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实用3篇)

时间:2016-02-03 03:32: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篇一

读后感是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感悟并进行书面表达的一种形式。对于写读后感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是我总结的一些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首先,阅读全文。在开始写读后感之前,我们必须先认真阅读全文。只有全面理解书籍或文章的内容,我们才能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标记或做笔记,以便于整理思路和回顾细节。

其次,捕捉核心思想。每本书或文章都有其核心思想,即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观点或思想。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要通过阅读全文并思考,抓住核心思想,并将其作为读后感的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重要段落或作者的观点来确定核心思想。

接下来,表达个人观点。读后感是我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陈述自己对作者观点的认同或不认同,以及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和思考。我们可以举例子、引用相关知识或经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言之有物、言简意赅。

此外,要注重逻辑结构。一个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让读者能够理解你的观点和思路。我们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来组织读后感,每一段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通过过渡词或句子将各段之间连接起来。同时,我们要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整篇读后感内容紧密、连贯。

最后,注意语言表达。读后感是书面表达的一种形式,因此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句式,以及避免重复和冗长的表达。同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或排比等。

综上所述,写读后感的方法包括阅读全文、捕捉核心思想、表达个人观点、注重逻辑结构和注意语言表达。通过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写出有深度和思考的读后感,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篇二

读后感是一种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感悟的书面表达形式,是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总结的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首先,全面阅读。在写读后感之前,我们必须对所读的书籍或文章进行全面的阅读。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或标记,记录下重要的细节和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内容,并为写读后感提供依据。

其次,深入思考。读后感不仅是对内容的简单概括,更是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要对所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思考作者的用意、观点和主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比较或进行批判性思考来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

接下来,明确主题。每篇读后感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要通过全面阅读和深入思考,找出书籍或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将其确定为读后感的主题。这有助于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

此外,引用和分析。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相关的句子、段落或事件,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引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并增加读后感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最后,语言表达。读后感是书面表达的一种形式,因此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句式,以及避免重复和冗长的表达。同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或排比等。

总而言之,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包括全面阅读、深入思考、明确主题、引用和分析,以及注意语言表达。通过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写出有深度和思考的读后感,同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希望这些方法能对大家写读后感有所帮助。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篇三

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推荐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概有两类作

文是孩子们必定会被要求写的:游记,以及读后感。关于旅行和游记写作我们已经谈过好几次了,关于阅读其实我们也谈过很多方法,但是怎么写“读后感”的确没有讲。

  这事儿的关键在于:我觉得学校里所教、或者所要求的“读后感”是无效的。它的格式基本上就是:

  ◆书里面告诉我一个道理

  ◆举1个书里面的例子

  ◆联系1次“实际生活”

  ◆这个道理真有道理啊

  孩子们每次遇到“读后感”都头疼真是太正常了!我有个学生,其实挺爱看书的,但他们学校图书馆有个规定:每借一本书,还的时候都要配1篇“读后感”。于是他就干脆不去借书。

  很多家长、包括学生都来问我:怎么写“读后感”呢?我们要不先简单说一说,如果大家觉得有需要的话,可以留言告诉我,未来我专门开发一套课再详细讲。

  首先我们得说,“读后感”并不是一种文体,我猜想这是不是语文老师的发明创造?看字面意思的话,就是读完一本书以后、有所感悟或者有某种感受、感想,写篇文章表达出来。

  感悟,是通过阅读明白了某个、或某些道理,略接近于大家最经常在写的“读后感”吧。但是感受、感想就宽泛多了。

  感受可以是:啊,我好同情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也可以是:赞,这本书在所有类型的书里,我觉得是写得最好的!还可以是:哎呦,这本书太神奇了,我怎么从来没想过还能这样写书?!

  老师好多年前第一次读到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就有最后这种感受。感受,是非常主观的,并且带有情绪性的。

  感想呢,类型就更多了,可以是从这本书出发所想到的任何内容。可以是思考一些现象,也可以是讨论一个问题,还可以是对书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一番评论,乃至联系到这本书之外的其他内容。

  感想,是先有某种触动(感),但重点在于被触动之后的思考(想)。比如猫老师在很多年前给《小熊xx》写书评的时候,就从它出发,谈到了“为孩子而写的童话”和“实际上是为大人自己所写的童话”之间的差异。

  总之,可写的角度、内容很多。甚至你要批评这本书写得不好也可以,比如你觉得某些地方不够真实,这也是你的“感受”和“感想”啊!不必非得局限于“这本书告诉我一个道理”……

  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写、写什么,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先把这本书读通了。先读清楚:作者在书里究竟写了点什么。

  你可以先列一张导图,把书中的内容整理出来。

  ◆对于故事类的书(包括非虚构类的人物传记、历史书),可以用流程图,列清楚故事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当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时候,整理清楚前因后果、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尤其重要。如果你对书中的人物感兴趣,还可以用树结构图,把人物管理也理清楚。

  ◆对于论述类的书,可以用一张中心导图,列清楚内容结构:整本书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分了几个部分讲的,每个部分各自讲了什么,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这样列清楚以后,你就能有的放矢:我究竟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些部分有感触、要发感想(也可以是对书的整体);书中又有哪些部分的内容跟我想讨论的问题、想表达的观点是有关联的。

  那么写的时候,这些都是你的可用素材。

  此外,有些孩子写的“读后感”,我拿来一看,咦,好像只谈了这本书第一章的内容,后面章节完全没有涉及。那我怎么知道你是读完了整本书,还是只读了一点点,为了完成任务就提笔来写了呢?

