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影评_热映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精选 篇一
《何以为家》:一部震撼心灵的电影
近期,一部名为《何以为家》的电影在全球热映,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部真实而震撼人心的作品,影片通过讲述一对兄妹在叙利亚战乱中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被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考所触动。
首先,影片通过细腻而真实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困境的世界。主人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痛苦,他们不得不在战乱中艰难求生,面对着无尽的恐惧和绝望。尤其是小男孩朱安,他在片中的表演令人动容,他那纯真而无助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人类在极度困境中的无奈和坚韧,令人难以忘怀。
其次,影片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在战乱中,人们的本性被无情地放大,有的人因为生存而变得冷酷无情,有的人则因为慈悲和善良而令人感动。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让人不禁思考,人们在面临死亡时,他们会如何选择?是选择保护自己还是选择帮助他人?这些问题都使得观众对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影片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出色的配乐,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导演通过运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的方式,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战乱之中,感受到了其中的恐惧和紧张。配乐的运用也非常出色,它与画面相得益彰,既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伤痛,又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和勇敢。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观众更加容易被故事所吸引,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总的来说,电影《何以为家》是一部震撼心灵的作品,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的表达,向观众展示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考验。同时,它也让观众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价值,引发了对于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刻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艺术作品。我相信,《何以为家》会成为经典之作,引发更多人对于战争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何以为家》影评_热映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精选 篇二
《何以为家》: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
近期,一部名为《何以为家》的电影在全球热映,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关注。作为一部真实而感人至深的作品,影片通过讲述一对兄妹在叙利亚战乱中的生活,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和勇敢。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考所深深触动。
首先,影片通过真实而细腻的表演,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战乱中人们的困境和痛苦。主人公们在片中的表演令人动容,他们用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考验。特别是小男孩朱安,他那无助而坚强的表情让人无法忍受,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人类在极度困境中的无奈和坚韧,令人难以忘怀。
其次,影片通过紧凑而感人的剧情,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在战乱中,人们的本性被无情地放大,有的人因为生存而变得冷酷无情,有的人则因为慈悲和善良而令人感动。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让人不禁思考,人们在面临死亡时,他们会如何选择?是选择保护自己还是选择帮助他人?这些问题都使得观众对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影片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出色的配乐,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导演通过运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的方式,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战乱之中,感受到了其中的恐惧和紧张。配乐的运用也非常出色,它与画面相得益彰,既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伤痛,又展现了人类的坚韧和勇敢。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观众更加容易被故事所吸引,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总的来说,电影《何以为家》是一部触动人心的作品,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的表达,向观众展示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考验。同时,它也让观众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价值,引发了对于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刻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艺术作品。我相信,《何以为家》会成为经典之作,引发更多人对于战争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何以为家》影评_热映电影《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精选 篇三
《何以为家》(音译《迦百农》)是由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影片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等众多奖项提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何以为家》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何以为家》观后感 600字
乱象不灭,何以为家
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悲惨的经历生活,由于家庭的贫穷,赞恩是个没有资格获得身份证的黑户,为别人打工,父母把赞恩的妹妹送给了老板,赞恩一气之下离开了家庭遇到了拉希尔,帮忙照顾她的孩子,拉希尔苦难后赞恩艰难照顾孩子,后来不得不送人后回到家里发现妹妹过世一怒之下刀捅原老板进入监狱,在监狱中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对于赞恩来说他一直都在艰难的对抗着他所生活的环境,都在坚守着他认为对的事情,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因为心中有愿景所以对现状很不满意,他用自己的倔强对抗着这个让人绝望的环境
生活中最可怕的其实不是恶劣的环境,而是没有一颗向更好的心,安于现状 固步自封 理所当然,然而不好的生活,不公平的待遇是正常的吗?明明有人在过着更好的生活为什么自己要过着悲惨的生活呢?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有一颗向好的心并且为之付出努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努力克服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那么面包会有的,身份证也会有的
马斯洛的人类五种需求由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睡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需求。赞恩所面对的正是最低的需求,可能很多人面对的需求的层面不一样,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么此生无忧,何必再进一步让自己难受呢?而生理需求还得分多种,是简单的还是优雅的,是普通的还是更好的?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苦难,除了克服这些苦难意外还要想的是追求
现如今很多不负责任的父母也是大有人在,思想开放的乱象下必然是下一代诞生的入口的增多,而在这现代的城市中虽然不足以和赞恩的境遇相提并论,但是单亲无亲贫穷做很多事情并且在没有关爱的家庭中执著自己的梦想也是多么困难,无异于现代城市的黑户。
影片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什么让这些手无寸铁的天使变得堕落?是什么杀害了他们的良知?是什么让他们走出了不好的地方?
