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的读后感(通用3篇)

时间:2015-01-01 08:42: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 篇一

《远大前程》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广为流传的经典小说。这部小说以19世纪英国社会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菲利普·皮尔菲瑞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社会阶级固化、贫富悬殊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狄更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菲利普·皮尔菲瑞是一个智慧聪明、心地善良的年轻人,他出身平凡,但有着追求知识和追求成功的渴望。小说中,他经历了从贫穷到富有的变迁,从一个不被社会接受的孤儿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金融家。然而,他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相反,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一种孤独和空虚感。

通过菲利普的故事,狄更斯揭示了社会阶级固化的残酷现实。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地位是由出身决定的,贫穷的人很难摆脱自己的命运。即使菲利普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但他始终无法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同和接纳。这让我深感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也让我思考社会应该如何改变,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除了对社会现实的揭示,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还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行为和性格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有的人善良正直,有的人狡诈自私,有的人迷失了自己。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是多面的,无法简单地进行划分和定义。同时,狄更斯也通过人物的命运展示了善恶终有报应的道理,让我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正义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对《远大前程》的阅读体验非常深刻。这部小说通过讲述菲利普·皮尔菲瑞的成长经历,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和人性的复杂性。它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让我对于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相信,《远大前程》将一直是一部不朽的经典,它的思想内涵将继续引导着我们思考现实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 篇二

《远大前程》是一部令人陶醉的小说,它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世界。读完这部小说,我被主人公菲利普的坚毅和乐观所感染,深受鼓舞。

菲利普·皮尔菲瑞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前程梦想。尽管他的起点很低,但他从不放弃,一直努力奋斗。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金融家。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前程。

除了对梦想的坚持,菲利普还教会了我乐观的生活态度。尽管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无论是在贫穷的孤儿院里,还是在富有的社会中,他总是能够保持微笑和希望。他的乐观精神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笑容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远大前程》还通过人物的命运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菲利普在成长过程中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们在他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海蒂、玛格丽特还是特里奇特,他们都是菲利普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扶持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友情和爱情的珍贵。

总的来说,读完《远大前程》让我对梦想、乐观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部小说通过菲利普的故事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前程。同时,它也告诉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是战胜困难的利器。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 篇三

有关《远大前程》的读后感

  摘要:《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结构和语言上堪称完美”。笔者试图从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及小说的宗教情怀等角度,来着重赏析这部作品。

  关键词:GreatExpectationsstructurecharacters

  前言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年)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英国文学史上古典作家中除莎士比亚之外最重要的作家,也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创作颇丰,对英国和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埃德加·约翰逊曾高度赞扬这部小说,认为《远大前程》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中结构和语言都堪称是最完美的。”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青年幻想追求虚幻和渺茫的“远大前程”,最后幻想破灭的故事。小说生动地描写了由于对金钱和上流社会生活的追求,原本天真善良的主人公匹普逐渐变得虚荣、忘恩负义,而“恩人”的出现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在一系列的变故中,他最终回归人性之美;在皮普从一个怀有浅薄热望的男孩到成为一个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绅士的过程中,狄更斯动态地探索了人性的善恶变化。在这部小说中,他用独特的方式描写了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青年人的成长的主题,并深刻批判了罪恶与贪婪、资本主义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小说还同时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共同铸造了这部巨著的成功。

  

  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人物、线索、情节多,各种元素相互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形象突出。Pip,乔大嫂、乔·葛奇里、毕蒂、郝维仙、埃斯苔娜、贾格斯、赫伯特、马格韦契等主要人物的活动组成了贯穿全文的条条主线索:Pip的成长历程;Pip的财产来源之谜;Pip和埃斯苔娜的爱情;埃斯苔娜的身世之谜;郝维仙小姐的奇特经历;Pip和赫伯特的友谊;马格韦契的离奇经历;贾格斯的活动以及Pip,乔·葛奇里以及毕蒂的感情这些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谜团一个接一个地被揭露,当所有的一切都在读者面前展现之时,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小说布局之精美,结构之严谨。