  我当然相信孩子们是读完了整本书的.。之所以拎出来说,意思就是:这种写法不太好。

  用上述画导图、理清全书内容与结构的方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你的思考将覆盖整本书,不会再局限于其中小小的一个角落。

  第一步:“五步写作法”:先收集素材、选择素材,然后搭建结构、深化细节,最后再写作成文。那么整理书本内容,就是收集素材。

  第二步,标注感兴趣的内容。在列好的导图上,我们可以去圈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并且简单地标注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好换种颜色的笔,把书本中的“事实”和自己的“观点”区分开来——这也是我一直在强调的。

  然后在所有标注中,选择自己最想谈论的1个话题。如果你有好几个话题都想要谈,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拆分开来,每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读后感而不是把它们混在一起,都塞进同一篇作文里。可能在你的标注中,有好几条都是跟同一个话题有关的,那很好的,可以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此外再看看:在书本内容里,跟这个话题有关的有哪些,也圈出来,作为素材备用。

  第三步,搭建结构。 “读后感”基本上是属于论述类的文章,不用谈得很花哨,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就可以了。结构也不复杂:

  读了什么书,介绍作者、书名,以及关于它的一些你觉得值得读者去了解的基本事实。

  比如,《小熊xx》是一个作家爸爸以他的儿子和儿子的玩具熊(名字就叫维尼)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一系列童话故事。了解这一点,对理解、欣赏这本书是有帮助的。

  你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讨论的话题,以及你对此的观点。

  对于你的观点,给出至少3条支撑它的内容。

  最简单的比如:我觉得这本书很好,想推荐给大家。这也是一个观点啊,对不对?而且还说清楚了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那么接下来,你就要写出至少3条理由,说明为什么你觉得这本书好、值得阅读。要能够让读者看完你的文章以后觉得:哎,我也想找这本书来读一读!——这就是你的成功。

  如果要写得更细一点,还可以具体说说,这本书最适合怎样的读者。比如我有个学生写:如果你喜欢以学生生活为背景、添加有意思的幻想写成的小说,那么我强烈推荐《哈利·波特》。

  再比如: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对此,我的思考是……这也很好。相当于是跟作者对话、也邀请你的读者参与思考。熟悉猫老师的学生都知道,“问题引导思考”是我特别喜欢的方式。

  那么接下来,首先你要把作者在书中对这个问题写到过哪些内容,先整理出来介绍给大家;然后再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可以是你赞同、或者不赞同、或者部分赞同这本书的观点,并且给出你的理由。也可以是你有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本书里并没有提到,所以你要来说一说,随后给出你的思考成果。

  还可以是:我特别喜欢/特别不喜欢这本书里的某个人物……然后陈述你的理由,包括原文、也就是书中是怎么写他/她的,包括你的感受、分析和思考。

  或者是:我觉得这本书如果能……写的话,可能会更好。然后给出你认为书中的缺憾、更好的写法,以及同样的,给出你的理由。

  都可以,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话题和观点,你也可以自由地去提出。总之,“读后感”不是喊口号,不是讲道理,而是针对你所阅读的这本书,去提出值得讨论的话题,并展开你的讨论。

  第四步,扩展内容。其实我前面已经提到了,可用的内容、素材主要有几类:

  ◆书本中的内容,可以摘引原文,也可以加以概述,但不论哪一种,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切实的对应。我通常会建议,在阅读的时候就给值得注意的内容做好标记,方便查找。

  ◆你的感受和思考。也要紧扣着原文进行分析、展开思考,而不是自顾自地去说——很多“这本书告诉我一个道理”类的“读后感”,基本上那个“道理”跟书的内容没什么关联,就是生搬硬套。

  ◆其他外部素材,可以是跟这本书相似的,互相印证;也可以是不同的,彼此对照;还可以是对这本书所讨论的话题、领域有所补充的。

  不一定非得是自己“实际生活”啊!“我想起了自己七岁那年”……我们完全可以把视野放宽,其他的书、电影、音乐、美术、建筑……但凡跟这本书、跟你想讨论的话题有关联的,都可以放进来。

  比如,猜猜猫老师在谈《小熊xx》、谈“2种童话类型”的时候,都拉进来其他哪些经典作品?

  这样写,是不是“读后感”就不再烦人了?只要你扎扎实实地,把这本书给读通了,能从中找到有意思的话题,就可以自由地去写,写出很有趣的、也有价值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