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闪光少女》有感 篇一
电影《闪光少女》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人的作品。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治疗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自闭症女孩和她的音乐治疗师展开。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音乐的力量以及它对人们的心灵疗愈的作用。
首先,电影中展现的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女孩的影响令人难以忘怀。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等症状。电影中的女主角苏珊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她平时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也没有朋友。然而通过音乐治疗,她开始逐渐打开心扉,与治疗师建立了亲密的关系。音乐成为了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她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对于自闭症患者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他们打破沉默,找到自己的声音。
其次,电影中展现的音乐治疗师的专业能力也令人敬佩。音乐治疗师理解到音乐的独特性以及对人们情感的影响,他们利用音乐的力量帮助患者恢复和发展社交技能、改善情绪状态。在电影中,音乐治疗师不仅仅是教授苏珊音乐技巧,更是陪伴她走过一段困难的成长过程。他们用耐心和关爱引导苏珊找到自己的心声,帮助她重新融入社会。这让我深深地被音乐治疗师的职业精神所感动,他们不仅具备音乐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无疑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它通过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传递着情感和力量。每一首歌曲都贴合剧情,让人沉浸其中。我被音乐所打动,被它所传递的情感所触动。电影中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艺术形式。
通过观看电影《闪光少女》,我对音乐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能够疗愈心灵、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同时,我也对音乐治疗师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敬佩。他们利用音乐的力量帮助患者找到自己的声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电影中的音乐和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音乐治疗这个领域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我希望将来有机会深入了解音乐治疗,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
观电影《闪光少女》有感 篇二
电影《闪光少女》是一部令人感动和思考的作品。该片通过讲述一个自闭症女孩的故事,展现了音乐对于人们的心灵疗愈的力量。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闭症患者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电影中展现的自闭症女孩的生活状态让我深感心疼。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患者通常在社交交往、语言沟通和行为表现上存在困难。电影中的女主角苏珊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她与外界难以建立起联系,经常被人误解和排斥。观看她孤独而困顿的生活,我感受到了自闭症患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困境。这让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享受正常的生活?
其次,电影中展现的家庭在自闭症治疗中的重要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电影中,苏珊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关爱和支持她的人。她不仅没有放弃苏珊,还积极地寻找各种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女儿改善生活质量。家庭的爱和支持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他们的理解和鼓励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勇气和信心。观看电影中的母爱,我被感动和激励,也意识到了家庭在自闭症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最后,电影中展现的音乐治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被用作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演奏乐器和唱歌等方式,帮助自闭症女孩找到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音乐的力量不仅能够激发患者的情感表达,还能够改善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状态。电影中的音乐治疗师在教授苏珊音乐技巧的同时,还通过音乐和她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观看这些场景,我被音乐治疗的疗愈效果所震撼,也被音乐的力量所感动。