  

  狄更斯在小说中,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者。在他之前,一些作家侧重故事的讲述,而对人物的描写则是粗线条的;另有一些作家则侧重人物心理描写,刻画比较细腻。狄更斯吸取了两者的长处,使小说成为真正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他侧重当代题材,不再故意虚构惊心动魄的情节和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把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取材的对象,竭力挖掘其中的内涵,发现其中蕴涵着的美与魅力。

  在小说《远大前程》中,Pip一直在乡村过着平淡无奇的铁匠徒弟生活,却突然有一天接受了大笔不明财产,从此踏上了追求“远大前程”之路。这正体现了狄更斯小说中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将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有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规律,人可以努力去改变自己,去适应生活,但却无法改变生活本身。小说中,Pip在去了伦敦,有了钱以后,虽然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努力想挤入上流社会,但就他本身的情况而言,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绅士的条件,因此生活没有怜悯他,他仍然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在小说中还有这样一段有关乔大嫂的描写:

  “我们徒步朝镇上进发,我姐姐走在前面。她头戴一顶阔大的海狸皮帽子,手里挽着一只形同英国玉望的草篮子,另管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她却带上了一双木套鞋、一条围巾和一把雨伞。我不大清楚她带上这些东西究竟是为了受活罪呢,还是为了摆阔气。不过,我倒觉得这些东西主要是作为财物而带来炫耀的—很像横行一时的古埃及女王克利奥巴特拉或其他女君主,总爱以庆典或游行的方式展示她们的奢华富有。”

  这段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狄更斯小说将细节的真实和主观的介入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他的小说充分地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不仅用自己的作品去反映生活,而且评价和干预生活。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家的良心,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小说中有一段对新门监狱狱警的描写:

  “一个肮脏邋遢、酒气熏天的法警走过来问我,是不是想进去听一两场官司。他告诉我只要给他半个克朗他就可以把我领到前排座位,全面欣赏头戴假发、身着法袍的高等法院院长形象;他这么一说我倒以为这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不过是一座蜡像而已。他看我不决不断便立刻降价到十八个便士,于是我赶忙向他说明我身负约会,只有谢谢他的美意。尽管如此,他还是殷勤如故,把我领进院子,指给我看设置绞刑架的地方、公开鞭答犯人的地方,然后又把死囚监狱的门指给我看,凡是上绞架的犯人都要经过这里。他为了提高我对这个阴森可怖之门的兴趣,又告诉我后天早晨八时就会有四个死囚犯从那个门走出来,排成一队上绞刑台。这真令人毛骨悚然,使我对伦敦感到厌恶。尤其使我感到厌恶的是这位利用观赏高等法院院长的幌子来赚钱的法警,从他头上戴的帽子到脚上登的靴子,包括口袋中的手帕,也就是说上上下下的全部衣物都散发着霉味儿。这套衣服分明原来不是他的,一定是从刽子手那里用便宜的价钱买来的。”

  以上这段描写,生动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伦敦监狱的环境以及法律界的肮脏的社会现实。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呼之欲出。

