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汇报 篇一
近年来,随着车辆数量的急剧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对我所在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下是我所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超速驾驶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所调查的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车辆超速行驶,严重威胁到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驾驶人的不注意和对交通规则的不重视。
其次,驾驶人的不文明行为也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例如,我发现许多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频繁变道或者突然停车,给其他驾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可能是一些驾驶人对道路交通规则的理解不深或者是个人素质问题。
另外,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所调查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些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和行人过街设施等问题。这给驾驶人和行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驾驶人对交通规则和道路安全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加大对超速、违法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惩罚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从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大对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投入,确保道路设施的完善和规范,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和加强道路设施建设,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汇报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对我所在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下是我所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交通拥堵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我所调查的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车辆拥堵的情况,这不仅给驾驶人和乘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可能是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信号灯设置不科学等。
其次,酒驾和疲劳驾驶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所调查的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酒驾和疲劳驾驶的现象,这严重危害了驾驶人和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些驾驶人对酒驾和疲劳驾驶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也可能是一些驾驶人为了赶时间而不顾安全。
另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缺失也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所调查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些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等问题。这给驾驶人和行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加大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和治理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和交通信号灯设置,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交通的顺畅性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对酒驾和疲劳驾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酒驾和疲劳驾驶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从而减少此类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加大对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的投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和规范,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交通拥堵治理、加大对酒驾和疲劳驾驶的打击力度以及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汇报 篇三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尽职责,是社会各界的普遍需求,也是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民生实事。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执法检查情况报告。为此,5-6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现在,我受本次执法检查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正春的委托,报告检查工作情况。
一、执法检查的基本情况
作为20XX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对此次执法检查高度重视,5月27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主任会议通过了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成立了执法检查组,明确了此次执法检查指导思想、检查内容、组织领导、检查方法、工作步骤、工作要求。根据方案要求,执法检查组下发了《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执法检查工作计划表,《常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责任清单,开展了《条例》相关内容培训,并召开了《条例》执法检查部署会,要求各有关部门对表推进,挂图作战。
本次执法检查坚持“讲求实效”和“问题导向”的原则,采取了实地考察、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工作。在组织实施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正春带队,重点检查了《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情况、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护情况、道路交通管理执法情况以及执法队伍建设情况。实地察看了太湖路、长江中路与飞龙路交叉口、江苏陈氏铧泰建设集团、第一人民医院、第一中学、交警支队等地,对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管理,渣土车动态监控平台,交通安全设施改造,地下接送中心,智慧交管平台等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组还组织了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426份。