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 篇一
齐白石,一个名字足以让人心生敬意。作为中国画坛的巨匠,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场齐白石作品展览,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让我对他的艺术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展览中,我首先被齐白石的作品所吸引。他的画作细腻而精致,色彩鲜艳,充满生气。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他都能巧妙地运用墨色和水彩,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笔触独特而自由,充满了个人风格和特点。看着他的作品,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这种热情和执着令人钦佩。
除了作品本身,展览还展示了齐白石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他的创作方法独特而有趣,常常是在自然界中观察和描绘,然后再将所见所感转化为艺术作品。在他的画室里,摆放着许多他的工具和素描本,这些都是他日复一日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和创作灵感。看着这些,我不禁感叹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坚持,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艺术的力量和美好。
此外,展览还介绍了齐白石的一生和他对社会的贡献。他一生坎坷,多次遭遇困境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传递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完这场展览,我对齐白石的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作品和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力量和美好。他用画笔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情感。作为一位百年巨匠,他的艺术将永远被铭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 篇二
齐白石,这个名字在中国画坛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作为一位百年巨匠,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令人钦佩。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场齐白石作品展览,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对他的艺术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展览中,我被齐白石的作品所震撼。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色彩鲜艳,笔触独特。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他都能用简洁而精准的笔触勾勒出主题的魅力和神韵。他的作品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表达,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怒哀乐。他的画作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赞叹不已。
除了作品本身,展览还介绍了齐白石的创作过程和思想。他的创作方法独特而有趣,常常是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和素材,然后再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他的笔触流畅而自由,每一笔都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意图和情感。他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整体的把控,展示了他对艺术的专注和追求。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画面的美丽,更是他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展览还介绍了齐白石的一生和他对社会的贡献。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战争和社会变革,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呼唤。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参观这场展览,我对齐白石的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用画笔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情感。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他的艺术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齐白石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也留下了宝贵的人文情怀。我们应该珍惜他的艺术,传承他的精神,让他的艺术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天空之中。
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 篇三
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3篇
《百年巨匠》是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近代艺术大师、画坛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是《百年巨匠——齐白石》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百年巨匠——齐白石》观后感1
该纪录片从“木匠到画匠,画匠到画家,画家到巨匠”这三个时间段介绍了齐白石的一生。儿时的生活片段,中年时期的“五出五归”,游历天下,对大自然的切身体验,让他的作品更显淳朴天真,更有动感,更具生命力,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晚年的辉煌。
纪录片中介绍他的生平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早年的雕刻作品以及各时期的绘画作品,他不循规蹈矩,在临摹前人作品的同时加以创新,创立自己的风格流派,在不求似中的似,得其神韵。此外,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乐的重要,知音的可贵,胡沁园、陈师曾和徐悲鸿等人对他的帮助,成就了巨匠齐白石,给中国绘画历史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白石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自律,自强的强大生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只要肯下功夫,不放弃,就会有所成就。
记得之前在课上有讨论过绘画是否会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的衰落,在看了齐白石的绘画作品后,更加肯定了我的答案,不可能!绘画作品所呈现的似非似的神韵,以及每一笔的生命力,摄影作品永远也无法取代。且自己最近在学习刀画,每完成一幅作品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远远超过完成一幅摄影作品,这也许就是绘画作品的魅力所在!
《百年巨匠——齐白石》观后感2
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百年巨匠——齐白石》,蓦然想起曾见过他的一方印章“苦白”。从木匠到画匠、从画匠到画家、从画家到巨匠,在其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近乎传奇的情节和故事,而苦难则是其生命的底色。我以为,用“苦白”两个字足以概括其人生。
齐白石一生苦日子多,好日子少。年少时学木匠,做的是苦力活;40岁时出门远游,“五出无归”皆为谋稻粱;55岁时避难到北京,此后一直客居异乡,以卖画刻印养活全家。在他寄居北京的晚年,长孙秉灵、至交陈师曾、母亲周夫人、父亲齐贳政、门人瑞光、六子良年、妻子陈春君、继室胡宝珠、女儿良欢先后去世,伤心事接踵而至。《白石老人自述》一书里写到这些事,“眼睛都要哭瞎了”“真觉得活着也无甚兴趣”“多么痛心”“泪哭欲干,心摧欲碎”“去哭了他一场”“怎不叫我洒尽老泪”“衰年伤心”之类的话,透露着老人灰暗惨痛的暮年心境。他70岁时画了一幅《息肩图》,题诗道:“眼看朋侪归去拳,那曾把去一文钱。先生自笑年七十,挑尽铜山应息肩。”可是画了此图,并没能让他从此息肩。自述里说:“我劳累了一生,靠着双手,糊上了嘴,看来,我是要劳累到死的啦!”
