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15-07-05 09:18: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十二章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这十二章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对于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读完这十二章,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我被孔子的智慧和学识所折服。在十二章中,孔子所提出的诸多观点和思想,无不展现出他的博学多才和深思熟虑。他对于人际关系、道德伦理、政治治理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例如,在《雍也》一章中,孔子讲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文化和德行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利益的交换。这样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我被孔子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所感动。孔子一直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自我完善,才能够影响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他提倡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体现了他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同时,孔子也非常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善于管理自己的家庭,然后才能有资格去管理国家。这种以家庭为基础的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最后,我被孔子的教育思想所震撼。孔子一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根本途径。在十二章中,他提到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修行。他还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知识。这些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对于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追求。

总之,读完《论语》十二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学识,同时也对于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行,才能够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从《论语》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是经典中的经典。读完这十二章,我被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所深深感动,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处世之道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论语》十二章中,他提出了许多关于道德伦理、政治治理和教育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我被孔子强调的仁爱之道所打动。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尊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味着我们应该以同理心和善良来对待他人。这种仁爱之道不仅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能够传递出正能量,促进社会的进步。

其次,我被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所感动。孔子一直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的根本途径。他提到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修行。他还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广博的知识。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被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的强调所启发。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善于管理自己的家庭,然后才能有资格去管理国家。他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强调个人修养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不断的修行和自我完善,影响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

总之,读完《论语》十二章,我被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智慧和学识所折服,同时也对于他们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行,才能够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从《论语》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篇三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篇四

  《论语》是纪录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书,其中有很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世。今年暑假的两个月里,我每天都要和爸爸一起诵读一则。

  在这些对我来说觉得深奥而充满哲理的语句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篇的第一则。它的内容只有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告诉我们:学习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我觉得孔子的这三句话说出了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三种乐趣。第一是学习之乐,上课时,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逐渐掌握了各种知识;下课后,我们又按时去复习、琢磨学习的内容,心里就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然后还能去完成一道道习题,心情非常的愉快,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第二是与朋友相处之乐,平时,我们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也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第三是自身之乐。我认为这是最难得到的一种乐趣,但我觉得平常我们应该努力这样去做,那就是即使我们周围的人不了解你,不看中你,你心中也能保持稳定的心绪,坚强的承受不公平的遭遇,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乐观豁达的境界吧!

  我反复吟诵着几句话,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代圣人的智慧之花在静静地绽放。

  读《论语》乐在其中。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篇五

  学海无涯,人在一生中要学会做很多东西。学做人,是最基本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要做一个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样,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读了是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讲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教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从文章中,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知识、技能之后,时常去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学习了新的东西之后,我就要时常地去复习、熟悉它,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没有学习这句话之前,我从来不重视认真复习,每次上课看到同桌记笔记,我也跟着记,下课后同桌认真复习,把上课的笔记反反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跟着他一样学,但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如她,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今,学习了孔子的语句,我真正理解了学习,要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自从真正理解这句话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理解了学习,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而且要用心把知识记忆理解好,这样才能越来越好,当然也不能模仿别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性格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曾子日:‘吾日三省吾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论语》中告诉我们的永远是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孔子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德行美好的人,必须要每天都几次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替别人办的事有没有办?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办好?跟朋友交友:有没有诚实、平等、友好、关心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遇到挫折时,有没有去鼓励和帮助朋友?在朋友获得成功时,有没有真心的替朋友开心?每个人都要学会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还有学会了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吵架了,我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不吃不喝,放声大哭。学了《论语》,我发现自己错了,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反省自己本身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从而反省自身,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高尚的品德。

  《<论语>十二章》多么让人受益啊,在这里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在与人交往上要心胸豁达,充满欢乐,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养身心,努力成为一位品质高尚的人。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 篇六

  《论语十二章》节选了《论语》中关于做人做事和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几段重要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道德修养。如果一定要总结成一、两个字得话,那就是“学”与“思”,这是其强调的内容!这里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谈谈看法。温故而知新是指,能够通过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和掌握,去认识和判断新的事物。

  能够温故而知新,说明这个人是有思想、有方法的,做到了学而思、思而学。“温故”不是复读或者复述已经学到的内容,而是对已学知识的思考,同时又在思考中探寻了解新的知识,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和提高所以才能“知新”。这样的人当然也会将自己的思想认识发扬出来,不论是否收徒当老师,都能起到老师的作用。而对于那些能够做到温故知新的人,应当将其作为老师来对待,好好地向他们学习的。当然如果自己能够做到这点,那么自己也可以发挥老师的作用。

  能够温故而知新,说明这个人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而一个有思想、有方法,不断回顾与思考,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认识发扬出来的人,其在品质方面应当不是问题了。因而也就具备了作为老师的条件。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