召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汇报会,听取公安、教育、交通、资规、住建、城管、中级法院、检察院、发改委、工信、财政、生态环保、卫健、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15家单位贯彻落实情况汇报,掌握了解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二、《条例》贯彻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从检查情况看,从20XX年3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市、辖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扎实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取得了一定成绩。设区市道路交通秩序主要指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交通健康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一)加强组织领导,道路交通工作协调机制初步建立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社会关注程度高。各辖市区、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职能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责任目标化。成立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组,对照《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和《条例》,明确辖市(区)、镇(街道)和17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市安委会设立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组建“7+15”工作专班,成员包括7个辖市(区),及市教育、工信、公安局、生态环境、住建、城管、交通、银保监等15个部门,建立了议事协商、督导检查、信息共享三项机制。二是任务清单化。市安委会印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梳理分解100项重点任务。将交通安全管理列入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14类事项之一,纳入第一批网格工作。依托“大数据+网格化+路长制”,将筛查出的2866件“乱停车、不礼让”重点车和重点违法人,“点对点”推送网格上门警示教育。三是问题项目化。建立交通安全隐患主动排查机制,滚动排查高风险、高违法、高事故“三高路”186条、“三高点位”241处,全部建账立项,督办整改。20XX年,针对国务院和省、市督导交办事项,梳理问题清单694项,全部按时整改,其中4处重大风险隐患路段交通死亡事故下降63.3%。20XX年,省、市安委会挂牌的金武快速路谢桥段、S232常州经开区段交通死亡事故“零发生”。今年,正抓紧整改省、市安委会挂牌的14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
(二)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针对重点群体,重要时点,区域特点等,构建精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实现交通宣传教育大众化、常态化、终身化、系统化、全域化。一是组织执法者学法。将《条例》列入全警实战大练兵必训内容,全市公安交管部门理论中心组带头学,组织《条例》专题学习会,组织各类宣贯活动126场次;依托学法平台、交警网校,开展“每日一学、每周一练、每月一考”。交通运输部门结合“路政宣传月”“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对《条例》的认识。城管部门要求执法队伍认真学习《条例》,做到条款熟记于胸,执勤执法了解会用。二是开展全民普法。结合每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公安、司法、教育、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开展“三治理一疏导”、拒绝“两不一乱”和“一盔一带”安全文明交通提升行动,26.8万市民加入安全文明出行倡议人队伍。依托“报、台、网、微、端”,以案释法、违法曝光宣传报道2700篇。教育部门抓住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学生主对象,开展“畅安校园行”“安全教育周”等活动,普及安全交通常识,加强学校周边秩序和校车交通安全管理。三是推动全员守法。开展安全文明交通“七进”普法宣传1611场次,组织46.7万名志愿者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优选60条道路、13个街道、57个社区、48家重点运输企业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零死亡”创建,举办“安全文明交通代言人”“零违法好司机”评选。组建304个交警社区微信群、50支小交警先锋队和73人的市民观察团,收到意见建议1260件、解决出行问题536件。发动“交通违法随手拍”,受理举报3万起。
(三)加强基础投入,城乡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以实施“532”发展战略“交通畅行”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城乡路网结构,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通畅程度。一是实施重点项目。近三年来,全市安排10亿元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2个,包括常泰长江大桥、苏南沿江铁路、轨道交通2号线等。全力支持“交通畅行工程”三年计划,“交通畅行工程”列入常州市“十四五”规划和“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连续四年通过市人大代表票决入选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公安、资规、住建等部门,对市儿童医院移址新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62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交通影响评价。二是优化基础设施。建立交通安全设施“五同步”机制,编制《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规范》,20XX年财政安排道路交通设施运行保障经费2827.26万元,推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取消交通隔离栏20.1公里,设置新式交通隔离栏25.3公里,设置人行横道灯光投影、“Z字型”发光斑马线、“按钮式”过街信号灯、交通信息发布诱导屏和“智能哨兵”等130处。针对货车右转风险高问题,施划右转警示区“红月亮”117处,伤亡事故减少12.7%。三是破解管理难题。制定出台《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常州市人行道、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停车泊位设置管理导则(试行)》,在全省率先突破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停车管理“禁区”。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设置退红线区域公共停车位5987个,施划限时停车位4607个,“智慧停车平台”接入公共停车位11.97万个。持续开展“乱停车”专项整治,施划禁停标漆72公里,设置阻车桩5076个,违停贴单、现场处罚、违法抓拍、强制拖移、公开曝光“五管齐下”,在15条道路试点“城管取证、交警处罚”联合执法,违法停车减少12.5%,乱停车举报减少17%。
(四)加强执法管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持续压降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防事故、保畅通为中心任务,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全力解决交通安全问题。20XX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6%、8.8%,今年1至5月,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又同比下降36%、13.5%。一是严查道路交通违法。组织“畅安”系列集中行动,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72.5万起,其中酒驾醉驾1.4万起,涉酒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66.7%。开展“缉查布控”“重点清零”专项行动,查处逾期未检验、未报废、多起违法未处理重点车9.8万辆,重点违法15.2万起。定点查控“炸街”摩托车、小客车1747辆,“黑加油车”595辆,查处买分卖分“黄牛”83人。二是规范事故调查处理。建立交通事故处理与研判“五项机制”和亡人事故“三个必勘”制度,排查各类安全隐患7036处。规范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严格落实警戒带、反光锥筒警戒防护设施和高速公路事故现场处理防撞车押后措施。