白石58岁时,一个扇面卖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仍然乏人问津。有一次,白石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见他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他。可谁又能想到,在他离开半世纪后的2012年,竟有这样的消息:齐白石超越毕加索成为世界上“最贵画家”。
白石天资聪颖过人,备尝人世艰辛,可是一切苦难都没有打倒他,反而化为他不断在艺术上进取的动力和养料。虽则他的内心是苦涩的,但他的作品却清新雅致,以独创的、鲜明的齐派风格而享誉世界。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书画之道亦然。正如他自谓“苦白”,是“苦”——生活的苦寒、创作的苦恼、精神的苦闷,最终成就了“白”。
回看百年中国美术史,不单齐白石苦,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苦禅这些大师哪个不苦?青年徐悲鸿曾落魄到差点跳进黄浦江,生前寂寞的黄宾虹在弥留之际慨叹“我的作品要过50年才有人能看得懂”,看似潇洒风光的张大千漂泊四海却是出于无奈,性格孤傲的'林风眠在“文革”中曾以“日本特务”罪名被关押四年半,傅抱石的人生磨难虽少但他为艺术求索而呕心沥血,李苦禅年轻时曾拉人力车、借住庙宇过活……日本学者厨川白村认为“艺术乃苦闷的象征”,晚年吴冠中提出“让苦难来养艺术家”,苦禅老人也曾说:“养尊处优,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享福,但对于艺术家来说未必是好事。”他们的话表述不同,核心意旨却是一致的。
再看看当今书画界,一些人头顶各种头衔,单位领工资,家里卖字画,坐着名车,住着豪宅,脑满肠肥,志得意满,在物质生活上处于最富阶层,在艺术成就上也通过各种手段炒作成“大师”。他们没有衣食之忧,没有精神之苦,他们的作品虽然卖得贵,但看不到真性情和大境界。
所幸,时间是公平的。大浪淘沙,水落石出,真正的大师会超越苦难,终会被后人和历史记住。譬如,苦白。
《百年巨匠——齐白石》观后感3
齐白石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国画大师,他在山水、花鸟、人物、金石篆刻、诗文、书法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建树,被誉为“百年难现”的全能艺术家。他同时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其逸闻趣事广为流传,成为他杰出人生的另一道奇异风景。
拒绝新居
齐白石初来北京时,租住在法源寺,靠刻印、卖画维持生计。他的润格并不高,比一般北京画家还要低一些,二尺的扇面只收二元,生活很是窘迫。自1922年陈师曾带了他几幅画去日本卖了大价(花卉一幅100元,山水一幅250元)以后,润格有了提高,收入渐丰。手上有了点钱,1926年便买了个院子,一住就是三十年。
到晚年,他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画大师,各国有头有脸的人来京,往往都要登门拜访。考虑到他这个住处过于简陋,政府特别给他拨了另一所大宅。周总理亲自审视陈设,亲自去迎接老人移住新居。不料老人情绪波动很大,天天闹着要回旧居。没有办法,周总理只好又亲自送他老人家回老院子居住。
有所不为
齐白石一生以卖画卖印过活,别无经济来源。在他客厅里,长期挂着1920年写的一张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同年还贴出一张告白:“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对他这种不讲情面、斤斤计较的做法,有许多朋友不理解,以为悭吝。他只有写首诗贴出来,表达隐衷:“草间一粥尚经营,刻画论钱为惜生。安得化身千万亿,家家堂上挂丹青。”到后来,他的声名鹊起,海内慕先生书画篆刻,三教九流的人都来求画,当然也不乏那些有钱有势的人附庸风雅,颐指气使,要你听从摆布。面对这种情况,他既不趋炎附势,也不随波逐流、粗制滥造,又贴出一纸告白:作画不为者:像不画,工细不画,着色不画,非其人不画,促迫不画。刻印不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印语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丑不刻,偶然戏索者不刻。随后他又明告“余不求人介绍”,堵了中介从中渔利的路。他的这些“不”里,足见他人格的高尚、骨气的刚正和对艺术尊严和艺术自由的尊崇。
1937年,北平沦陷。日伪为了笼络齐白石先生,以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的头衔相诱。他毅然贴出告白:“齐白石已于三日前死去矣。”为免不时骚扰,又在大门上贴出一张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中外长官要买白石之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不是不卖画,而是明言拒绝和日伪人员打交道。
十两银子一只虾
齐白石画虾,虽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跃然纸上,令观者叫绝。
因此,齐白石画虾,特出一告示:“白石画虾,十两一只。”懂艺术的人都说:“润格不高,值!值!”求画者多不讨价还价,交钱取画,各有所得。这一天,偏有一个光头猴腮的乖巧主顾,拿了35两银子去向齐白石购画,心想,这老头儿必画四只,岂不赚他半只?心中得意洋洋敲开了齐家大门。齐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银子,要他次日取画。第二天,光头主顾来到齐家,打开画卷一看,画面上只有三只小虾米,虾不大,却也活蹦欢跳神气活现。
光头心想,我那五两银子不能白给,望着齐白石正要发作,齐白石指指画,让他再细细看看。光头眨眨小三角眼睛看清了,在两株水草之间露出一只虾尾巴,那虾头正扎进水中觅食呢!光头主顾自无话说,嘿嘿笑笑,抱着画走了。真可谓:白石卖虾,言不
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