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的观后感【精选3篇】

时间:2013-01-09 03:32: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的观后感 篇一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是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一部西部片,该片于2012年上映。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位黑奴姜戈的故事。姜戈被德国赏金猎人施瓦茨解救出来,二人结伴行动,追踪并救回了姜戈的妻子布鲁姆希尔德。这是一部充满暴力、血腥与复仇的电影,但也深入探讨了奴隶制度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影片展现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姜戈被迫成为奴隶,他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影片中的奴隶主们无情地对待奴隶,他们残忍地对待、鞭打并剥夺奴隶的人格尊严。这些场景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奴隶制度对人类的摧残和侮辱,令人无法忍受。影片通过这种残酷的展示,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制度的罪恶和不可接受性。

其次,影片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姜戈在影片中展现出了复杂的人性。他一方面是一个受害者,他渴望自由,渴望摆脱奴隶的身份。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复仇者,他对待白人奴隶主充满了仇恨和愤怒。在追捕途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能力,但也展示出了复仇心理的残忍和冷酷。这种复杂的人性让观众在欣赏姜戈的英勇和决心的同时,也在思考人性的边界和复杂性。

最后,影片的暴力和血腥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影片中的打斗场面极其残酷,血腥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到恐惧和恶心。这种暴力和血腥并非只为了娱乐和刺激观众,而是为了表达对奴隶制度的愤怒和对黑人的同情。通过这种方式,影片让观众对奴隶制度的罪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引发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权的思考。

总之,电影《被解救的姜戈》通过展示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暗、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呈现暴力和血腥场面,向观众传递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权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西部片,更是一部让观众深思的作品。它通过展示历史的黑暗面,唤醒了人们对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关注。对于观众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电影的观影体验,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社会责任的唤起。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的观后感 篇二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是一部充满力量和冲击的电影。该片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以黑奴姜戈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同时也探讨了复仇、自由和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本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展现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影片中的奴隶们被迫从事艰苦的劳动,遭受着奴隶主的残酷对待和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被剥夺了人格和权利。这些场景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奴隶制度对人类的摧残和侮辱,令人痛心和愤怒。

其次,影片通过姜戈的复仇之路,探讨了复仇和自由的主题。姜戈被解救出来后,他决定找到并解救被奴隶主掳走的妻子。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复仇的欲望和自由的追求使姜戈成为了一个英雄,也引发了观众对复仇和自由的思考。

最后,影片通过展现姜戈的复杂人性,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姜戈一方面是一个受害者,他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他渴望自由和平等。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复仇者,他对待白人奴隶主充满了仇恨和愤怒。这种复杂的人性让观众在欣赏姜戈的英勇和决心的同时,也在思考人性的边界和复杂性。

总之,电影《被解救的姜戈》通过展现奴隶制度的残酷和黑暗、探讨复仇、自由和人性的复杂性,向观众传递了强烈的冲击和思考。这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西部片,更是一部让观众思考社会公正和人权的作品。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应该思考那些历史的伤痛和社会的不公,在当下的社会中担当起责任,为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而努力。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的观后感 篇三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的观后感

  昆汀爱玩电影,也爱在有意无意间重塑观众的观影体验。明明是看起来就会觉得很无聊很白痴的啰嗦对话,偏偏就能够在起到黑色幽默作用的同时起到剧情、人物等多方面的推进作用。

  但是常年在主流与非主流之间游刃有余两边捞饭吃的昆汀,日子久了风格固定重心偏移是一定的事,没有谁能够一直走在一根钢丝上两边不斜的。

  所以在这部所谓《强哥好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最大限度保留了昆汀电影作为“作者电影”类型要素的实际上已经有些渗透主流电影甚至是流水线电影口味的作品。

  我们来看昆汀电影的一些常见标签:

  各种非线性叙事。博采众家之长到处致敬。话痨而黑色幽默的对白。暴力宣泄(各种血浆炸药枪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但很精彩的配乐。以及一些技法和主题上的呼应、运镜等等。昆汀的风格标签可能不止于此,但这里只讲这么多。