启用金坛、武进、钟楼等3家交通事故处理服务中心,提供财损评估、保险理赔、专业调解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强化道路应急处突。编制《常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总指挥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完善高速公路“一路六方”联动和警车、消防车、120急救车、清障车“五车联勤”机制。完善高架道路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一路五方”应急保障机制。推进交警铁骑和巡处合一警务机制改革,动中备勤、以动制动,交通警情接警时间平均缩短30%。四是严格执法监督检查。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联席会议和交通事故复核委员会,规范重大执法事项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制定交通事故会商、审核、通案“三个规范”,编发执法指导意见186件。研发应用智能监管系统,诉前检查刑事案件1774起,核查执法视频、接处警记录14.6万件。组建民意监测中心,主动接受监督,“降投诉、降违规、降纠违”取得实效,20XX年公安交管服务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五是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执法办案中强化对《条例》创制性规定的认识和把握,加强法治宣传和引导。“两院”与交通、城管、生态环境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常州市道路交通运输领域违法犯罪案件办理规定》,成功侦办“4.11”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案和“6.16”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案,实现我市侦办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危害公共安全案件“零突破”。
(五)加强管理创新,道路交通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面对我市日益严峻的交通形势,市、辖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创新交通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工作实效。一是治理交通堵点。针对学校、医院门前堵点,公安、教育、住建、交通等部门,推广“学生专车”“定制公交”,推动学校接送中心建设,已启用13家,在建31家,学校周边主要道路平均拥堵指数下降14.5%。联合治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堵两难”问题,局前街、晋陵路早高峰拥堵指数下降26.2%。针对高架快速路高峰堵,打出单元梯次、匝道定时管控,“黄实线白虚线”“交替通行”,定向车道、地面绿波分流“组合拳”,高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7.3%。二是推进智慧赋能。全市新建高清道路监控、电子警察、流量监测等设施1270套,中心城区473个路口交通信号联网率98.06%,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率达90%以上,130个主要路口流量监测全覆盖。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实体化运作,统筹调整交通信号配时,城区80%主干道“绿波”协调控制,50个路口交通信号感应控制,减少空放时间,通行效率提高18%。应用“不礼让行人”违法抓拍系统,机动车礼让率由20XX年的65.3%提升到目前93.4%。三是优化出行诱导。设立道路交通安全“融媒体”中心,与常州广播电台“交广90”战略合作,电台主持人常驻交通指挥中心,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实时播报交通路况和拥堵警情、占道施工、交通管制、恶劣天气等信息。与高德、百度互联网公司合作,每天7时发布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等实时路况“早预报”,推送交通繁忙点段2.6万次,发布绕行避堵指南等出行提示信息11.6万次,引导市民选择合适路线出行。四是提升服务温度。推广“一次办”,出台公安交管“放管服”惠民措施33项,17项交管业务“微信预约、窗口快办”,全国首创小客车注册登记预查验服务,“学法减分”4.85万人次。推广“就近办”,授权25家4S店带牌销售,60家邮政服务网点、7家县(市、区)法院、30家派出所窗口和26家银行网点、16家二手车市场、2家汽车金融公司代办的各类交管业务59.8万起。推广“网上办”,设立“网办中心”,网上办占交管业务总量65%以上。
(六)加强源头监管,重点车辆、交通新业态管理更加规范
突出监督重点,不断强化车辆安全和运行安全,严格重点车辆、驾驶人安全监管,强化交通新业态的政府监管和自我管理。一是强化源头安全监管。强化企业渣土车准入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行业考核。两年来,城管、公安、住建、交通等部门联合检查重点运输企业1.4万家,约谈“高违法”企业514家,送达交通安全告知单6447份,隐患整改通知书124份,55家运输企业受到停运、停检、吊证联合惩戒。“两客一危”、校车和持A、B证驾驶人交通违法清零保持100%。开展营运车辆驾驶员安全背景调查,排查有吸毒、精神病史和刑事犯罪、行政违法记录的363人,督促企业采取稳控措施。本市籍客货运车辆交通事故率下降19.4%,今年一季度我市“两客一危”车辆道路运输安全指数全省第二。二是强化电动车依法严管。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开展非机动车治理提升行动,工信、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检查和管理,加强对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宣贯。公安部门创新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社区借用、学校存放、企业发放”,交通违法“两拍两核”累进式执法和“射频感知+人脸识别”非现场执法,电动自行车守法率、挂牌率、戴盔率在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中“零扣分”。三是强化新业态监管服务。加强流通服务车规范管理,快递电动三轮车、外卖电动两轮车全部纳入“四统一”“三统一”管理,电信运维、液化气配送专项作业车实行“八统一”管理。向快递、外卖平台企业抄告交通违法1113件,2287名快递员、外卖骑手受到企业内部惩戒。实施《常州市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全文明交通十项措施》,为快递车、外卖车和网约车等设置专用停车区域、临时上下客接送点。
三、《条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中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较快,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60.2万辆,机动车驾驶人223.8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出现停车难、快速出行难、交通影响评价执行难、特定车辆管理难、社会出行方式改变难等现象。道路交通安全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从管理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文明交通氛围尚未完全形成。目前全市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率还不够高,据问卷调查统计,16.3%的人群对《条例》还不知晓,11.5%的人群认为我市全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一般。一些基本的交通法规在全社会尚未得到普遍遵守,少数行人以及机动车驾驶员抢时间闯红灯的现象仍然存在。文明礼让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斑马线前机动车与行人相互抢道,经常造成交通堵塞。驾车超速、客车超员、货车超载以及车辆违停、酒后驾车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交通影响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条例》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第九条明确要求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规定了交通影响评价的时间、范围、主体及要求,并明确交通影响评价的具体办法由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主管部门根据常州实际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目前,我市还没有按照《条例》的要求,制定交通影响评价的具体办法。