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观后感【优质6篇】

时间:2018-04-08 09:44: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一

《罗拉快跑》是一部1998年上映的德国电影,由汤姆·提克威尔执导,弗兰克娜·波滕茨、莫里兹·布勒布特等人主演。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罗拉为了救她的男朋友马尼而不断重复奔跑的故事。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形容:紧张刺激、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首先,整部电影的节奏非常紧凑,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情节。影片以罗拉每次奔跑20分钟的时间为单位,通过连续三次的奔跑来揭示不同的结局。在每一次奔跑中,罗拉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境,比如抢劫、车祸等等,而她为了挽救马尼的性命,必须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这种紧张刺激的情节设计让观众无法预测下一步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观影的兴奋感。

其次,影片中的情感表达非常感人至深。虽然整个故事只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但是通过罗拉和马尼之间的深情对话和眼神交流,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最后一次奔跑中,当罗拉意识到她无法挽救马尼的生命时,她的无助和绝望让人心碎。这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观众对于角色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最后,这部电影给人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不同的结局,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变化。每个结局都在暗示着一种可能性,而观众可以思考,如果有机会可以重来一次,你会选择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让人深思,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总而言之,《罗拉快跑》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紧张刺激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以及耐人寻味的思考问题,让这部电影成为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不仅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引发了思考和共鸣,让人深受触动。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二

《罗拉快跑》是一部1998年上映的德国电影,由汤姆·提克威尔执导。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罗拉为了救她的男朋友马尼而不断重复奔跑的故事。我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形容:无尽循环、时间与命运、自由意志。

首先,整个电影的剧情呈现了一种无尽循环的感觉。罗拉每次奔跑的20分钟,以及她为了挽救马尼的性命而重复奔跑的循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限延展。每次奔跑都是一次重来,每次重来都有不同的结局。这种循环的呈现让观众对于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变迁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

其次,电影中的时间与命运的关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主题。罗拉每次奔跑都在争分夺秒地寻找解决办法,她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到马尼的命运。这种紧迫感让观众思考,时间和命运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是时间决定了命运,还是命运塑造了时间的走向?这个问题让观众深入思考,也引发了对于自己人生中的选择和抉择的思考。

最后,电影中的自由意志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罗拉每次奔跑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但是她通过不同的选择展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她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选择了一种勇敢面对困境的态度。这种自由意志的展现让观众思考,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而言之,电影《罗拉快跑》通过无尽循环的故事情节、时间与命运的关系以及自由意志的展现,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生意义、时间与命运以及自由意志的思考。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容,使得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仅享受了视觉上的乐趣,更引发了内心的共鸣和思考。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三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悲剧的产生原由本质是不可预知的命运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而宿命论这种心理归因倾向延续几千年一直强悍的存在我们生活的认知当中。生活的本质到底是悲剧性还是客观性的,虽然在这部影片当中并没有表现情感上的悲喜倾向,但是导演却从同一事件的三次发展当中想象出三种命运的轨迹,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演的创作思想和对命运的理解即宿命的不可知性,也同时表达了他想对命运进行绝对的掌控,然而时间等外在强大的客观因素使他完全失去控制,最终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当然,除去对这个充满哲学思辨的导演的心理创作的分析以外,这部影片本身的艺术特性和风格也绝对是独树一帜的。因为它本身是一部很主观的个人表达式电影,传达的内容也必然是创作者很主观的认知和思想,但是这种思想讲述的方式却是十分的与众不同吸引眼球,导演首先在对内容创作上便进行了不同的设定,从而使三段起因相同但是结果迥然不同的事件很有条理和风格化的进行了表达,也因时间的紧迫感使导演吊起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兴奋感。、

  汤姆·提克威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蝴蝶效应》、《时空恋旅人》以及诺兰执导的《记忆碎片》,因为他影片既包含了《记忆碎片》中影像的相同重复,但又和其表达的故事内涵截然不同,而从对命运的控制上这一主题来看结合时间这一因素的思考,它和《蝴蝶效应》以及《时空恋旅人》在同人生这个主题上有着非常相似的情感倾向,即即使可以在时空中进行往复,但是命运却并非可以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深深地宿命感油然而生,只不过有人很乐观的接受这种宿命安排,而有的人则不断地反抗塑造了更加悲剧式的命运。

  《罗拉快跑》除去导演所给予的哲学上对时间、命运、情感等主题的思考外,它的拍摄手法对摄影机的灵活运用,还有主观的自我形式风格的表达,以及音乐和色彩上同表演节奏和步骤的匹配增加了这部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影片更容易忽视演员的表演技艺,这里的演员更像是一种思想传达的载体,他们本身的属性完全为了导演所想要传达的思想控制了,这也是这种以导演思想为根本的艺术影片对表演艺术的一种限制,自我自由表达的影片大多另类,而我认为汤姆·提克威这部影片在思想上虽然呈现哲学上的思考然而并没有什么突破,而且在拍摄的艺术手法上有些炫技的嫌疑,结合各种艺术的精妙匹配才使得这部影片被人称道。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一部高度风格化的影片能够拍摄成这样的程度,也是值得肯定的了。同时他表达的主题非常大众适合市场,在推向市场这一盈利性方面来说是值得考虑的。不过于我个人而言高度风格化的哲学性影片我更倾向于反传统和道德的一中批判性和叛逆性的艺术,这种带有侵略性的艺术更有穿透力对于艺术和人的发展其实更有推动性。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四

