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电影的观后感(精选3篇)

时间:2019-09-04 07:31: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走路上学电影的观后感 篇一

《走路上学》是一部真实而感人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个贫穷家庭孩子走路上学的艰辛历程。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真实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触动和思考。

影片以小男孩小明为主角,他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小明无法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只能徒步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这个简单的设定,却带给观众极大的震撼。小明每天提着沉重的书包,穿过崎岖的山路,艰难地向学校前进。他时而跌倒,时而因为过于疲惫而无法坚持,但是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这种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

电影通过小明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困境。在我们的生活中,上学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上学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数十公里,甚至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和危险的山路。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倒他们,他们依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坚持着走路上学。这种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教育。

影片还通过小明与其他孩子的友情,展现了团结与互助的力量。在同样困境下的孩子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了艰难的学习之路。他们一起分享着快乐和困难,共同成长。这种友情的力量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

《走路上学》是一部真实而感人的电影,它让我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更要尊重并帮助那些在困境中奋斗的人们。同时,电影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充满勇气和希望,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走路上学电影的观后感 篇二

《走路上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向观众展示了贫困家庭孩子走路上学的艰辛和坚持。

影片中的小明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小男孩,他每天要走数十公里的山路上学。这个简单的情节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小明身上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他虽然面临着艰辛和困难,但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知道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电影通过小明的经历,揭示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困境。在我们的生活中,上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上学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数十公里,承受着艰苦和危险。然而,他们依然坚持上学,用自己的双脚迈出了走向知识的第一步。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告诉我们只要有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影片中的小明与其他孩子的友情,也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和互助的力量。在同样困境下的孩子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一起度过了艰难的学习之路。他们一起分享着快乐和困难,共同成长。这种友情的力量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走路上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让我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关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更要关心和帮助那些在困境中奋斗的人们。同时,电影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充满勇气和希望,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走路上学电影的观后感 篇三

关于走路上学电影的观后感

  电影《走路上学》虽是一部小成本且没有大牌明星的看似不起眼之作,但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影者。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走路上学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

  走路上学电影观后感篇一

  这是一场关于梦想、关于未来、关于教育、关于友的电影。正如张老师说的:“这部影片你绝对看不到廉价的搞笑,也看不到眼花缭乱的武打,只有久违的感动!”没错,走出电影院,我才真正感受到这种感觉!

  这部电影发生在怒江边,讲述的是一对姐弟俩的故事。弟弟叫瓦娃,姐姐叫娜香。瓦娃对姐姐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去上学非常羡慕。每当跟妈妈提起时,妈妈总是担心瓦娃太年幼、溜索太危险,而坚持要等爸爸回来带着瓦娃才能溜索上学。可是,瓦娃知道:在城市打工的爸爸迟迟不回。终于,瓦娃抵挡不住对岸的“诱惑”,独自偷偷的溜索过江。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学校,心中欣喜万分。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家访的老师“戳破”了。最终,竟是老师送来的鞋把瓦娃留在家中。瓦娃答应: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还是把雨鞋还给了姐姐。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姐姐娜香特别爱弟弟:什么都让着弟弟;妈妈打弟弟也上前阻挡;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是为弟弟而付出的……这点我觉得特别佩服娜香,想想自己又特别惭愧:平时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堂姐的责任就算了,居然还欺负堂弟。我觉得自己要认识错误,要像娜香学习

  同时,我也觉得弟弟瓦娃特别疼爱姐姐,也特别聪明:他没有上过学,却能帮助姐姐解决难题;还帮姐姐擦脚,穿鞋……我觉得姐姐真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山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能够走路上学,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平常的,而他们却那么难于得到!我们天天坐车上学如果都还觉得不满足,那世界上还有谁比我们更幸福的呢?

  所以,我提议: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节约每一角、每一分钱,一起来帮助更

多像瓦娃和娜香一样的孩子实现走路上学的梦想!