在实际操作中,有关部门主要依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安厅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在规划编制阶段及建设项目阶段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的组织管理,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没有再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导致有的项目建成后,就成为新的堵点。以市妇幼保健院为例,从20XX年建成启用起就带来停车缺口大、周边道路窄、车辆进出难等一系列交通组织问题,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已立项,停车难、交通堵势必加剧。此外,《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要求,就城市快速公交、限时公交等公交专用车道和港湾式依靠站等相关内容征求交通运输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在新(改)建道路编制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时,存在未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现象,导致有些新(改)建主干道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未达到《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100%要求,对后续公交线网优化产生不良影响。
(三)交通隔离栏设置还不规范。《条例》明确,因管理需要确需设置护栏的,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从问卷调查情况看,23.8%的民众认为我市在道路上设置护栏的数量偏多。从现场检查看,目前我市交通隔离栏设置样式、高低、颜色等“同城不同标”,摆放的位置、长度等缺乏一致性,部分城区狭窄路段设置交通隔离栏,而部分毗邻居民小区、人车密集道路未设置交通隔离栏,不合理、精细化不够。
(四)停车场地的建设和管理还不够有序。人行道板尤其是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由于产权主体难界定、管理责任不明确、管养经费无保障等因素,普遍存在停车难、停车乱、管理难等问题。部分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停车设施已改造的,因没人管、不收费,停车难、车位周转率低等现象仍然没得到明显改观。
(五)特定车辆、农村道路的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两客一危一重”等重点车辆监管力度虽不断加大,但仍存在人为遮挡、扭动、关闭监控摄像头违法违规行为;摩托车限行主要依据是2005年市政府发布的“禁摩”通告,因缺少法律上的支撑,收到多起相关行政复议投诉;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低速电动车制动、转向、碰撞等安全技术标准,源头监管缺乏抓手,公安交警部门路面执法管理有争议、难度大;外市籍车辆由于源头监管信息不能共享,存在逃避安全监管风险,安全隐患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基础相对薄弱,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风险隐患突出。20XX年,我市农村公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量46.5%、59.2%。
四、相关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条例》,着力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为全市实施“532”发展战略,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创造更加安全、有序、顺畅的道路交通环境,执法检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现代治理体系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市、辖市(区)人民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和突发事件交通保障机制,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网格化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和总体协调,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尽快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市、县(市、区)、镇(街道)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明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共享,共同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抓紧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注重整体布局,讲求实际效果,从源头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完善农村公路“五同步”机制,实现全域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新建、改建和扩建道路“五同步”。完善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停车建设和管理联动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自治等手段提升管理质态。细化道路交通应急救援流程,形成快速发现、及时救援、有效救治、妥善救助工作体系。
(二)进一步打造安全顺畅有序的道路通行环境
加大改造城乡道路交通条件的资金支持,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担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投入机制,拓宽经费筹集渠道,推动出台财政、税收、信贷支持等相关政策,加大道路交通安全资金保障力度。重点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行车难、停车难和农村出行难,为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提供保障。落实《条例》关于道路通行条件的规定,全力推进智能化交通建设、精细化交通管理,建议将智能交通设备纳入交通安全设施范畴,加大智能交通设备建设应用力度,用“软手段”逐步替代“硬隔离”,实现“管理无感、舒适有感”。加强对行道绿化树木的管理,减少行道树对交通设施的遮挡和影响。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强化公交、地铁的转换衔接,加密公共交通网,推进城乡公交场站建设,优化路网布局,加强公共自行车布点、管理工作。分级挂牌整治交通堵点乱点,重点加强沿街学校、医院、城市综合体周边交通拥堵“一点一策”治理。实施《常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办好“停车便利化”民生实事项目,有序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和限时停车泊位,推动单位内部停车泊位开放共享,推广地下接送中心、停车楼等集约化停车方式,规范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机动车停车管理。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全周期管理,持续开展在用护栏、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的规范性、合理性排查整改。重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风险治理,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地方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重点加强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整治,严管农村客运班车、校车、摩托车、低速电动三(四)轮车等高违法车辆,严查“一盔一带”、非法营运、超员载客、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提升农村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管控
