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推荐6篇】

时间:2015-05-07 07:41: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一

在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之前,我对太空探索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电视节目。然而,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得以近距离地了解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太空探索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首先,我对中国航天员的勇气和毅力深感敬佩。在太空中,一切都是未知的,航天员必须克服重力、缺乏重力的环境以及其他各种困难。他们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以适应太空环境,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他们的勇气和毅力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太空探索的艰辛和危险。

其次,我对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方式感到惊讶。他们需要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维护太空站设备以及进行航天器维修等任务。这些任务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航天员必须在太空中进行各种工作,而且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耐心。我对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方式感到非常钦佩,也让我对太空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我对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条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需要面对微弱的重力环境、封闭的空间以及长时间的离家生活。在太空中,航天员必须依靠科技设备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让我意识到航天员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也让我更加珍惜地球上的生活。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对太空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航天员的勇气和毅力,也让我对太空科学有了更大的兴趣。我相信,中国的航天事业会越来越发展,我们的航天员也会在太空中取得更多的成就,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二

《天宫课堂第二课》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片,它展示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被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员的勇敢精神所感动。

首先,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非常骄傲。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这些实验和验证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展示了中国在太空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实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其次,我被中国航天员的勇敢精神所折服。太空探索是一项危险而艰苦的任务,航天员必须面对各种未知的挑战和风险。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各种任务,他们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度的职业素养。他们的勇敢精神激励着我,让我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我们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最后,我对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条件感到好奇。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在太空站中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们需要适应微弱的重力环境,同时还要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维护工作。这让我想象到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是多么的特殊和不易。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同时还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这让我对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更深入的兴趣。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航天员的勇敢和坚持,也让我对太空探索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我们的航天员也会继续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做出更多的贡献。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三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多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四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

。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五

  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二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 篇六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磁铁实验,但考虑到磁铁可能对航天器内部仪器和设备产生影响,所以这个实验被放弃了。”庞之浩补充道,此外,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起见,太空里的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柜或者手套柜进行,难以向地面学生呈现,因此挑选物理实验作为太空授课的内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视化。

  为做好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还为此进行了专题准备。

  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因为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未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颖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对比实验,比较蚕或蜘蛛在太空与地面吐丝的区别,观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飞舞等。”庞之浩介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实验方案未来有望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00字【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