  在本片中,当了二十多年导演的昆汀已经可以将他的风格玩得出神入化毫无违和感。客厅这种原本是会客或者老友交谈的正式或温馨场合,却被放了两个黑人壮汉在生死相搏,就算胜者在最后有了些许犹豫,但还是戳瞎了对手举起了榔头。这种暴力的前后对比不是只有昆汀才有,但能拍得无比自然的确实不多。而安排原版新版《姜戈》主角来这么一次对话:“D-J-A-N-G-O,The D is silent”“I know”绝对是昆汀最喜欢干的事。而在杀人前后絮絮叨叨,猝不及防就摸把枪出来血浆乱喷,这更加是昆汀一个明显的风格。至于本片中特别常见的“中景人物背影转身后镜头迅速拉近的面部特写”这种运镜,我个人感觉是一种大量出现在邵氏功夫片、武侠片中的运镜方式。

  但以上种种都是表象,即便是新手拿起摄影机刻意模仿,也能学个几成像模像样。昆汀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同时也是他自己的趣味,就是那句被人说滥了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我个人认为昆汀的表达和吴宇森的表达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昆汀的'电影中,有很多暴力场面其实并不具有美学和诗意的效果,最多只是血浆和子弹乱飞有点酷有点热血而已,可能这是西方式的或者是昆汀式的美学理念,跟吴宇森的手法又不相同。拿这部片来说,全片的杀戮镜头中我唯独觉得在某种植园杀死三兄弟之一时一捧鲜血洒在马蹄下的白色花朵上这一镜头很有味道。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昆汀在本片中,开始反反复复地为暴力宣泄找出人物心理上的动机和理由。医生第一次开枪是出于自卫,在保证安全之后就没有再杀人。其余的四个黑奴杀掉被压在马下的奴隶贩子是为了报复之前受到的压迫。酒馆里杀掉治安官是因为他是被悬赏的罪犯,等等等等。就连最后医生杀掉李奥纳多也给出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比如反复出现的狗撕咬黑奴的记忆闪回,比如让侍女不要再弹奏贝多芬,比如以一种近乎挑衅的语气讨论大仲马的感受。即便是这样,昆汀还是觉得不够,作为智商正常的人类,医生在枪顶头的时候只能选择选择交钱买人,但是这样一来给观众什么样的理由让李奥纳多领便当呢?挑衅。即便得了便宜还要用胜利者的姿态强行要求输家握手,再加上前面心理刻画的铺垫,终于让医生“对不起,我忍不住了”。这样一来,枪杀种植园主变得合情合理,而医生紧随其后领便当,更加给了姜戈大开杀戒的理由。这种用一支马克笔在白纸上同一个点上反复圈画的方式,是不多见的。再加上昆汀多年来第一次玩线性叙事,剧情从头到尾一拉到底。再加上最最关键的一点,昆汀在描绘姜戈这个角色的时候,各种元素,比如受压迫的黑奴、解放思想、拯救爱人等等一系列剧情,无一不是好莱坞大片里耳熟能详的剧情,从这几点看来,我们有理由可以嗅出一点什么。

  其实就像梁山好汉终被招安相类似,很多灵气逼人的年轻人到了中老年都会向现实靠拢,我们并不是要不接受现实要故意找茬。

  值得一提的是,医生、李奥纳多、塞缪尔杰克逊三人的演出在本片中实在太过出彩。本来以为塞缪尔杰克逊看到李奥纳多后表现出来的奴颜婢膝和谄媚已经是极致,谁知道在书房跟李奥纳多密谈的时候完全抹之前的表现,一副教父的样子,隐隐约约告诉观众们两人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考量。而等到李奥纳多中枪身亡之后,塞缪尔杰克逊抱着李奥纳多尸体痛哭的模样,又令观众觉得需要再次考量之前的认知。李奥纳多表演得也很出彩,客厅搏斗、放狗咬人、演示头骨几段戏,活脱脱的一个残忍种植园主形象。而客厅谈生意和餐桌两场戏,又将自私、逐利、附庸风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昆汀给了李奥纳多很大的发挥空间,李奥纳多也的确不负众望。而至于医生,则是一副路见不平的好汉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又对其性格中的纠结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至于主角姜戈,戏份最多,但是由于人物形象的原因,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满足了大家的期望,却也没有太多惊喜。

  至于说到配乐,我一向觉得,好的配乐应该是观众察觉不到,但又的确能调动观众情绪。昆汀的电影中配乐往往被提升到

跟画面和剧情一样的高度,一定要让观众能够察觉到,甚至是作为了一种表现手法,这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趣味,还是一种高超技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的观后感【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