坚持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并接受社会监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交通警察路面巡查制度,安排必要的警力上路巡查,并在交通高峰期、容易拥堵的路段增派警力,及时纠正查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保障道路畅通。充分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加强交通信号控制、数据研判应用、出行引导服务,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严格重点车辆源头安全监管,推行“两客一危”车辆注册登记联网审查,健全运输企业“红黑榜”和联合约谈惩戒制度。持续开展交通违法综合整治,定期梳理事故多发路段、时段和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加大巡逻管控和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严查严处机动车酒驾醉驾、“三超一疲劳”、未按照规定让行,渣土工程运输车右转弯不停车,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行人闯红灯等易肇事肇祸、易扰乱的交通秩序、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强化车辆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一致性监督检查和动态监管,推行车购税、交强险、营运资质等信息联网共享核查,建立跨部门信息发现、通报、整改、反馈机制。全面贯彻《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严格加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四)轮车生产销售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违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车辆的企业,依法责令整改并严格处罚、公开曝光。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压紧压实运输企业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四)进一步增强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落实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职责义务。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动员中心、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和交通安全主题公园等阵地建设,创新体验式、交互式等宣教方式,开展拒绝“两不一乱”(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行人乱穿马路)安全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加强“文明礼让”“一盔一带”“一老一小”专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牢交通安全意识。建设道路交通安全“融媒体”中心,完善交通安全精准宣教内容和标准体系,强化“报、台、网、微、端”等传播渠道运用,提升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建立专兼职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队伍,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志愿服务、文明劝导活动,打造“畅安有我”安全文明交通宣教品牌。探索构建道路交通安全信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分级标准,研究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惩戒及修复程序,通过行政与市场手段,推动保险费率浮动、行业监管、市场准入等社会化应用,实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使文明交通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生活操守,在全社会形成文明交通幸福光荣、违规交通危险可耻的风尚。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汇报 篇四
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长沙市道安委、整治办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减量控大”为抓手,深入开展新时代县域警务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和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强化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整治、进村入户宣传教育、重点时段巡逻防控、重点路口劝导查纠、重要节点交通安保等各项措施,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至6月14日,宁乡市共发生亡人交通事故65起,死亡70人,较去年同期77起82人分别下降15.58%和14.63%。
一、强化高位推进,大力构建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
(一)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宁乡市道安委、整治办实行合署办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监督、协调、指导、调度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特别是我市今年“4.18”事故发生后,市委书记于新凡、代市长黄滔多次组织召开市委会、政府常务会、半月(月)工作调度会、推进会等工作会议,全面研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通报(调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市道安办、整治办实行“日通报、周调度、月考核、季奖惩、年考核”机制,统筹部署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市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全面出台过硬措施
宁乡市道安委、整治办先后出台了《关于调整宁乡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机构成员的通知》、《宁乡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宁乡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及成员单位职责》、《关于进一步加强“两站两员”建设的指导意见》、《宁乡市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十个一律”工作举措》及实施细则等文件,深入组织开展了《宁乡市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宁乡市打击摩托车、电动车道路交通违法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市道安委、整治办积极争取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对各部门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并通过细化考核指标组织实施考核,同时,在工作中采取明察暗访“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开展督导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在事故警情上,坚持常态化研判分析,对亡人事故实行“一案一查”追责问责,并由市道安委主要负责人对亡人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进行约谈,形成强大高压态势。
(三)大力加强改革创新
宁乡市积极响应省公安厅提出的“四个大抓”警务战略,率先在全省推行了“交所合一”交警勤务机制改革,全省县域警务道路交通安全“交所合一”工作观摩会在宁乡召开,并被省厅纳入全省县域警务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县(市),为全面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改革创新工作落实落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针对城区事故多发、高发的现状,积极开展勤务机制改革,对原有的4个城区综合管理中队、特勤中队、治超中队进行整合,设立了专门的城区秩序管理中队、事故处理中队和机动勤务中队,有效缓解了警力、警车严重不足问题,全面提升了城区接处警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效能。
(四)进一步强化实体化运行