  走路上学电影观后感篇二

  在我们大城市里,我们完全感受不到乡村里小朋友们对上学的渇望和憧憬。有一部《走路上学》的电影让我深有感触,让我带大家进入这感人的世界吧!

  在电影里,瓦娃生活在一个贫困的村子里,他渴望能像姐姐娜香一样上学。但是从家里到学校之间有一条河,要溜索过河才能到学校,瓦娃的妈妈出于担心就不让他过河去学校,他只好等待爸爸从城里打工回来才带他一起过河。

  好消息终于来了,城里要来一位老师。当这消息从村长嘴里吐出来时,整个学校都变得生龙活虎,大家都十分高兴,可期盼了。

  不久后,村里果真来了一位和蔼可亲、年轻的女老师,这位美丽的女老师姓“聂”,刚好领任了娜香这一个班,这时,顽皮的瓦娃知道这个消息自己偷偷溜索过河,跑到姐姐娜香的教室门口偷偷的'看,站在窗外的他是多么想读书呀!

  不料,聂老师从办公室里出来,准备上厕所时,发现了瓦娃,“这位同学,现在是上课时间……”话没说完,瓦娃就一溜烟的跑出校门了。

  娜香回到家时,微笑着对瓦娃说:“咱学校今天来了一位城里的女老师,可漂亮了。”瓦娃因为见过聂老师,便回答:“是呀!可漂亮了”。姐姐迷惑不解在问:“哎!你咋知道的?”“嘿!我今天背着妈妈溜索过河去了学校看到的。”姐姐指了指瓦娃,瓦娃马上补充“别跟妈说哦!”姐姐看了看瓦娃“吹牛了!”

  聂老师到娜香家访,刚进门,就认出了瓦娃,“你就是那个天天在学校门口看我们上课的小朋友吧!我们见过的。”瓦娃马上缩到妈妈背后,“没……没有……见过。”瓦娃发抖着说。妈妈脸色顿时苍白了,拿起扫把追打,经过大伙的劝说,妈妈才停止追打。聂老师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双雨鞋,瓦娃把雨鞋抢了过来,说有了雨鞋,就不用溜索了。

  第二天,懂事的瓦娃把雨鞋还给了姐姐娜香,娜香过河后,在铺子里看中了一双很喜欢的鞋子,聂老师帮娜香付了鞋钱,并叮嘱娜香把鞋子给瓦娃,在姐姐在溜索过程中,鞋子掉了下去,娜香伸手去抓,但绳索失去了平衡,娜香也跟着掉进了河中。

  全家人知道娜香掉进河里不见了,悲痛欲绝之时,爸爸刚好回来,得知道女儿娜香掉进河里不见了,几天里也不说话,瓦娃也变得少说话了。

  爱心桥在外心人士的帮助下建成了,瓦娃站在桥上,看着河想像着和姐姐走路上学的情景,不禁落下了坚强的眼泪。

  观看了这部电影后,让我知道了乡村小朋友上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在山区赤脚上课的滋味,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朋友们,让我们珍惜好现在的幸福,珍惜好上学的每一天吧!

  走路上学电影观后感篇三

  首先,我想说真的很感谢学校举办的这次民族电影展,如果不是学校提供这次机会,我想我也许会错过《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不得不说,看完之后感想颇多,也觉得看的十分有意义。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一对生活在怒江边的傈僳族小姐弟,一双普普通通的红色雨鞋,一根飞架在大江两岸的溜索,一个渴望能够“走路上学”的梦想?是的,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构成这部气质单纯的文艺片,它没有九曲十八弯的情节,但的确有令人动容的力量。

  如今,回想起那部影片,一个个动人的镜头还历历在目:

  瓦娃是一个7岁的傈僳族孩子,他对于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读书好生羡慕。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

  终于,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瓦娃独自偷偷溜索过江了,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来家访的聂老师戳破了。是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谁也想不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一双新鞋回来,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从此,瓦娃对于溜索有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并再不敢上溜索一步。

