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素材(通用6篇)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资料,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素材 篇1
廉洁,就是清白高洁,不贪污,诚信正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们把“廉洁”这两个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从来不收礼,当官当得正,铁面无私地秉公断案,从来不惧对方是什么人物,就算是上级的亲戚,只要犯了罪都照办。他们不但留下了美名,获得了百姓的赞美,也留下了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廉洁从政等词语,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做人。
《三字经》的第一段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在家里看电视,看“今日说法”,一个高学历的大学生,从小被家人称为“天才”,在学校里也很能干,是同学们的榜样。但是他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富裕、充实,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偷窃罪,后来的日子都是在铁窗里度过的。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啊。
可以说,所有的犯罪,都是因为贪心导致的。因为心里有了“贪”字,有人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情,有人干上了拦路抢劫的事情,有人甚至杀人放火。“廉洁”二字不只是属于当官的人的品质,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品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记住了这句话,你就不会再眼红别人的富有。我们小学生或许还谈不上收礼、贪污那样,但我知道做到清政廉洁最主要的基础就是:诚实,守信。要想清政廉洁,也必须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捡到别人的东西要主动归还……不管做什么事,更要坚持不懈,否则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
我相信,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清政廉洁的品质就会在我们心中扎根,清正廉洁之花将会开遍祖国大江南北。
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素材 篇2
东汉名臣杨震50岁时到州郡任职,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前去看望杨震,晚上欲送杨震黄金十斤。杨震说:“老朋友懂你,你为什么不懂老朋友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抱起黄金惭愧地离开了。
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素材 篇3
《廉洁教育读本》里有多个有关廉洁的故事,如《白居易断案》、《廉洁自律的周总理》、《悬鱼拒贿》等。做官要廉洁,为人民造福,拒绝收贿,处处为民众着想,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让人敬佩的好官。
白居易是一个清官。在他上任时,就有人为争夺一块地而打官司,而且还送了礼,白居易收下了。第二天公开审案,两个人都旁敲侧击来暗示白居易。后来白居易将贿赂之物取来示众,并教训了那两个行贿的人。让他们奉公守法,老实做人。白居易是一个不畏强权、反对恶势力,对行贿的人严惩不贷的人。这样的好官,人们永远记得他。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只有几套料子服装,已经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再穿。周总理家的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一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汤,就算是有米粒掉在桌上,也要拾起来吃。他的这种严于律己的作风,廉洁朴素的品质真的令我大为感触,堂堂一个总理竟然穿补过的衣服。而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却常常为了父母没有给自己再买一套时髦衣服而闷闷不乐。
然而,现在却有很多人都把“礼尚往来”看做是一件理所应当,平常的事,肆意接受贿赂。有些人贪污公款,数额巨大。最终事情败露,被绳之以法。这些人忘了自己的职责,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基本的党性,丧失了一个人的正直的品行。这些人的下场也是对人们的警戒:做官的人要清廉自律,为人民做贡献,这样他才对得起自己的职位,否责将得到法律的制裁。
廉洁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倘若他日,我们能够功成名就,一定要做一个廉洁的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敬佩。
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素材 篇4
商,诚为本;农,勤为本;官,廉为本。一个国家离不开官,而官又像一把双刃剑,廉则兴国,贪则败国。
从地方到中央,每一个官员都拥有一份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可正是这份权力却成了一些人的生财工具,成了一些人排除障碍的法宝。这是官场的潜规则,一条很难打破的规则。
有些人认为当了官,就算你站那儿不动,都会有人送钱给你。这虽然只是少数人的想法,却反映了一部分人的阴暗心理与对这种神圣权利的错误理解。
收点酒,收点烟,在一些贪官的眼里只认为是一种见面礼,算不上什么受贿。俗话说得好——无功不受贿。可当你收了他们所谓的见面礼后,难道你就不用帮他们干事?帮他们去完成一些见不得人的事?你今天收的是烟是酒,可明天你却会因为这些烟与酒不能满足自己那正如气球一般膨胀的贪欲而去收取更大的“见面礼”,接着泥足深陷,不可自拔,最后,你将会被你那已像无底洞般不可满足的贪念给毁掉自己!
人民相信你,给予你这种神圣的权利,你却没有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国家相信你,让你能为国家做贡献,可结果呢?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因贪官而灭亡,又有多少百姓,因贪官而含冤受屈。或许你的受贿可以使你荣获富贵,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可它也使你成为一个国家的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一个人人唾骂的罪人。
贪官可恨,可给他们提供物质钱财的人同样可恨。就像一个爱吃糖的孩子,他身上没有钱去买糖,但有人给他买,他想要多少就有人给他送多少,吃到最后,爱吃糖的孩子受到了伤害,但送他糖的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不管你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平民百姓,甚至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小学生,都要树立“反腐倡廉”的观念,互相监督,共同恪守,让廉洁之花在我们心中开花结果。
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素材 篇5
诸葛亮功劳盖世,权倾天下,然而毕生不受不污,廉洁自律。他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至深。
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也就是讲,他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是指诸葛亮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可保温饱无虞。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维持。而“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显然是指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搞经营,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
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史载,他任用的官员,大多勤于政事,廉洁自律。例如,名将姜维,住宅十分简陋,家里也无多余的钱财;而邓芝不仅生活俭朴,家无私产,连妻子也“不免饥寒”,死时,也是“家无余财”。
廉政文化手抄报内容素材 篇6
抗金爱国
辛弃疾从小就立下抗金爱国的大志,他曾自豪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他22岁在济南2千人起义抗金,23岁带领50骑于5万金兵中活捉叛将张安国,押回南宋朝廷治罪。他不仅有武功,而且有谋略,26岁进奏《美芹十论》,31岁进《九议》等,展现了他天才的军事韬略。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
反贪爱民
辛弃疾胸怀大志,却不能驰骋沙场,在他的政治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以民为本”。成为地方官后的他,开始了反贪爱民的历程。他在上疏《美芹十论》中强调:“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辛弃疾33岁调任滁州知州,主持一州的大政,到任巡视,看到老百姓在断垣残壁之间,盖草为炉,垫芦苇为床,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看了很心酸,说:“滁州百姓如此困苦,是地方长官的过错,我决不能推卸职责”。辛弃疾在进奏《论盗贼札子》中,建议朝廷:“当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实有余则自不为盗”。到湖南任上后,辛弃疾就利用审察利器,举报了湖南路所属桂阳军(相当于州、府行政级别)知事赵善珏昏庸贪浊,将百姓租税所折银两中饱私囊之案,赵善珏被特降一官放罢。
赠济救灾
淳熙七年,江西大旱,引发严重饥荒,辛弃疾临危受命,从湖南调往江西,任隆兴府(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担负起救灾使命。到任后,辛弃疾号召官民推举有真实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官府借贷钱物,去别处购买粮食,等到他们运回买来的粮食时,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限期一月将本金归还,官府不收取利息。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踵而来,粮价很快降了下来,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的信州也发生饥荒,但是信州录属江南东道,不在辛弃疾赈济范围之内,信州知事谢源明向辛弃疾乞粮救助,辛弃疾的幕僚官员不同意,辛弃疾则说:“同样都是朝廷的子民,为什么不救助呢?”于是将十分之三的赈济粮给了信州,信州的百姓得以度过饥荒。