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学科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对最近出台的《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阅读,深受启发和感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对我国美术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一标准不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放在了教学的核心位置。
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要求模仿和复制已有的艺术作品,缺乏自主创作的机会。而《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与此同时,《美术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美术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激发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美术新课程标准》还提倡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技法的传授和作品的完成,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新标准则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鼓励教师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发现和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美术教育进步的一大里程碑。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为我国的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将积极学习和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做出贡献。
《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二
我有幸阅读了最新发布的《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其中所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深感认同和期待。
在这个时代,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教授技巧,而是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美术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放在了教学的核心位置,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非常赞同《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美术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美术新课程标准》还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发现和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这一标准的出台,将为我国的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将积极学习和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做出贡献。我相信,有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引领,我国的美术教育将迈向一个更加繁荣和有活力的新时代。
《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三
《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新课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为: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改变原理性知识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
传统教材把学生定格在预先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恰恰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新教材观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个人知识”,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平情境”,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汇通融合。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学习观
新课程新的学生学习观主要体现在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是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进行有机结合。
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评价观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本来考试作为检验、筛选、强化记忆的途径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包袱。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考试就是拿学业性的因素来片面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失公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变了,教材功能变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其实新课改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带来的是一次头脑风暴。这些变革的构想,最后要依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创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