《何以为家》观后感700字
看过最压抑的电影,没有之一。
这是我看完电影后,唯一想说的一句话。
不敢再看第二遍,当那种血淋淋的现实再一次毫无保留地再一次在你眼前撕裂,真的非常的承受。其实我不是很想写观后感,因为我不太原因再再脑海里面把一些剧情和画面重温一遍(含剧透):几乎十口人挤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的房子里,晚上睡觉,仅仅相隔一个帘子,这边爸妈在做·爱,另一半,几个孩子挤在一起拥抱着入睡。妹妹第一次经期,第一时间不是告诉家长,而是想法设法的帮妹妹隐瞒;想带着妹妹离开,却失败了,眼睁睁看着妹妹被拖走,自己却无能为力;最后听见妹妹去世,喷怒,崩溃和悲伤让他发了狂,拿着刀就冲出去了……;
带着毫无血缘关系,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在街头游荡,就算自己几天没吃东西,可是还是想法设法给像弟弟一样的他找来了食物;想丢掉可是不舍得,最后迫于无奈,发现卖掉可能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不然,两个人就会一起饿死。转身的那个瞬间,他的眼睛很红,很红,失去到已经无法再失去了。相信观众都不会埋怨他的行为,因为明白到他的努力已经足够多了。他这么一副小小的瘦弱的身躯,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呢。
无论他怎么努力,却仍然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看完以后,我的心情极其压抑。其实我在想要是能哭出来可能会好点,只可惜,到电影最后我都没有流一滴眼泪,好像压抑到了一个点之后,你只会感觉到心里面全都是空的,好像不是悲伤,好像也不是痛苦,只是心里面有一个地方久久不能释然。
所以,看电影出来,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不想说话,不想和别人沟通,有些演员在演戏中途因为入戏会导致抑郁,我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
如果是我一个人在家里,这部电影看到一半我应该不会继续看下去,在电影院看到中途,我也有想要逃出来的冲动。整场电影的过程中,我的双手一直紧握在一起,就这样握着,丝毫没有松开,似乎这样能够给我带来坚持看完的力量。虽然说,这部电影看完很难受,很压抑,但是我还是会推荐一看,做好心理准备看其实可能会好点,也可能是因为我内心敏感,所以其实不适合看这种剧情的电影。
有机会的话可以尝试看看,看看在这个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到底有多黑暗,看看这个世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许许多多的人还在苦苦挣扎,到最后,可能也得不到解脱;看看这个世界最大的恶意,究竟是父母带来的还是这个社会本就如此。最后的一点小建议:尽可能结伴去看。
《何以为家》观后感1000字
其实生日已经过去一个月,今天看完《何以为家》才感觉,自己人生又洗礼一遍。
“我要控诉我的父母”
“控诉什么?”
“他们生了我”
看到这样的开场白,有点揪心。这个世界,有什么能比生存还重要,可对一些人,也许没有出生更好。
整个影片,没有艺术的跌宕起伏,没有剧本的起承转合,只是这个赞恩这几个月的生活。
“你几岁了?”
“问他们”
当想偷渡去其他国家的时候,只要一份证明,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哪怕一张照片也好。赞恩回了家,什么都没有,父亲用虫子来给全家人包括赞恩下了定义,“我们就是虫子,社会的寄生虫”。悲哀?可怜?本来是对这对父母恨,说实话,看了整个电影,没有坏人,没有好人,没有正义,没有邪恶,所有一切的都只为了生存,哪怕苟延残喘——信仰告诉他们,自杀是可耻的!
