所吸引…心中仿佛有股无名的躁动。令我不禁遐想联翩。在黑夜中。无声。无光。一人被黑夜包围。而这黑夜也赋予了他黑色的眼睛。可他坚毅的眼神。有力的凝视前方…

正回过神来。无尽的遐想更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于是信手拿起这本书。翻开。阅读。书页。一页接着一页。从一到十再到一百。最后。我竟然一口气看完了。此时我对这句话的意思。也更深了一层次。也许黑夜便是作者所处的社会。而这社会也给予了他如此的生平。可固执的他。却不安现状。对社会不满。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己就如一个任性。叛逆的孩子,可这个孩子却固执。却坚毅。我想黑夜给了他黑色眼睛。同时也给了他一只黑色的笔。在那个黑暗_时期。他呐喊。他彷徨、他斗争、他注定要用这支笔书写那一代人的心声!

可如今_时期以不复存在。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光明的一切:光明的白昼,光明的眼睛。我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我不如顾城有令我不满的社会。我也无需去撰写文章去对祖国评头论足。白昼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要让自己成为什么?去完成什么?我想,我虽不如顾城那般勇敢,虽不如他那般坚毅。但是我却有我自己的梦想。有我自己的追求。

如果你问我,你的理想你的追求是什么。我会回答,我要做一名老师。平凡的人民教师。在大家看来。这个职业不怎么被看好,既无多大用处。也无丰厚的薪金。甚至有时这份薪金也不够养活一家子。有的只是天天与书卷打交道,加深几分书卷气而已。而我却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不仅是因为我愿意时刻保持这份书生气。愿意在课堂上,闻着书香,听着书声,将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与学生们畅谈着这节课的体会。

也因为,我可以享受做一名名学生可以在我的调教下变成一名有用的人的过程。我可以为国家献上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更是因为着一句话——“师者,医心也”一名老师,他可以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心理上予以一定的引导,倘若学生的心理有些歪曲。就要对他进行教育让他不至于误入企图,前途变得黑暗…

如今白昼已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会让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3

第一次接触到顾城,是在很久以前听到过这样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前只觉得这简短的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全然不懂这隐藏在背后的深意。即使这样,这依然是令我一见倾心的作品。我想,这其中的缘由也应该与背后独有的神秘感分不开吧。到了现在,虽然也还是对此一知半解,但总归也算是有所涉猎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朦胧派诗人顾城的诗《一代人》。处于对朦胧诗的好奇,我了解到了顾城,舒婷,北岛这样一群诗人。他们出现于八十年代,在那个历尽沧桑的坎坷历程中,他们于困境中构成了一个“崛起的诗群”。翻阅此中无数经典诗集,回首发现,最令我心动的还是那首曾经惊艳了我的时光的《一代人》。这首只有短短两行的小诗于1980年横空出世,震动了当时整个诗坛,带给了无数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震撼。无论是多年前的我还是现在的我,也依然为之感到惊艳。

因为喜欢,所以我无数次翻阅,只为找寻其中的内涵。在这无数次的品读中,我对它的名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如果解读了这个名字,也许就能揭开这首诗神秘的面纱。曾经我很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黑眼睛”,只因为它浅显易懂,符合诗歌。但现在转念一想,也许“一代人”这样一个有着大局感的名字更适合这样一首充满神秘的诗歌。那是经历了_洗礼的一代人,那是将整个青春浪费在黑暗中的一代人,那是对自己未来几乎只有迷惘的一代人。这一代人于黑暗之中觉醒,而那黑色的眼睛就是象征,他们注定不同寻常。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这简短的一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中,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眼睛闪现,它融于黑暗之中,却又带着特有的光芒。而那光芒则是来自于前方的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那道白光。即使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也令我印象深刻并为之震撼。我想,这便是这首诗的立体感所带来的意境,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我不禁想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一代也许怀着扭曲而成长的人,是如何找寻自己的未来与出路。是继续沉沦还是于逆境中崛起。这首诗给了我答案。“黑暗”与“光明”本是矛盾的词,有着反差,却又让人觉得本该如此。加之一双“黑色的眼睛”,这一切仿佛处于一个破碎的时空,我们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空间去阅尽那段沧桑的历史,于有限的历史去探索那代人埋藏在心中无限的潜能。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是那代人所追寻的诗和远方。即便身处黑暗,心中怀着对未来对理想的信仰与渴望,总能触及那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光明。可以说诗中所说的光明是历史赋予那代人的责任。这份责任是那代人负重前行的精神力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唯一支柱,更是他们冲破黑暗挣脱束缚主宰命运的勇气。我想与其说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光明的向往,不如说是作者那一代人对追寻光明的一个庄严宣告。因为宣告远比向往更令人心潮澎湃,心生激情。

