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文章读后感(精彩4篇)

时间:2015-04-07 09:18: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教学论文章读后感 篇一

《大教学论》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大教学这一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文章中,作者首先对大教学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大教学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达到全面、协调、有创造性的发展。大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接着,作者详细介绍了大教学的核心要素。大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大教学的整体框架。教育目标是大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内容应该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育方法则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手段和途径。最后,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它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感大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大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大教学将学生从狭隘的教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对《大教学论》这篇文章的阅读收获颇丰。通过对大教学的深入剖析,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教学将成为教育的主流模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大教学论文章读后感 篇二

《大教学论》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作者通过对大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在文章中,作者首先对大教学的定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过创设广泛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作者提出了大教学的核心要素。大教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教育目标是大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内容应该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育方法则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手段和途径。最后,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它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了大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教学通过创设广泛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大教学论》,我对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大教学将成为教育的主流,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大教学论文章读后感 篇三

  读了《大教学论》后,有很多的感想。书的作者夸美纽斯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是一个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时代。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观点,发扬了捷克兄弟会的民主传统,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被推崇为教育学生的哥白尼。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现代教育之父”。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大教学论》实际上包含了整体教育学的内容,并且奠定了今日分科教学法的基础。

  他26岁时因为战争开始了流亡的生活,从此他几乎颠沛流离一生。也可能是这种艰苦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通过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与学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而是泛指“教”与“学”的活动。同时惊讶于夸美纽斯对“节制”这一品德的理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非常有必要阅读和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的

  该书开头几章,便深深的吸引了我,触动了我内心,解开了心中十几年的困惑:人生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假如有人贪图快乐,那么,即使他的一切感官全都沉浸在快乐的溪流里面,但是他已习惯了快乐,他的嗜欲仍会爱了这样又爱那样。假如有人把心思用在研究智慧上面,他的研究便没有止境;因为一个人知道得愈多,他便愈知自己的无知。”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以后,我们还需要三件事情,才能学会一种艺术——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就是说,学生应当受到教导,知道在什么时候去利用他的材料,怎样去利用;他在利用材料的时候应当得到帮助,一面发生错误,如果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改正;他不应当在发生错误和被改正错误的时候就停止,要到能够正确地、迅速地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停止。”课外阅读是为了积累语言,模仿创作,以及写意抒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多种写法,为学生设置多个创作题案,引起学生的反思,掌握作文的技巧。促使学生从浑沌的被动的思维境界到达一个比较清晰、主动的思维境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惯怕心理及各种压抑、凝滞状态,为他们本来较为闭塞的写作思维吹进一丝凉风,豁然开智,轻松地进入写作佳境。在指导创作实践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粗而精,重在创作的的兴趣,而勿重创作的技巧或成果。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关键,要在潜心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把自己的阅读所感写下来,或是根基阅读材料提供的事实,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总之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可要求过高,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视课外阅读为畏途。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中国报告网)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关于《大教学论》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大教学论文章读后感 篇四

  1.导读领航

  在人类教育史上,有个人占有光辉的一页,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他因此被尊为教育学的鼻祖,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这个人,就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曾经这样评价他:“夸美纽斯是一位深邃而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理论实践上完成了一场革命。”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给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以启迪,他的教育学体系也为现代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他第一个关注人民大众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他第一个系统地制定分班上课教学制度;他第一个认识到教科书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第一个探索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提出了著名的直观性原则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他在教育史上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大教学论》是作者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思索而写成的。此书在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学校充 满快乐、社会增加和平的目的。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限制,书中存在一些神学原则和《圣经》思想,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措施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作者简介及该书影响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及教育改革等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他吸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成果,结合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问题,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除《大教学论》外,他还有许多重要著作如《语言学入门》、《母育学校》、《泛智学校》、《论

天赋才能的培养》、《教育论著全集》等。

  《大教学论》是作者的代表作,于1632年成书,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此书总结了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见解和教育措施。它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早在20世纪初期,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进行过简要的介绍,1939年傅任敢教授把它翻译成中文,后又经历过数次改版印刷,畅销不衰。

  3.内容梗概

  本书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端、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学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宗教教育、纪律等。全书共33章,每一章都谈到一个具体的问题。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生动的事例。

  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当获得教育;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提出了一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4.教育案例或模式分析及建议

  (1)通过教育才能形成一个人

  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诚的种子是天生在人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诚要通过祈祷、教育、行动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家伙。”