针对市道安办、整治办工作责任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先后从市公安局、市交运局又选拔了3名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中层干部充实到市道安办、整治办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研判分析、隐患排查、督导督查等重点工作,为道安办、整治办进一步开展实体化运行和全面压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部门联动,大力整治交通问题顽瘴痼疾
(一)全面加强联合执法整治
宁乡市道安委在今年调整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机构成员时,根据宁乡市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际,又新增了市气象局等多个成员单位,其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运,全力服务于全市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全市共有成员单位28个,另有29个乡镇(街道)单位2个园区3个检查站点,统一在市道安委和整治办的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宁乡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十个一律”工作举措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主要根据其职能职责全面协助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园区主要根据本辖区实际交通状况,组织联合执法队伍在辖区主次干道、国省道路、县乡道、农村乡镇各重点路段和主要路口,全面开展“两客一危一校、面包车、货运车、摩托车(电动车)、拖拉机等重点车辆的整治。同时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交运局等单位主要结合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四类重点车和七类重点人专项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三驾三超”、涉牌涉证等各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获各类违法行为41218起,其中酒(醉)驾659起,查处摩托车各类交通违法14697起(其中驾乘摩托车人员不戴头盔5959起),电动车违法4865起,货车违法6000起(其中货车超载987起),查扣老年代步车278台,行政拘留499人,刑事强制措施140人,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二)全面加强摩托车、电动车综合治理
宁乡市道安委根据《宁乡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百目会点”专项行动》、《宁乡市打击摩托车、电动车违法专项行动》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宣传劝导,落实安全保障,强化打击治理等工作,各乡镇(街道)、园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配合,充分依托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一盔一带”专项整治以及“减量控大”总目标,精心部署、科学研判、重拳出击,持续推进摩托车、电动车交通违法问题综合治理,在深入宣传工作中,各部门单位积极通过现场执法宣讲、发放宣传卡片、粘贴宣传提示、开展校园宣传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屋场会”及编辑宁乡花鼓戏《交规在心中》等多部作品送戏下乡等形式全面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全面提高摩托车、电动车戴帽率,目前全市摩托车戴帽率已达到70%左右。
三、强化问题导向,全力预防和压控道路交通事故
(一)全面加强研判分析
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和管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今年以来,市道安办全力加强了对事故警情各项数据的实时研判分析,坚持每周一分析,每月一研判,特别是对亡人事故多发路段、时段,涉车辆类型,涉交通事故方式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形成专题研判分析报告,科学指导公安交警、各乡镇(街道)、园区和各职能部门开展勤务整治、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以达到精准防控、科学调度的效果,为全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和降低亡人事故打下坚实基础。
(二)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是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市道安办通过抓实工作任务清单,统筹指挥调度,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全面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任务。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排查道路安全隐患872处,目前已整改650处,其余的正按照“一单四制”要求正在跟进治理中;共计安装道口桩5847根、振动标线47817平方米、普通热熔标线5800平方米、减速带标线4290平方米、钢护栏17936米、标志标牌5611块、爆闪灯621套、广角镜236套、红绿灯3套、测速设备1处,有效减压交通事故。在隐患治理倒查问责方面,根据全市“十个一律”工作举措要求,对每一起亡人交通事故以及重点车辆亡人事故开展深度调查,对隐患治理不力导致发生死亡交通事故的,严格落实一案一查、每案必查工作机制,20XX年6月17日,市道安委主要负责人已对今年5月以来发生的亡人交通事故责任部门单位的主要责任人进行了约谈,下一步将组织开展追责问责。在行业隐患风险防控方面,对全市12家重点运输企业319辆重点车辆全部进行了建档,实施动态监管。与市交运局进行联运,深入客运站场、运输企业、危险货物装卸点开展安全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安全检查35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督促年检7辆、报废注销7辆,违法清零20辆、查封管控面包车3850余辆。
(三)全面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是有效压控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今年以来,宁乡市持续开展“七进”交通安全宣传和“一盔一带”交通安全宣传,多次与省、市共同组织开展“畅行安全路,幸福奔小康”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并重点对国省道、县乡公路沿线住户和50岁以上等重点、特殊人群采取“党建+微网格”、“村民夜话”、“屋场会”、“村村响”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今年以来,共入户宣传40万余家,发放宣传资料40万余份;深入开展“小手牵大手”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联动宁乡融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日报以及微信、微博、抖音进行多形式、全方位交通安全宣传,报道交通整治动态69篇,播报路况信息102条,曝光超限超载20余起,宁乡公安、宁乡交警等平台发送交通安全微信79篇、微博281条,通过交管12123短信平台向重点驾驶人发送警示提示短信8000余条,微信公众号推文172篇,总阅读量90余万人次。
(四)全面加强路面巡逻劝导
为全面压控交通事故数和亡人事故数,全市党群齐心,上下齐动,在重要节假日、恶劣天气期间及重点时段,严格按照“交警管线、乡镇(街道)管段、村级管点”的巡防模式,从严落实常态化巡逻防控措施。交警主要对国省县道的巡逻防控,积极通过巡逻喊话、提醒、劝导、严查、重罚待形式,切实减少路面违法行为;各乡镇(街道)积极组织“两站两员”、志愿者等力量和巡逻车辆在本辖区事故多发路段、国省道、集镇路段每天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各村组(社区)主要负责守住复杂平交路口的安全劝导,协助维护交通秩序。今年4月底以来,全市通过不断强化路面巡逻防控,全市亡人事故数特别是行人亡人事故和摩托车、电动车亡人事故均得到了有效遏制,全面扭转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不断好转。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汇报 篇五