  春暖花开的季节,马吉乡第一座“爱心桥”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下,顺利建成,瓦娃终于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学。在初春的阳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小鸟一般从桥上飞过……(剧情如此这般的介绍,其实并不完整。故事里还有倔强而坚忍的妈妈、大山一样沉默的爸爸,有开朗的书记、有胆小的医生,有严肃的校长,更有那些乐天知命的傈僳族原住民。)

  看了电影后,我也不自觉的对这部电影关注起来,后来通过网络等方式我得知影片点映期间获得好评如潮,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国产电影中,实在有太久没有出现一部如此纯净、清新的故事片了。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两位新导演的处女作,它显现出了难得的收敛和控制力。

  全片的基调阳光而温暖。在那样一个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危险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野兽随时出没,但是独自在家的瓦娃是快乐的,他照看奶奶,帮妈妈劈柴,更多的时候他像是坐在屋顶的君王,守望着姐姐的归来;每天溜索过江去读书的娜香是快乐的,她为弟弟带来手工课上的玩具,为妈妈背诵刚学会的新诗,在溜索上更表现出一个傈僳族小姑娘的勇敢和自信--当城里来的聂老师在溜索上被吓得魂飞魄散之时,娜香甚至及时充当了老师的保护神?

  在娜香坠落怒江之前,情节都在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铺展开来,令观众时时为片中姐弟俩的机灵、友善、彼此的默契而会心一笑。但如果故事就此一路延展,那么这部片子或许就只能叫《怒江姐弟情》了。两位年轻导演显然不愿意就此止步。我们也由此管窥了“大陆彭氏兄弟”的现实担当和人文情怀:穷山恶水,首先带给当地孩子的,就是以“走路上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第一梦想--怒江流域地广人稀,几十公里山路之外才有一座简易的大桥供村民出行,当地人大都只能以溜索为工具,每天在毫无保险措施的情形下,往来于怒江两岸。那些幼小的孩子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必须首先学习如何溜索过江。

  所以,在这样一个地点,讲述这样一对姐弟的亲情故事,悲剧几乎是注定的。所以,当看到姐姐在一瞬间坠入怒江之时,每个人都会觉得,在这种环境下,一个鲜活生命的消失是那么容易,就像一片树叶被风吹落水里?

  贫穷、教育、希望、梦想。如此宏大的主题,借助一对傈僳族姐弟的故事缓缓铺陈,不动声色--就像那个平实的片名一样,《走路上学》几乎找不到太多“做戏”的痕迹,人物感情大都自然呈现,矛盾冲突也设计得水到渠成--其实最怕的就是主旋律片子的那种拿腔拿调,始终无法让观众进入设定的情境。

  片子不长,刚好九十分钟。

  是的,一切刚刚好:煽情适可而止,忧伤慢慢浮现,感动如斯悠长。

  看过这场电影后,我了解到了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样艰辛是环境里,但他们仍然坚持着做着和我们一样的努力甚至付出了更多,他们抱定着自己的信念,除了感动,我想生活在都市里的我们也该深思,我们的生活和他们比起来是多么来之不易,是不是该静下心来清点一

  下我们享受了多少他们梦寐以求但却遥不可及的东西,是不是该停止一些抱怨,是不是该多一些满足多一些珍惜呢,如果看过这样的电影后还在抱怨,还在不满,还在要求,还在糟蹋,那便只能说是一种矫情了。

  这部电影,同时也还让我感受到了师德,坦白说过去没有太思考过这些,甚至自私的想作为教师有时为学生做的一些努力和牺牲都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不得不感动于人民教师的奉献,他们真的付出很多,他们的回报比起付出也简直微不足道,而我们也该反省一下了,至少我不会再把老师的叮咛、关心与教导当做是理所应当,没有理所应当的爱,他们的行为真的可以用无私和伟大来形容,总之,一句话,师德,撼动了我的心灵

  种种情节在脑子里挥之不去,这部电影真的使我受益匪浅。


走路上学电影的观后感(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