  夸美纽斯为证明这一观点举了几个例子,例如大约在1540年的时候,有个坐落在森林里的村落,村里丢失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几年后,有人看见一只奇怪的`动物和豺狼在一道奔跑。这只动物有四只脚,但有一副人类的面孔。农人们设法活捉到了他,并送到方伯那里。方伯让他受教育,让他不断和人相处,他逐渐变得文明,并学会了两足行走,最后他学会了说话,行为已经像一个人了。

  人是具有一定天赋的,这些天赋将如何发展,关键在于教育。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任何人的智力都能发展,因此人人都需要接受教育。无论贫富贵贱,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进入学校,人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发展的可能,作者反对那些借口“智力迟钝”而拒绝教育儿童的言论。他的结论是“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应用建议一:教育必须普及。遇到智力低下的儿童,更应当建议他们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我们要坚信通过教育,任何孩子都会得到提高,都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应用建议二:天赋要依靠后天的培养才能发展,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开发,他就无法得到发展。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发现学生的潜能,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有利的机会

  (2)教学的三大原则

  夸美纽斯是探索教学工作规律最早的教育家。他以遵循自然为一切教育原则的基础,一切教育原则和规则都是从这个总原则上推演出来。他所揭示的一些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最著名的有三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的事物都应当尽量放到感官跟前。关于此点,他总结出三大理由:感官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感官是证明科学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最重要的;感官是记忆最重要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事物来学习,如果看不到事物本身,可以借助模型图像,本着先整体后部分的规则呈现给学生。

  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这里的“序”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过程的序,通过感知、记忆、理解、判断这样一个顺序,从而达到牢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二是指学习材料之序,材料的学习应当秉承先易后难、从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三是学生的能力之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必须与他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

  巩固性原则。特别强调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实践把知识固定在记忆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或者教导别人等方式使知识更加巩固。

  应用建议一:让学生易于记住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用口教,还可以通过图画去阐明,利用眼睛发展想象,把感官都调动起来。

  应用建议二:教给学生的知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但不能难度过大,要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应用建议三: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给他人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也能获得提高。

  (3)根据年龄与学力区分为四种学校

  一个人的身体可以持续生长到25岁,25岁之后便是长力量了。夸美纽斯认为学习应该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期间可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立相适应的学校。

  婴儿期(1~6岁),在家庭设立母育学校,由母亲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重点练习外感官,教导幼儿如何辨别周围的事物;儿童期(7~12岁),每个村落都设立国语学校,对这个时期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通过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测重以及记忆各种事物等方法去训练内感官、想像力与记忆力等;少年期(13~18岁),每个城市都设有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进行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信息,并进行判断;青年期(19~24岁),每个国家或每个省都设有大学,对这个阶段的青年进行高等教育,学习与意志密切相关的四科,即神学、哲学、医学、法学。其中,母育学校与国语学校收纳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而大学则训练未来的教师和学者。这种统一学制的设想,为人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夸美纽斯划分这四种学校的思想与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紧密相连。在他看来,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原则。这四种学校的划分一是根据教育要遵循自然的秩序,

  大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人的教育也相应分为四段,母育学校相当于春季,国语学校相当于夏季,拉丁语学校相当于秋天,大学相当于冬天;二是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即人的年龄特征,母育学校适合1~6岁的孩子,国语学校适合7~12岁的学生,拉丁语学校适合13~18岁的学生,大学适合19~24岁的学生。

  应用建议一:学习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如果不适合,低于或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很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表现出不愿学的情绪。

  应用建议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每一个阶段都应当认认真真地学,为后一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5.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启迪

  (1)相信教育能够改造一个人的命运

  无论是怎样的学生,学校都应当接纳他,而不是排斥他,要相信他在这个充满乐趣、充满爱的氛围之下,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下,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2)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学会研究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指导教师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这三大原则,让教学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两者在课堂中都感受到快乐。

  6.精彩语言辑录

  (1)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2)对于一个人,我们可以说,不管他因犯了罪恶以致损坏得多么厉害,靠着上帝的仁慈,利用某些方法,他是仍旧可以恢复和谐的。

  (3)谁也不可相信一个没有学会按照一个人的样子去行动,即没有在组成一个人的因素上受到训练的人,真正能成为一个人。

  (4)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

  (5)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并且应该在学校里面受到。

  (6)人们往往埋怨很少有人离校时受到了彻底的教育,埋怨大多数人所记住的只是一种外表,只是真知识的一种影子而已。这种埋怨是有事实为证的。

  (7)所教学科若不常有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教育就不能彻底。

  (8)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而不是改变。

  (9)感官既是记忆的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知觉的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得以记住。

  (10)产生一个艺术家的是实践,不是别的。

大教学论文章读后感(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