我们无须承受那样一段痛苦的经历,这样的我们,新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今天的我们,站在这样一个那代人眼中遥不可及的高度,不是为了刺痛那段历史中所经历的创伤,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去更好地争取我们的未来。

食指曾写到:“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们要相信未来,更要相信创造未来的我们。

当黑暗被驱散,光明重现人间大地,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睛,注定不再平凡。新一代的我们,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4

黄昏。模糊。惑。

太阳不知何时已沉入云朵背后。从直射中解放出来的光与影开始融合,世界的轮廓变得斑驳柔和。这时候的夕阳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

这个时候,我带着这卷书出门看夕阳。

光在树梢上、在屋顶上、在草叶上、在未曾合上的这卷书上无遮无拦的去。轻飘飘的灰尘在一道道长长斜斜的夕阳里翻滚、调和——模糊,看不清了。一个遥远的背景,向我徐徐推近,当第一阵清新风吹过,我便走进了顾城的诗里。

我们相遇了。

一个人,戴着一顶很是奇怪的帽子,像是由裤脚修改而成的。他站在小路的深处,站在柔软凄凉昏黄的光中,他让阳光没有遮拦穿过透明的肌肤,像个未涉世的孩子。无拘束的,我靠近了他,他的模样变清楚,很清秀干净,黑色的眼睛宛如潭深水没有尽头,一直飘向远处的沙地,很久。

我问,为什么要戴这个帽子。他说,这是一个天线,可以收听福音。他的话很古怪就像他的人一样,他对着昏黄的夕阳沉思,话像夹杂在梦话之间:“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间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一点跟着我的是下午的阳光。”我不解,海在哪里而他的愿望又是什么。须臾他变得冷静:“没有一只鸟能躲过白天,正像,没有一个人能避免自己,避免黑暗”。他还向我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他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很难说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他的诗句,不太刻意修饰,也不斟酌用词。那些诗句在我脑海里默读一遍又一遍,话中的感觉、意境便自遥远一点一点过来,像默片突然有了配音。

这时,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减弱,只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细微。

我慢慢地了解到,他的名字叫“顾城”,那顶帽,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曾几何时,我的脑海里多了他的诗萦绕耳畔,波光明灭里依然如旧:“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时,有人把手指竖在唇边:嘘——世界一下子静了。哦,我似乎懂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还不大清楚。黑夜,眼睛、光明那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却蕴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合理性。他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想法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_后的顾城双眼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但在黑暗之中,他的意志并未抹灭:“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他用自己儿童的理想改造着成人世界。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的那种冲破世俗的力量象征着他寻找光明寻找生命与真理,也象征着这一代人。

但希望的力量难免带来对世界的失落与痛诉。“黑夜像山谷,白昼像峰巅。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此刻的顾城,想必是绝望,他渴望孩童的光亮能帮他唤醒黑暗腐朽的世界,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他对世界的信心一点点地摧毁、碾碎。

黑是光的坟墓,吞噬着光明的眼睛,在黑夜看不见甜甜的红太阳,即便这样顾城还是保存着一点点的希冀。“太阳会回来的,我会变得淡薄,最后幻入蔚蓝的永恒。”想到这,并不到感到顾城的孤独,他用自己异于常人的思维和笔墨构筑着一座属于自己乌托邦,他用诗人的敏感审视着这个世界,透过他头上的厨师帽,他分开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我仿佛能够隔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与他对视,如诗中所说“变得淡薄,幻入蔚蓝的永恒”。用诗去回想,用诗去寻找,用诗启发这一代人觉醒于黑暗,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兴许,顾城也累了——他是个在黑夜与白昼之间徘徊的人,他在黄昏之前醒着,又在黄昏之后睡去。他黑色的`眼睛一直在光明里张开。

终于,我知道了死亡的无能,它像一声哨,那么短暂。1993年10月8日顾城的妻子死于顾城的利斧之下。妻子死去了,顾城也自杀了。很多人不解,认为诗人都是愤青,也有人质疑所谓安徒生的继承人,这还是那个凄美的童话吗?在我看来,他或许是找到了他最好的归宿,人时已尽,“中间”便是黄昏,是灵魂清醒的时刻,不用在白天黑夜之间挣扎,和他的爱人一起永远——在那个停留在黄昏的世界。

天暗了,夕阳沉入了天边的尽头,上一刻的满天绚丽宛如被风吹散,轻描谈写间烟消云散。看不清了白纸上的黑字。他的轮廓渐渐由清晰转变得隐隐绰绰,轻轻念出――昏黄之时。人影,重叠在一起。