  罗拉(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

  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五

  《罗拉快跑》是一部形式感很强的片子,罗拉要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以营救男友,除却开头她接到电话到夺门而出的十分钟,此后的60分钟被均匀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演绎了三种不同的营救过程与相应的结局。

  影片用于表现事件的时间与事件本身的时间同长,于是,我们跟随罗拉的奔跑,在三个完整的20分钟内,体验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救援,看罗拉那一头鲜艳耀眼的红发,三次在柏林的街巷飘扬,像一面旗帜。

  片子开头,在快节奏的电子音乐中,卡通化的罗拉飞奔下楼梯,在楼道遇到一个男人和他气势汹汹的狗——正如这里所表现的,《罗拉快跑》在形式上很像一款电脑游戏:游戏时长,20分钟;游戏目标,解救男友;通关障碍,越过路上的车辆与行人,找银行家老爸借钱,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十字路口,阻止男友在走投无路下抢劫超市。

  三次营救中,前两次分别因罗拉被警察开枪打死和男友被救护车撞而“闯关失败”,没关系,点击“重新游戏”,一切又回到最初,红色电话悬在半空,罗拉向母亲喊了一句“我去买洗发水”,便开始又一次没命的奔跑。

《罗拉快跑》观后感 篇六

  作为一部后现代电影的代表之作,《罗拉快跑》在影坛上的地位确实不可撼动,它运用种种先进的科技手段,特殊的剪辑技法等,以两百万美金的低成本在全球票房创造了一亿美元的票房奇迹,然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输出,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票房,而是电影本身带给人们内心的碰撞,以及在社会上造成的轰动。

  时隔18年,再去看这部新时期德国电影的复兴之作,依旧觉得十分吸引人:充满动感的背景乐贯穿了罗拉的三次奔跑,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也提高了观众观影的注意力;动画和现实的穿插剪辑使得影片变得趣味横生;影片的镜头语言也是十分丰富。“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滥,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乱。”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从罗拉的造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电影的时代特色:放纵的年轻人和思想解放的社会群体。

  摒弃那些对《罗拉快跑》中关于所谓女性意识、个性释放,吧啦吧啦的官方评价,从《罗拉快跑》,我看到了命运之下,人类如同蝼蚁一般卑微无奈,我看到,我们所深信不疑的也许都是自欺欺人的谎言,我看到,即使命运那么无赖又不讲理,总有人会步履不停地与之搏斗。

  一切都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因造成一个果,如果不是如果那天一向准时的罗拉没有被偷了自行车而错过约定的时间,曼尼就不会因为打不到车而坐上地铁遇见流浪汉;如果曼尼能够多等罗拉一会儿,就不会因为抢劫超市而导致罗拉的死亡。然而,命运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多么渺小而微不足道也:罗拉,曼尼,途中所遇:恶狗和恶男,妇人,男孩,麦尔叔叔的黑色轿车,盲妇,银行女职员和红色救护车在三次奔跑中获得了命运的改变。影片展现了妇人因为遇见罗拉而变得不同的三种人生:因心情郁闷偷小孩被捕;也许意外地中了彩票,开启了富豪人生;也有可能因为和罗拉的碰撞遇到慈善组织,从此弃暗投明。偷车的男孩也许会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幸福地共度余生,也许会最终一无所有,在街头终日流浪,也许也会将赃车幸运地以70马克的价格卖给拾到巨款的流浪汉。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会发生变化,比如麦尔叔叔三次都注定要撞上那辆白色小轿车。地球上有近70亿的人口,我们互不相识,却会因为某个时刻的某个选择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彼此的生命轨迹。

  当罗拉和曼尼做完爱躺在床上时,罗拉对曼尼说如果曼尼当初没有遇到自己,他也会对别的女孩说对方是曼尼遇到的最棒的女孩,也会对那个女孩说他爱她。只是因为曼尼遇到了罗拉,于是,那个“世界上最棒的女孩”成了罗拉。

  于是,相识成了偶然,真爱成了谎言,谁也说不清究竟“内心”是怎么一回事,正如片头所说的“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上最神秘的生物,是一个无从解答的谜团,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处,是怎样知道那些我们自以为知道的食物?”我们无法真正地看清自己,命运像极了一个巧妙的机关,时间正是从暗处楚楚欲动的暗器,它无处不在,却无法战胜。

  遇见是“可能”的N次方,遇见你只是我生命中无穷小的概率之一,我本有无穷大的概率错过你,而我偏偏遇见了你,既然遇见了,便再无须多虑那错过的N次方减一,从此你是唯一。

  一遍一遍地看罗拉的奔跑,看她努力地重复那段20分钟时光,在一次次失败中坚持下一个20分钟,最初是感慨现实中的罗拉是不存在的,人哪有那么多的机会去重新过一生,错过就错过了。确实有些悲观,可是此刻,当我第不知几遍翻看本片,看到罗拉一次次不知疲倦的奔跑,看到她脸上一如既往的坚定,猛然觉得罗拉之奔跑正是对命运的极度反抗:命运所给予我的,我决不接受!那头张扬的红发,那不知疲倦地奔跑,正是生命力的展现啊。

《罗拉快跑》观后感【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