全市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局以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会议和张市长督导指示精神为中心,迅速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集中行动,积极主动争取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强化隐患整改、秩序整顿、源头监管、法制宣传等工作,持续打响交通安全“五大攻坚战”,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向好,全县交通事故起数同比有所下降。
一、精心组织,强势领导促推进。
为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我局从顶层指挥入手,全力争取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支持,提高专项整治政治站位和重视程度,从组织领导、工作部署、检查督导等钓方面精心谋划,力促专项整治领导重视,组织有方,指挥得力,措施到位,追责无漏。8月31日上午,县局交巡部门召开大队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全市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会议和张市长督导讲话精神,分析“8.27”事故原因及教训,对大队班子成员进一步明确整治责任、进行职责、区域分工,研究落实整治具体事项。下午,主要局领导和分管领导率大队负责同志深入国省道建湖段,逐一察看8处事故易发多发路口,现场会办隐患整改工作,并就深入推进交通安全整治提出具体要求。为确保工作实效,9月1日,交巡警召开大队班子成员及各队、所、站负责人会议,认真传达8月30日张市长到沿督导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时讲话精神,全面分析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态势,深刻剖析道路事故成因及教训,部署在全县范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集中行动。
9月4日,县政府召开全县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推进会,会上传达了市会和张市长讲话精神,观看了近年来事故分析专题片,县长李峰到会讲话并作了相关整治部署。县政府办、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镇(街道、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交巡警大队班子成员及下属中队(站、所)负责同志,公路站、运管处班子成员及下属科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后,县政府成立了由一把手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安全、交通的副县长为副总指挥的整治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对全县所有道路排查的隐患下发了整改责任清单,印发了《专项整治推进行动方案》,明确了县、镇区、街道政府及部门负责人交通事故到场的工作责任制。9月23日上午,副局长季飞主持召开全县北片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剖析会,召集相关镇区分管负责人实地察看近期亡人事故路段整治现场,剖析了钟庄丁港大道与阜建线交叉路口、233省道冈西徐王路口、233省道钟庄刘岑路口、205县道高作马楼境内四起亡人交通事故。县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钟庄街道、高作镇、宝塔镇、冈西镇分管负责人及辖区派出所负责同志,交巡警大队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为确保节日期间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公安交巡部门专门召开班子、中层负责人会议,认真谋划部署“双节”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各所、队、站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双节”交通安保与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紧密相结合,根据辖区道路交通实际状况,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抓好措施落实。各所、队、站相继召开了全警会议,进一步动员全体民警努力克服松懈、麻痹、疲劳厌战等情绪,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优良作风,振奋精神,做到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劲头不放松、力度不减弱,标准不降低。
二、立行立改、强势联动排隐患。
按照说到做到、立行立改的要求,县局交巡部门主动联合交通、公路、城管规划、应急等等有关部门和辖区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制订隐患排查分类标准。一是对全县所有道路交通安全各类隐患展开全面排查,排查公路急弯、陡坡、临水等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桥梁、交叉口、学校门口等重要路段的安全隐患,重点检查交通标志标线是否缺失、设置是否合理,照明、信号灯、反光镜、减速装置、隔离防撞等设施是否齐全,对所有排查出的隐患全部登记建档、图片视频留存,由交巡警大队秩序中队统一归类,制作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登记表,明确隐患整改具体内容、责任单位、整改整改建议要求、整改时限,上报县政府、县安委会,同时抄报各的关部门、单位、辖区政府,共排查了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186处,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隐患138处,县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69处,已全部由县政府办公室行文下发,要求相关部门、单位、辖区政府迅速组织力量、经费,落实整改。已在204国道安装了3组信号灯系统;县新农投公司已对排查存在隐患的绿化数目、规格、品种进行了统计,已在国省道修剪道口绿化40处。S133计划封闭道口40处,已封闭3处,另有37处10月15日前完成。对一时不能整治的,各队、站都采取了加大巡逻,强化管控等措施,严防严守,确保安全无事故。二是对发生事故的131省道与恒九线路口,县交通局已进行紧锣密鼓的改造,中分带绿化、铺沥青路面、重新漆划标线等工作已完成。交巡部门在该路口设置信号灯系统,已经调试成功,投入使用。在131省道88KM+500M和102KM+400M处增设了固定测速点,小型客车限速值和测速值为80km/h,除小型客车外的机动车限速值和测速值为70km/h。三是深入开展源头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共检查危化品单位8家,检查客运单位4家;下发“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份、核查驾驶人信息74人次、随机核查危化品车辆60辆、公路客运车辆32辆。对“两客一危”重点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吸烟、拨打电话等违法行为的处罚10起。
三、重拳出击,强势整顿严秩序。
一是全面打响违法清查攻坚战,以加强路面违法清查为重点,实行队(交警中队)、所(派出所)、站(警务站)合成作战,巡防、“铁骑”补充作战,以最多警力、最全装备、最强保障,构建地面、空间违法清剿网,出动无人机、狩猎战车,加强国省道的`巡逻管控。深化“两客一危一货”、渣土车、工程车、电动车违法查处,突出超载、超限、超员、酒醉驾、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走机动车道、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重点,做到有违必查,形成严查严处、严管严控的浓烈氛围。大队每天平均出动警力186人,其中民警60人,辅警126人;9月已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7万多起,其中,酒醉驾23起,货运车辆超限超载160多起,农村面包车超员30起,电动车未戴安全头盔9000多起。
二是深化“两客一危一货”、渣土车、工程车、电动车违法查处,突出超载、超限、超员、酒醉驾、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走机动车道、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重点,做到有违必查,形成了严查严处、严管严控的浓烈氛围。
三是组织专门行动小组,对311省道交通秩序重拳出击,采取24小时亮警灯,固定岗点,警车、铁骑巡逻相结合、分时段专人管理等方式,抽调县城4个警务站及建阳中队15名警力进行排班,加强311省道的管控力度。
四、强化宣教,突出群体抓实效。
一是将《近年来全县道路交通事故状况分析》专题片,下发各队、站、运输企业,进行窗口播放,并组织交通违法人员和重点驾驶人观看。