正常这样生活环境下的主人公,应该充满对社会的失望,自身没有善念。可真实的人就是这样,一个12岁的孩子,哪怕环境恶劣,同样具备一个12岁孩子都有的天性,对于他无所谓善恶,他只是一面镜子,所有人看到他的样子,其实就是自己的样子。
当拉赫被抓,赞恩最后丧失一切的时候,想放弃约纳斯,经过了几番挣扎,最后选择他认为好的方式,让人贩子(赞恩不知道他是人贩子)给约纳斯一个好的家庭。他完成了一个男人该有的承诺和担当,当他本以为可以逃离的时候,知道自己最亲的妹妹萨哈死在医院,他崩溃了——“让我告诉你们什么叫没了,什么叫真正的没了”,然后拿着一把刀冲出去,要杀死那个害死妹妹的杂货店老板。
看之前,知道大概的故事概要,不过真正看到尾声的时候,很伤感,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侣行》第一季,270说的那句“不是和平的世界,是和平的中国”。有一个镜头,一个人道组织去监狱慰问,载歌载舞,一部分人跟着唱歌,一部分冷漠的看着。人,降生在世界,选择不了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哪怕一片泥泞,也要坚持走下去,这就是活着!唱歌的人,再给自己短暂美好的幻想,冷漠的人,并非对生活绝望,只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存,他们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虽然也期盼“一大盘满满的肉饺子”,但也在努力的活着,或许哪一天真的能有呢?!
看到最后才明白为什么选择下面这张图作为电影的封面——赞恩身份证的照片。或许从13岁开始,有正式身份的赞恩开始新的生活,但生活依然继续,依然要奋斗,不然活着做什么。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触——无论身处何境,人要好好活着,而不是一滩烂泥一样躺在床上。24岁到34岁,整整十年。大多数人娶妻生子,建立家庭。有时运的,步入中产阶级,有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也小康之家,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付二代”生活。可我这十年做了什么,一无是处,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成问题,存款还是为负数。来得及吗?就想刚才说了,人为什么苟活于世,因为要活着,无所谓来不来得及,问题是自己要不要像人一样的活着。赞恩,尚且生存,我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呢?
人生没有如果,所以不要幻想着时间倒推,更不要总去回忆。我还没到半截入土的年纪,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呢,哪怕晚了十年。目前的环境是,我要准备和24岁人的竞争,虽然多了经验和成熟的心态,但他们允许自己失败再来一次,而我只有这一次机会。他们十年后可以重来一次,我只有这唯一的十年。那还不努力,想什么呢?
给自己定了28天改变自己计划,从240斤的外型和懒惰的心态开始,28天,自己一定要脱胎换骨!
写到这,想起黄磊《似水年华》里面的一句对白“戏是演个自己看的,台词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做到就好!
《何以为家》观后感600字
“赞恩,这是护照照片,不是死亡证明。笑一笑。”《何以为家》片尾,小男孩赞恩终于露出了笑容,但这个难得的笑容却让人心头百般不是滋味。这部电影让人想起《无人知晓》和《佛罗里达乐园》,但它更残酷,更让人心碎,它提醒大家,在黎巴嫩,还有无数个像赞恩一样的孩子。
《何以为家》并不是一部消费苦难的片子,导演娜丁·拉巴基用了大量手持摄像机的拍摄方式,尽最大可能真实地呈现黎巴嫩孩子的童年。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剧情片,但影片所呈现的现实和社会都是源自真实的,甚至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
12岁的小男孩赞恩,把亲生父母告上法庭,他控诉父母给了他生命——他们无力抚养和教育孩子,但依然不停生育,一家人挤在漏水的房子里,食不果腹。赞恩是家中长子,聪明、早熟,看上去还非常瘦小的身体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压。
片中有一幕是妹妹萨哈第一次来例假,她本人浑然不觉,反倒是赞恩主动把她拉到公共卫生间,让她清理干净,还用衣服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姨妈巾教妹妹用。赞恩不断地叮嘱妹妹,千万不要被父母发现,他知道,一旦父母知道女儿在生理上已经成熟,妹妹唯一的命运就是被卖掉。然而,妹妹最后还是被强行卖给了商贩为妻,愤怒的赞恩因此离家出走。
赞恩在开往另一个城市的汽车上,偶遇了在游乐场扮演蟑螂侠的老人,他中断了原计划,来到游乐场希望能找一份工作。在这儿,赞恩认识了没有身份证明、在餐厅打黑工的拉希尔,他帮拉希尔照顾年幼的宝宝,没想到有一天,拉希尔还是暴露了身份被抓走了……
影片中绝大多数都是非职业演员,扮演赞恩的小男孩也叫赞恩,片中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迹,因为他的童年生活,和片中呈现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导演说,她几乎是放任演员让他们自由发挥,也正因为这样,赞恩这个角色演得越好,就越让人心疼小演员的遭遇。多么希望,他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故事。
