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篇一
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采访,收集数据和信息,从而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是对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工作的总结和归纳,是研究成果的呈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本篇将介绍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在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时,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主题。明确目的和主题有助于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的组织,使报告更加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在明确目的和主题的基础上,可以制定一个清晰的调查问题,并在报告中进行详细阐述和回答。
其次,田野调查报告中应包含详细的背景信息。背景信息是指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等。通过提供这些信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调查的背景和过程,从而对报告中的内容有更准确的理解。
第三,田野调查报告应包括数据和信息的描述与分析。在撰写报告时,应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并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说明。同时,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可以使报告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四,田野调查报告应包含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在报告中,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解释,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调查结果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后,在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时,还应注意报告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报告的结构应清晰、条理,内容之间应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语言的表达应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句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报告的内容。
综上所述,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包括明确目的和主题、提供背景信息、描述与分析数据和信息、讨论和解释调查结果以及注意报告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撰写出一份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表达清晰的田野调查报告。希望本篇的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撰写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篇二
田野调查是一种直接观察和实地采访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为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社会改革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而田野调查报告是对田野调查工作的总结和归纳,是将调查结果呈现给读者的重要方式。本篇将介绍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在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时,应注重报告的结构和格式。报告应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引言、方法与过程、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格式,可以使报告更加清晰、条理,读者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对调查结果有更好的理解。
其次,田野调查报告中应包含详细的方法和过程描述。在报告中,应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和样本选择、调查工具和流程等。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调查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三,田野调查报告中应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描述和分析。在报告中,应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并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说明。同时,应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可以使报告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四,田野调查报告中应注重讨论和结论的阐述。在报告中,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解释,分析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调查结果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最后,在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时,还应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文笔的优化。报告的语言应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句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报告的内容。同时,还应注意文笔的优化,使报告更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包括注重报告的结构和格式、包含详细的方法和过程描述、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描述和分析、注重讨论和结论的阐述以及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文笔的优化。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撰写出一份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优雅的田野调查报告。希望本篇的介绍对读者有所启发,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撰写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篇三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 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 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串连庞杂的具体材料,使整篇报告形神合一,达到清楚地说明调查问题的目的。
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事物、问题或问题的某些侧面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依据材料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那么广泛,反映问题也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普遍,但它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2、 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会情况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社会基本情况后写出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状。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政策研究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服务的。
3)总结经验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目的的。它对于表彰先进、推广先进典型、指导同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4)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是揭露现实甚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引起社会的总是,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同时也为有关部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学术性调查报告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来达到对客观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调查报告的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同一篇调查报告,分类的标准和侧重点不同,就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型。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收集资料的同时,注意对资料进行分析,写起来就从容多了。初动笔的时候至少要考虑下述材料:
1. 按时间顺序做的观察和访问的田野笔记。
2. 在你心目中构成了该文化场景的所有领域。
3. 基于你所选择的领域的术语(类别名),把术语按类别划分好。
4. 所选择的领域的特质(对其成分的界说)。
5. 报告人就研究的类别做的发言。
6. 你观察了所研究的类别之后做的描述。
民族志就是把你收集的资料、形成的分析安排成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写下来。 最好先列出提纲。提纲可能包括下列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回答了一些问题:
(一) 前言
1.文章是关于什么的?
2.民族志、文化场景、基本的文化概念等等是如何界定的?
3.文章的内容安排怎么样?
(二) 田野工作方法
1.为什么选择这一文化场景?
2.如何联系报告人?
3.主要报告人的'特点是什么?
4.采用了什么田野工作方法?
5.什么因素影响了你对资料的选择?
6.有没有遇到特别的难题?
(三) 背景材料
1.与这一文化场景相关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情况怎么样?
2.这一文化场景的主要领域是什么?
(四) 文化描述
1.你打算描述什么领域?为什么?
2.报告人使用什么类别划分?
3.他们的类别划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4.这些类别划分是如何界定的?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5.报告人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构建他们的行为?
(五) 结论
1.你能否解释这一文化场景?
2.你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有何建议?
文化描述的资料安排有多种方式。有的民族志注重文化知识结构,这有如绘制一张详细的地图。作者按报告人的文化的类别划分来安排资料,要谨慎地界定各部分材料,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剖析它们的意义。接着,作者着重介绍在此文化中人们用于达成目标的手段。这要通过材料来说明。最后,他可能将文化及其功能结合起来讲。每一个社会情况对人们的行为都有要求。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社会情况的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后附的文章可称为民族志式的描述。它们谈不上是理论上的分析或跨越文化的比较,应该说是关于文化知识的记录。我们认为这正是民族志研究的开始。
这些文章还有以下的特点。
1.由程度不一的本科生写成。开展田野工作时,有的学生才刚上大学第一个学期,有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有的是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有的则不是。
2.这些文章运用了组织和呈现民族志材料的多种方法。有的注重上述提到的功能,有的注重手段和结构。
3.文章包括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可做研究的广泛的文化场景。集中研究生活中人们对付各种情形的学问。大多数文章以民族志语义学为基础,有的文章则强调作者自身的观点多一些。
4.涉及到人类学入门,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心理人类学、人类学田野方法等等。有的文章开头与这些领域有关,最后则写成独立的研究项目。
每一篇文章都与人类学一向关注的问题有关。比方说,每一个社会都有关于珠宝以及其它身体饰物的习俗;美丽和外表的定义是由文化决定的;各个社会都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对老人的关怀等等。但以往的民族志描述以及其它题目都是在非西方社会中做的,而我们收集的文章描述的则是我们自己的社会。
二、选择报告题目
1、确定题目。
在调查之初,确定田野调查大纲的时候,研究者实际上对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已经有所确定。在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往往只是大体明确了自己想要做哪一方面的问题,自己的调查对象是什么。随着田野调查的深入进行,研究者的调查主题在表述上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而变得界定越来越明确。但是有一点必须指明,经常更换自己的主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会随着调查的进行而有所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展开调查之前可以不用确定自己的题目。在调查之前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方面,调查之前的主题越明确,意味着自己的调查越有所准备,收集资料的目的明确,则对今后的资料分析、报告写作都很有好处;另一方面,在研究之前确定一个好题目,是学者们申请研究资助必不可少的一步。
2、题目的组成。
题目的组成可以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也可以由单一的主标题组成。
3、题目的要求
1)标题应该简练,不能太长,一些没有用的词语要删除。
2)标题选择上可以用提起人们兴趣的字眼,也可以选择以报告的关键词和问题意识为题目。
3)标题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往往只会通过你的标题来看你的文章。
4)标题中应该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如主题、目标、主要方法、研究地域等任何能够吸引人,并体现报告特点的内容。如果主标题太长,可以考虑用副标题加以说明。
5)标题中最好不要出现缩写(如世界银行缩写成为世行)和太拗
口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