  在《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色的具体表现有:1.人物本质的确定化。如小说中勾画的郝薇香小姐就应该属于坏女人的典型。她从小娇生惯养,在结婚当天被新郎欺骗以后,就再也没有迈出家门,从此“向天下的男人复仇”似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老怪物;2.人物的明晰性。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某一类人,反映了某一类人的共性。如贾格斯的形象就充分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的律师形象;3.深厚的人性内涵。狄更斯十分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通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的东西。乔大嫂在遭受歹徒袭击、瘫痪在床以后性情变得温和,临死前还依恋地拉着乔并请求他的原谅;对于郝薇香小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她刚才一直没有正视我,现在才第一次转过面孔来望着我;使我大为吃惊的是她这时跪在了我面前,对着我举起合着的双手,这简直使我惊骇万分。…眼看这一位生满白发、面孔枯瘦的老人竟然跪在我的脚下,这使我全身颤抖起来。我请求她站起来,伸开双臂去扶她;可是她只是抓住我的一只她能够抓得着的手,并且把她的头倚在我的手腕上,悲伤地哭了起来。从前我从来没有见她流过一滴眼泪;现在我无言地俯身看着她,心中暗想,让她痛哭,哭去她深藏在心中的痛苦,也许对她倒有益处。她现在已不跪在地上,而是跌坐在地上。“哦!”她绝望地叫道,“我竟做出这种事来了!我怎么做出这种事来了!”

  这样的描写对于人性的揭示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

  

  作品在主人公人格修养的塑造上下了很大功夫,作品中正面主人公都是品格高尚的人。纵然一时还有缺点,但总是在不断向善的努力中进行自我道德的完善。先不看作品的.情节怎样、艺术技巧如何,仅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就令我们感动、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心。

  虽然小说并没有专门宣传宗教教义,但在其中的主人公身上无时无刻不流露出与圣徒一样虔诚的宗教信仰。他们写的是世俗中人,但是这些人都有一颗超越世俗之上的崇高灵魂。

  狄更斯的宗教救世观主要体现在人性的拯救和社会的拯救两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狄更斯认为社会苦难和罪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自私、贪婪等,他认为,只有以爱的精神传播善的种子,使人人向善,世界才能变得美好而纯净。人性的拯救不仅是对因贫困而堕落的穷人的拯救,更是对卑劣、邪恶的富人的拯救。狄更斯对那些剥夺和压榨穷人的富人一向痛恨,他无情地揭露他们贪婪、自私、冷酷的本性,剥出掩盖在温文尔雅外表下的丑恶灵魂,但他绝不抛弃他们,反对以仇恨和对立的态度对待他们,只主张相互沟通,彼此爱护,消除隔阂和仇恨,融洽相处,最终以仁爱、宽恕的态度感化他们,使其人性复苏,这正是基督教教义的体现。

  结束语

  狄更斯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广大民众的忠诚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悲观。他是一位资产阶级作家,一个人道主义者,又是一位改良主义者。他不赞成革命,认为革命手段太残忍,又以为革命不过是个人的报复行为。他主张用改良手段,幻想以道德感化的力量,特别是以小人物的真挚温情去改善社会,使恶人良心发现,蟠然悔悟,痛改前非。他提倡博爱与真诚,僧恶虚伪与怨恨。他描绘的正面女性形象莫不温柔贤淑、美丽善良,所达到的最完美结局是固守家庭,全身心地相夫教子;相反,性格暴庚,复仇心重、孤傲势利的女人往往遭到命运的惩罚,最后在“好人”的感动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恢复人性。

  狄更斯的文学成就很高,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在20世纪初就被介绍到中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批判精神,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中国现代小说都有影响。

  狄更斯是英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即使是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仍无愧于这一可敬的称号。

  参考文献:

  1.《GreatExpectations》Charles.Dickens

  2.《浅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潘秋琳彭小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

3年8月第4期

  3.《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评析》江萍文清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191—195

  4.《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远大前程》叙事比较研究胡英刘洊波2005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艾晓玲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远大前程》:叙述、聚焦与悬念苏新连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9卷第1期

  7.《远大前程》女性形象探析郭春林2004年5月第4卷3期

  8.“笼中鸟”—尝析《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郝维仙小姐王新春石红英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25卷第3期

  9.《解读狄更斯小说人物创造的特点》李宇容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7卷第1期

  10.论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李增曹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总第218期

  11.《现世情怀:狄更斯的宗教观》严幸智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总第104期)

  12.人道主义思想与传统基督教博爱观念刍议谢非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

《远大前程》的读后感(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