二是充分利用《沿湖日报》、广播、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官方微博等媒体,及时刊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做法及成效,向广大市民群众广泛宣传安全出行提示;精心印制了《致全县广大市民群众交通安全一封信》、《致全县广大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一封信》、《致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一封信》等交通安全宣传材料,深入企业、社区、村镇以及交通安全劝导站、临时执勤点、城区岗点、收费站、加油站等场所、窗口单位进行发放、张贴。
三是采取了公益广告、电视滚动字幕、执法直播、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通报专项整治的措施和情况,广泛宣传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在城区突出对电动自行车逆行、闯红灯、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和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曝光力度,利用电子显示屏、人脸识别闯红灯系统播放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安全宣传提示,实时发布查处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交通违法信息。利用国省道、城区户外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交通安全宣传内容,开展了全方位、全天候、多渠道的阵地宣传活动,努力形成“地面、地上、空间”全覆盖,敲响交通安全警钟,营造了严抓共管的宣传氛围。共印发宣传材料4万多份,发送安全提示14次,曝光违法行为140起,违法行为人140人,组织执法直播6次,展出图版46块,上交通安全课60课时。
9月13日,市赴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督导组督导中,发现存在几方面问题,我局高度重视,副县长、公安局长兆刚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会议,针对存在问题,要求迅速落实整改措施,按照郭县长的要求,对照张市长的指示精神,我们立即进行整改:
1、根据督导组指出我县S131省道联合治超站存在执法力度不强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我局立即与交通部门沟通,落实治超站3班24小时检查制度,公安、交通每班各配备2名执法人员,其中交巡警配备一名民警,一名辅警,加强检查执法力度,9月15日-30日已查处超载车辆60辆。
2、根据督导组指出中队警力严重缺乏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县局及时对该中队实行警力倾斜,由城区第一、二、三、四站抽派力量,加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白天12小时由四个警务站分2组(每组一警二辅)负责,晚间12小时由钟庄中队负责,以保证中队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路面巡逻防控得到强化。
3、根据督导组指出亡人交通事故未严格落实领导到场制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县局及时将情况向辖区政府作了通报,督促辖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县政府制订的亡人交通事故领导到场制度。9月23日,我局副局长季飞主持召开钟庄片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剖析会,片区钟庄街道、高作镇、宝塔镇、冈西镇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唐崇飞同志再次就亡人交通事故领导到场制作强调要求,希望各街道、镇认真执行好领导到场制度,切实加强对道路安全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强势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的本质安全水平。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汇报 篇六
为贯彻落实6月7日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我局当前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能力,有效杜绝和防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命财产安全。6月8至6月14日,分局组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对所辖公路、桥梁、路树、附属设施、养护机具、道班房等进行了一次细致的安全隐患大排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存在安全隐患
1、是105国道小江、高桥、铁石口运输煤渣、煤矸石车辆达700余辆/天,运输货物的车辆超限超载现象非常严重,对公路破坏非常大,造成105国道公路路面严重破损,路面下沉、坑槽和水泥路破碎板现象非常多,加上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漏洒污染公路十分严重,经常出现砸到车砸到人的现象,现已严重影响105国道公路交通安全;
2、是105国道K2184+800-K2193+300市政拓宽路段路面严重破碎下沉,施工路段排水不好,浸泡105国道路基。
3、是径子里桥右侧挡土墙裂缝,桥头搭板路面下沉,影响公路交通安全;
4、是因寻全高速公路建设原因,造成坪黎线路交通量和超限超载车辆、特别是大吨位施工车辆的猛增,致使该线路桥涵和路面受损十分严重,现已严重危及该线路公路交通安全;
5、是金分线K165+500处水沟排水不好,路面积水坑槽较多,影响交通行车安全;
6、是四、五类桥梁仍然存在,鹅公头桥拱顶纵向裂缝2-3MM左右,圳下桥(小江圩上)纵向贯穿缝开裂(较细),极富桥(铁石口圩上)桥台出现贯穿缝;
7、是信池线K37+100左侧路段出现路基缺口。
8、105线K2200+000左幅路基下边坡出现滑塌20米长,有影响路基稳定和行车安全。
二、整改责任
为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公路交通安全畅通,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梳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分解整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抓好了隐患整改工作,具体整改措施是:
1、是对于105国道运输货物的车辆超限超载和漏洒污染公路现象严重,造成路面严重受损,影响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我分局已及时安排105国道各养护中心和作业组组织人员对路面下沉、坑槽进行了修补,并组织人员对路面进行了清扫。同时我们加强了全路段的动态管理,要求养护科、路政科加大巡查力度,做到每条线每天巡查一次,确保路面无大坑大槽、路面障碍物,保证路面安全畅通,恶劣天气实行24小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并将情况记录在案。
2、是对于105国道K2184+500-K2193+300市政路段进行了督促管理.由县城投公司负责该施工路段的日常维护,保持能正常安全通行。
3、是径子里桥右侧挡土墙裂缝,路面下沉外移,影响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由分局小江作业组加强该挡土墙的日常监测,对路面下沉部分进行了修补,并及时将情况向分局汇报,同时分局已向市局汇报,待市公路局批复计划后立即进行维修加固。
4、是对坪黎线路面进行了修补,加强了与坪黎线沿线乡镇及县交通运输局的联系沟通,在沿线各桥梁两端设置了限载限速标志,并多次致函寻全高速建设管理处,向其说明超限超载危害性,郑重要求寻全高速建设施工车辆绕道而行。
5、是对金分线K165+500路面进行了修补处理。
6、是按照上级要求,对所有四、五类桥都在两端设立了限速限载标志,并要求养护科认真做好档案登记,加大检查频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危及行车安全的及时上报市局。
7、是对于信池线K37+100左侧路段出现路基缺口问题,由分局油山作业组加强日常监测,并在路基缺口路段两头设立安全警示标志,以此来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以确保过往车辆和人员安全及交通畅通。
8、对105线K2200+000左幅滑塌下边坡由城关作业组对该边坡进行填土护坡处理,保持边坡的稳定性。
9、对105线K2213+200长塘小学大门口四棵路树进行砍伐,彻底消除对学校、师生的安全隐患。
三、有关要求
对于隐患整改责任队组和科室要高度重视隐患整改工作,尽早消除安全隐患。对于目前没有查出安全隐患的`队组,要加强日常巡道检查,定时对四五类桥梁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分局,务必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