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厢记》有感(经典3篇)

时间:2013-03-02 03:25: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西厢记》有感 篇一

《西厢记》是明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所创作的一部传统剧目。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它以其深情浪漫的故事情节和精妙的艺术表现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这部戏曲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坚贞爱情和勇敢追求的精神。读完《西厢记》,我深受感动,对于爱情、人生和婚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西厢记》以杜丽娘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情节展开。故事中,杜丽娘明知自己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无爱的牺牲,但她不愿意被迫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她追求真爱的勇气和决心,让我深受感动。她不惧世俗的压力和质疑,坚守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选择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种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迎合社会、家庭或他人的期望。然而,正如杜丽娘所展示的那样,只有坚守内心的真实,追求自己的幸福,我们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

此外,《西厢记》还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困境。杜丽娘作为一个女子,她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别人决定的。她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然而,她并没有沉沦于被动,而是积极地寻求改变和自由。杜丽娘追求真爱的勇气和行动力,让我深思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在当今社会,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仍然有很多女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待遇。读完《西厢记》,我更加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通过阅读《西厢记》,我不仅体会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婚姻的意义,也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选择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传统戏曲,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社会和生活的启示录。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求真爱和幸福,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读《西厢记》有感 篇二

《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戏曲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这部作品以爱情为主线,通过展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坚贞爱情和勇敢追求的精神,让我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西厢记》中的男女主人公杜丽娘和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种纯粹、真挚的爱情。杜丽娘明知自己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无爱的牺牲,但她不愿意被迫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她坚守自己的内心,追求真爱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让我深受感动。这种坚守自己真实感受的勇气,启示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而张生则展现了男性的担当和责任感。他不畏艰险,不惧威权,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不惜一切代价。这种为爱奋斗的精神,让我对男性的坚韧和勇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通过《西厢记》我还对于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作品中,作者王实甫通过展现杜丽娘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束缚。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非常有限,婚姻往往是由他人决定的。然而,杜丽娘和张生的爱情却打破了世俗的束缚,彰显了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这让我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我们应该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追求,不要被固有的观念和规范所束缚。

通过阅读《西厢记》,我对于爱情、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戏曲,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社会和生活的启示录。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求真爱和幸福,我们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读《西厢记》有感 篇三

读《西厢记》有感范文

  读完西厢记,总有一种时代感很接近的感觉。曲中崔莺莺,张珙,红娘等角色一点儿都不像古代人。这些人物的开放程度甚至比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元代之所以出现如此开放的角色,应该是元代是外族统治,不太受旧礼教约束的结果吧!同时,这是因为中国在元代已进入传统礼教社会的中叶,年青的男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盲婚哑嫁已经唾弃,并对自由恋爱及婚姻响往不已吧!这份鼓动对身在现代自由社会的我都感到震奋!现今的社会当然比中古时代或近代更为开放和自由,但实际上现今社会并不是完全开放的!排斥姊弟恋,同性恋和「男主外,女主内」,「夫尊妻卑」等保守敏感性强的规条仍是社会的主流。现今社会亦不是完全自由的!婆媳翁婿纠纷,政治婚姻等封建产物亦是屡见不鲜!「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鲜明的主张下,这些开明的主人翁变得勇敢,进取。当中红娘更是一个代表性人物,红娘缔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奴婢形像。奴婢不再是俯首称臣,任人鱼肉,身不由己,懦弱自卑的悲剧人物,红娘一身伶俐,直爽,泼辣,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少女形象完全推翻我心目中弱少无助,孤苦无依的奴婢形像!这种具开创性的人物形像确使人心悸!亦正因为这种划时代的人物风格,才能使西厢记历久而常新!

  内容感想:

  中国的元曲与欧洲的歌剧,非洲班图人的`皮鼓舞以及波尼里西亚的巫舞祭不同,是糅合了中国和西域的文学作品,既是歌,更是一个从散文,传纪体过渡到小说的中转站。内容严谨详尽,远比欧洲的歌剧如《罗密欧与茱丽叶》,《戒指王》,《十二夜》,《歌剧魅影》来得精细。可知真正的元曲,可以长到数天才能演完,亦可以短至区区一个时辰就结束。元曲兼有细致工笔,亦有言简意深的特徵。而西厢记亦是如此!对於张生与崔莺莺的相知相惜相恋相爱并没有花太多笔墨,但又达到传神的效果。而在两人的感情以至其相恋艰难的情节以及对自由恋爱的诉求却用不少笔墨所述。这亦是元曲比上述三者更能吸引我的原因!音乐的引入,广义的「说唱」的引入,弥补了语言的局限性给戏剧造成的损失。《西厢记》中「说」与「唱」交叉出现,交相呼应,堪称「说唱」在戏剧中应用的典范: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

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并下]

  这是第一本第一折结尾处的场景。见到崔莺莺第一面后便魂不守舍的张君瑞当即作出了放弃赴京赶考的决定,请求在寺中住下,从而有了以后的故事。这一幕中,「说」的部分承担了情节的发展,修辞朴实而精练;「唱」的部分渲染了人物的复杂情感,用词夸张,生动。[寄生草]中渐渐远去的香气和佩环声构造了一个粉红色的背景,观音之比从侧面烘托了莺莺的美貌,跟传达了张生的爱慕,[赚煞]中以铁石人作夸张,大好春光为反衬,更突显了张生心中的不安与期待。夸张的用词辅以音乐,将张生的心态勾勒得惟妙惟肖。

  总结:

  总括而言,西厢记作为元曲,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开明的人物性格,详略得宜的内容剧情,独特的半歌剧形式,澎拜的思想,使人们(包括我)都被其俘虏了!

读《西厢记》有感(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