通过观看电影《闪光少女》,我对自闭症患者所面临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他们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有了更多的关注。我希望能够为自闭症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尽一份力量,同时也对音乐治疗这个领域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希望通过音乐的力量,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
观电影《闪光少女》有感 篇三
观电影《闪光少女》有感
看完《闪光少女》走出影院,我心里只想到一句话——终于有一部电影,说出了我多年所思所想。
学民乐的多多少少都会有电影中相似的经历,所以演得一点也不夸张,特别是联想到我曾学习过八年二胡的经历,说没有感慨是不能的。
从很小开始,大约七、八岁,我仍记得那时候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我抱着那个大大的琴盒去琴行上课的样子。从学习内外空弦开始,一步步学指法,揉弦颤音,快弓慢弓,识谱,各种大调之间的转换,学习完一首曲子要练习很多遍之后才开始和伴奏。
年少时真的用了不少时间在学琴这件事情上,每当完整奏完一首曲子之后真是骄傲感满满,又迫不及待想学新的曲子。临近考级时每天常常要练习7-8个小时,一直练到就算脑子已经神游飞天指尖也可以不按错一个音符,手上的茧子也是生了又褪,褪了再生。现在想想,有学二胡的经历,在它的陪伴下长大,也是自豪的呀。
但就是有二胡在身边的那些日子里,曾经听到过很多不太友好的话语。这样的声音其实大多数就来自身边的人。他们曾说,“哦,你学二胡的呀,就是天桥底下老头拉的那种吧?”(笑)“哎,你以后不怕失业了呢,
公交车站等着你啊。”(笑声)“你学二胡做什么呢?难听,只有白事上才会需要这种乐器吧!”……
以上这些,是我真切听到过的,他们并不会在意你在练琴时花费过多少功夫与心血,仅凭着个人好恶来评价你和这件乐器。看着来人带着不知所谓的笑,我也一直只当做他们闲来无事的调侃,笑着玩笑回复说,“是呢,大概也能算是以后谋生的一门手艺了。”虽是如此化解尴尬,听到的调侃多了,心里对这种话语也开始有了异样感。
电影里有一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是一位学民乐的学生说的,他说,“学西洋乐的嫌我们土,而我们又嫌学西洋乐的装。”
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中乐器学习者们的一种常态,但其实这种说法,在我的世界里是不存在的。我算是个爱民乐的人,因为高中学业压力,考完十级就暂且停了对二胡的学习,只在闲暇之余练习,读研究生后我开始学习古琴,实话说,中国民乐真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现在年龄稍微大些了,学习古琴之后,那种淳厚低沉的太古之音,真是有连通天地的功能,让人可以片刻静下心来,心无旁骛,杂念聚散。
而就是在热爱民乐的境况下,我也不会排斥任何一个西洋乐器,喜欢听小提琴也同样会去听交响乐会。但逐渐的,现在琴行越开越多,学西洋乐器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其实许多孩子们还懵懂未开,促使他们去学习西洋乐的人也大多是他们的父母长辈。这些的父母长辈里大概就有我刚刚上述过的那些人,有些是觉得西洋乐好听,还有一些是发自内心的看轻了中国民乐。除了父母,现在的一些有独立思维的年轻人也有这类似的想法。认为国乐“土气”,想追求一些更“雅致”的'音乐来“陶冶”自己,认为自己高大上了,碰到学民乐的就颇有些嗤之以鼻的意味。殊不知如果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虽然学了音乐,却是未懂得如何尊重音乐的。
换做我自己来说,我不能算懂音乐,但我觉得我能够做到尊重音乐,不论是我们的本土民乐还是外来音乐,每一种音乐,每一样乐器,都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它们的出现,它们的琴谱得以制作流传都是先辈们数百甚至数千年来的心血结晶,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来瞧不起。
乐器没有好坏,只是人心分了贵贱。
曾经在深圳见到许多街头艺人,广场上,拉小提琴的,弹吉他的,不少围观者站在广场上倾听音符流转,悦耳动人。回去的时候,我又在路边看到一位小伙子,他在拉二胡,曲子是《神话》,男生指尖颤动,二胡独特的音色使得音调更为清哀,让人沉浸在这气氛中不能自拔。我驻足时感叹,现在这般愿意以二胡作为街头音乐的人真的不多,何况还是年轻人。而后我注意到他的琴盒上放了一张大的硬纸,上面写了几个字——“聆听胡琴国粹,传承民族艺术”。
说实话我当时心中不知怎的涌上一股想哭的冲动,这么多年了,我真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生,手中拿着二胡,这样阳光自信的坐在街头。他不是把二胡当成那些人口中的“乞讨工具”,他的音乐,他的字,仿佛在向这满大街的众人说,二胡,也可以是一种街头艺术,和小提起、吉他以及其他任何一种乐器都没有区别。喜欢音乐的人,或许都可以在这里用心聆听,寻找自己的心灵家园。
电影中的结局是标准式结局,民乐学生与西洋乐学生和解,西洋乐的学生也不再轻视民乐学生,双方都懂得了何为尊重。甚至在最后一场演出里,他们用中西乐器合并演奏的效果达到了影片的高潮。实际上,现实中不也应该是这样么,每一个人或许都有自己钟爱的乐器,但如果以个人喜好去判断乐器的贵贱高低,只能说这个人还没有懂得敬畏与包容。求同存异是个浅显的道理,读懂了,或许才能对音乐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