《何以为家》观后感600字
《何以为家》(音译《迦百农》)是由黎巴嫩女导演纳·迪拉巴基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影片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等众多奖项提名。
了解到《何以为家》这
部电影,是从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中看到的,在看完它的宣传片后,我也选择了去影院观看这部并不煽情却让人感动的影片。影片的开头是男孩赞恩从监狱被带到法庭的场景,随着法官的询问和赞恩父母及女孩拉希尔的出场,赞恩的回忆也一幕幕被呈现出来。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长子的赞恩,不仅要在杂货店打工送货,还要帮助父母制作毒品饮料进行贩卖以及带着弟弟妹妹们售卖手工果汁。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影片用现实和回忆交织的叙事方式,告诉观看者赞恩要起诉父母的前因后果。也通过跟拍的视角,近距离的观看赞恩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男孩赞恩的无奈和绝望。赞恩的扮演者就是一名叙利亚小难民,影片中的许多情节都是他的真实经历,所以他真实的表现出在战火和贫困中生活的孩子的真实样貌。影片中小小年纪的赞恩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表现了他的坚强和善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推车送煤气罐的时候,看到那些校车送回家在打闹的孩子们时,那羡慕又隐忍的眼神,使人感到心酸。
电影里的情节不只是个故事,导演用镜头和荧幕,让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另一头正在发生的事实。这种真实让我感恩自己出生在中国,可以接受教育选择生活。我深深感受到强大祖国和和谐稳定的社会重要性,是我们生活的保障。最后,像电影结尾说的:愿每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何以为家》观后感800字
和影片名一样,何以为家,对主人公赞恩来说,普天之大,似乎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处。父母在的地方,没有家庭的温暖;收留他的拉希尔,莫名地消失,只留下个他无力抚养的小婴儿;想去的其他国家,也因为自己的黑户无法成功。到影片的最后,赞恩呆着的少年监狱仿佛是全片中居住环境最好的地方,有衣穿有床睡,还有电视可以看。但是,这其实并不是一个12岁的孩子应该呆着的地方。
赞恩作为一个哥哥,已经用尽自己的力量,我总是叹息,他针对已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干着不符合自己年龄的活,拉着比自己还高的货车走街串巷,同时也真心照顾着自己的妹妹。当同样年幼的妹妹萨哈要被父母像卖掉一样地嫁给房东的儿子时,赞恩拼命阻止,却因为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最终也没让妹妹逃脱这一命运。当看到赞恩在楼梯上和父母争斗时,我们甚至会感觉有点恍惚,觉得两者的角色是不是颠倒了过来,一个孩子都懂的道理,父母却不这么做,悲哀,痛心,却又无能为力。
在拉希尔莫名失踪后,赞恩并没有随意抛下本不应该由他担负责任的约纳斯。两个都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却一起坚持了那么久,赞恩自己的生存都几乎难以为继,但他却不轻易放弃,抱着约纳斯寻找各种可以赚钱的方法,甚至在梦想着能出国换个身份时,也没把约纳斯漏下。
听着他找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来说这个小婴儿是自己弟弟时,让人既好笑又感动,其中流露出的真心,正是打动人的根本。
赞恩和父母最终对簿公堂,这一情形看起来令人震惊,但了解前应后果后,却在心里只留下沉重。用我们的眼光看,赞恩的父母必定是不合格的,但是纵观整个国家,这种情况又岂在少数,大量的孩子受不到教育,女孩小小年纪就被要求嫁人,少年监狱里面满满当当,一切发生在赞恩身上的事,其实也就是发生在其他家庭,其他孩子身上的事。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这个故事的真实,故事来源于赞恩小演员的真实经历,他本人就是叙利亚逃到黎巴嫩的难民,这部电影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和他的家人以后可以在瑞典生活,但并不是每个难民小朋友都有如此的好运,那些经历类似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电影最后,赞恩终拥有了他的出生证,也终于露出了全片唯一一次笑容,这个笑容却让人看了心里发酸。国家安全稳定,父母才能有能力照顾孩子,也有机会去学习怎么成为合格的父母,孩童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愿每个孩子都不会失去微笑的能力。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