视界氤氲,彼方为谁,谁为彼方。

他消失了,我用敬慕的眼神目送,

顾城的诗读后感篇5

第一眼看到顾城的肖像时,我就被他深夜似的眼睛迷住了。透过这双眼眸,我仿佛看见了很久以前的一片汪洋,看到了它初时的形态。我便怀着一颗探寻的心叩开了这本书的扉页。

望·美·幻梦

少年的顾城_时期虽失去了青春的美好,但仍不乏对纯真的憧憬。第一部分的诗代表着他纯粹不染纤尘的心,是我最爱的。

“妈妈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顾城仰头望着宇宙,大声发问。这是孩子的悲歌,这是迷雾的号角。

十三岁的他又在火道村落下了几个字句:“我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谁知它们竟水火不容。”顾城如在蓝藻色的大海上穿行,大海上氤氲着蓝藻色的雾气,没有北极星,没有指南针,只有自己透明的心。顾城的心海,还处在胚胎之中。他还不能明白美的内涵。我想告诉他,美不一定永恒,有时,消逝也是一种美。他在初始的汪洋上航行,生命的缺陷需要他发现和弥补。

《割草谣》亦是我爱的诗,通体都有一种唠家常味的含蕴内敛。两句“河滩上的草,总是那么短。”清新隽永。十三岁的顾城,大概是想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童年吧。但这小小的心愿也是奢望,是幻想,使得他心中的湖被泪水填满,成为一片汪洋。

顾城还写下了许多幻与梦的诗歌,如“我热爱的我梦,它像春流般,温暖我的心。”又如《生命幻想曲》中“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而他的梦又寄托于草木、好鸟、虫鸣,如《我赞美世界》、《梦痕》、《绿地之舞》……许多回忆性的诗歌情感一致,像《游戏》、《风偷去了我们的桨》等。每当我读这些诗,便像看到了一位衣着白衫的少年在耍着风铃,不觉有些感动。

哲思

顾城的哲理诗,总是覆着一层悲凉的色彩。海夜的带着湿气的雾,已渐渐被他炽热的火花驱散。

我喜欢他《铭言》中的一句话:“用钱,可以捕住无情的心。”短短几字,却道出了社会的丑恶,他的悲凉感伤,我懂,我的正义之弦与他共鸣。

顾城还对真理进行了批判。“真理刚贴出广告,叫做:不许怀疑。”我们所,就是那棵小树的品格,向真理大声发问。可惜的是,这样的声音多半是不能经得起挤压的。

《有时,我真想》是

对罪恶的抨击,足以让施加暴行的人颤栗。“我要给世界留下美丽危险的碎片,让红眼睛的上帝和老板们,去慢慢打扫。”上帝本身是博大仁慈的,但在诗人的笔下,就代表了世间压迫人的统治者。诗中的侍者象征着那些被压迫的人民,他们渴望,渴望逃往无忧的天堂圣地,就像那“海滨”,“避暑胜地”“疲惫的沙丘”。但是天堂圣地也浸染上了上帝和老板的罪行,时不时会有被他们收买的人们,在穷人的背后推上一把,“把轻蔑不断喷在我脸上。”

也有许多含蓄隽永的哲理诗,《海中回馈》便是其一。“影象一动不动,她在成胜死亡;火焰高贵地燃烧着,她在战胜死亡。呵!太阳、太阳、太阳。”这句话多用排比,咏叹着影、火、日。这是一种呼喊与沉着,文字的感染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顾城在思考:是否万物都在成长,都是寻找希望。

墓·爱情

他拨开了海上的迷雾,随之,没了雾气,海也慢慢枯涸了。心海,在无声哭泣,它龟裂的面庞上,留下点点的泪痕。

我选出了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诗《来临》。“他来了,少女不再苦苦等待,只要合上眼睛,就能找到嘴唇”,多么淡雅的字眼!而最终他说:“人间是陵园,覆盖着回忆之声。”这是否是两鬼之缘,互诉前生。

“太阳会来的,我会变得淡薄,最后幻入蔚蓝的永恒。”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死的态度,是牺牲,伟大的自我的牺牲。这朵火中走出的花,像镁粉一样在火光中闪耀、夺目,最后将光芒撒入草中。

顾城是带着怎样的心去创作《墓床》的,我无从得知。“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他在爱情纠葛中徘徊,倾尽所有,没能摘得想要的果实。他累了,乏了,幸许,死是无忧的,才是最幸福祥和的长眠。

干涸吧!心海!愿这双眼眸,如愿地闭合。

我读诗,也读人。文字也有心,透过这些,我望见了顾城的心海,望见了它从黎明粲然出生又从黄昏黯然离去。

顾城的诗读后感经典大全

顾城的诗读后感经典大全(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